大班美术欣赏中教师指导策略_美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大班美术欣赏中教师指导策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美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大班美术欣赏中教师指导策略

艺术教育所指向的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是综合的。对包括技法在内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从这个意义来说,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来说是更重要的,更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及想象力、创造力。但是,在目前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直接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无条件地灌输给幼儿,幼儿缺乏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机会。长此以往,使儿童丧失了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那么,教师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指导幼儿与作品对话、感受作品的内涵呢?

1.在欣赏作品中,教师都没有事先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 让幼儿自己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实际教学中,幼儿也确实感受到了作品的内涵。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如果你觉得这样教学可能有困难,那么你认为可以怎么设计?

2.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封闭问题少,开放问 题多,你认为这样的问题设计有无好处?为什么?

3.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多次让幼儿做动作来感受作品,你认为这样的设计是 否必要?为什么?

4. 执教教师认为,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一方面是活动的组织者,另一方

面是又是儿童发展的组织者,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对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感受作品你有什么想法?美术活动中开展欣赏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幼儿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幼儿 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而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艺术就是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且幼儿对艺术作品的体验也就是欣赏、探索的开始。美术欣赏的过程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微妙的、变化多端的剌激,这不仅需要培育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能力,还需要培育一种对复杂的视觉以及它的深奥意义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幼儿美术欣赏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才能从对作品的最初印象到作品的形式美的感受,进而深入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

指导方法多样化

长期以来,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单纯采用灌输法。灌输法也就是高支配低 统整的指导方法。它以教师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无条件地灌输给幼儿,幼儿缺乏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机会。长此以往,使幼儿丧失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而,教师在本案例中主要采用了对话法,并与联想法、动作法相结合。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美术欣赏教育中运用协同合作式的对话,教师、儿童与艺术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儿童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参与,他们的潜力在不断的对话碰撞中得到新生和成长。在本案例中,教师为幼儿创设和利用了 2 多通道感受和体验的条件,如优美的萨克斯音乐、教师优美的语言、让幼儿做动作、自由讨论等,使幼儿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知、想像、情感、思维、灵感、无意识等多种审美心理功能,把画家的情思意念审美创造,弥散、渗透融入自己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一种潜在的心灵沟通和内在的自我交流。联想法就是引导幼儿积极大胆地对作品进行想像,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如欣赏《蒙娜丽莎》时,教师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想像“在一个天气很好的日子里,天空飘着几条白云,茂密的森林里,没有动物的吵闹„„”丰富的想像使画面变得有声有色,更加生动起来,同时也渲染和加强了作品宁静、富有诗意的气氛。在油画的欣赏中,除了对线条、色彩、形象等直接因素的感知以外,还有对隐含在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性的把握。为了加深幼儿对画面中表现情感的形成因素的理解,教师让幼儿通过自己身体的各种动作来体验,这就是动作法。本案例中,教师多次让幼儿模仿蒙娜丽莎的微笑、手势、姿势等。通过这些体验,使幼儿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宁静、优雅等情感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

注重每个阶段的指导

美术欣赏活动可分为描述、形式、解释、评价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层层递进的、指导侧重各有不同。而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在本案例中,教师对每个阶段的指导重点都不一样。如在描述阶段时,为了让幼儿对作品产生强烈的第一印象,教师在活动室内布置了一个画廊,挂的是大小不同的蒙娜丽沙肖像画,使幼儿对作品产生一种瞬间的强烈感受和一种单纯的视觉快乐。教师留给了幼儿足够的观看欣赏 3 时间,再问:画上画的是什么?让幼儿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让幼儿充分表达,使幼儿能说出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形式分析阶段,能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这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教师通过一糸列问题:表情怎样?她在想什么?等,启发幼儿对作品形式美的感觉。同时,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如你感觉怎样?引导幼儿反复多次地深入感知、体验作品,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幼儿真正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宁静、富有诗意。教师在用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形式思考以后并进行了小结,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印象。在解释阶段,教师在引导幼儿对这幅作品的部分形式进行感知,描述以后,就让幼儿学蒙娜丽莎的微笑、姿势等,让他们体验和理解这幅作品的意义,并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欣赏蒙娜丽莎的脸时,教师问:她的表情怎样:那她在想什么?问答的幼儿答案各不相同,则充分体现了幼儿主动探究的愿望。在最后的评价阶段中,教师让幼儿摆一个安静的姿势,并用摄像机摄下几名幼儿的安静姿势,放给幼儿看,这使幼儿更加理解“安静”的内涵,加深了儿童对作品的印象和感受,使幼儿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和铺垫。教师再用一个问题:这样的情景,给你一个怎样的感觉?幼儿都说出了自己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他们有的说“我感觉很美!”“我感觉很舒服”“很温柔”“很轻松”“很安静”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创作了一幅肖像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评价作品阶段并不是重点,能够说出对作品含义的某些理解和吸收作品的有些方面,进行自己创作这已经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1.建议

如何改进追问的技巧。根据幼儿的回答,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地追问或 转问,使幼儿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对作品进行独立自由的观察。

美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三种类型美术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学习时间:2009、11、23一、美术欣赏活动(发言人:游琳)一、如何激发兴趣,引起幼儿对欣赏对象的关注策略:1、情感带动,积极关注2、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

美术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教幼儿学会修改图像” 很多时候幼儿在进行美术绘画创作时,经常一画错或一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或把纸翻过来重画。在美术活动区中总会捡到画了一个圆圈、画了......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摘 要]: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是在于启迪幼儿的思维打开想象力,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天赋和潜能,教师应为幼儿提......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大班美术欣赏

多媒体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欣赏:梦张丽娟目标:1.欣赏毕加索作品《梦》,感受作品传递的快乐和舒适的感觉。 2.能结合对作品色彩的感知,为自己描绘自己睡梦中的状态并能配上相应色调的......

《大班美术欣赏中教师指导策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大班美术欣赏中教师指导策略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美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教师 大班 美术 美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教师 大班 美术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