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_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浙江省上虞中学 阮其良(312300)
【 摘要 】
本文通过对高中新课程的基本情况和培养目标分析,列出了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室建设、应用、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实验室建设要求和策略,并从组织机构、考核机制、骨干教师理念、管理员队伍建设、学科模块选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 关键字 】 新课程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一、新课程下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秋季开始,在山东省、海南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个省份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试点。我省从2006年9月开始,高中一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阶段。这次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重要举措。从教育部提出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到,它体现了时代的特征要求,即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作为学生实践、探究、创新的主阵地———实验室,就必须根据新课程要求,加强实验室装备建设,优化实验仪器设备,改变实验教学模式,由原来单一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模式,改为学生操作性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教师随堂演示实验、学生活动与探究实验等等,从实验教学中真正体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重要的物质保证和技术保障,也是根据新课程要求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条件保障。因此,作为基础教育最后阶段要充分提高认识教育装备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实验中的必要性,高度重视和推进高中探究实验室建设和仪器配备工作,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大部分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在积极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并根据新课程标准逐步配置一定的实验仪器和装备,然而,各校在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中,由于目前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及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对新课程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1、经费投入大,装备不到位
目前,根据省教育装备部门的基本装备标准,建设一套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字(探究)实验室共需要65万元(分别约为物理20万元,化学20万元,生物25万元)。这个经费对一般学校来说还是有压力的,所以很多学校目前都有一种观望的态度,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先配备了三个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差一点的就干脆不配。如果连最基本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没有到位,那谈何实验与探究。
2、教师积极性不高,设备利用率低
通过与本市或其他县市兄弟学校的交流情况看,尽管一部分学校已经配备了一套或两套数字探究实验仪器,但使用的效率很低,有的根本没有开出实验,有的学校只有1-2个教师平时在做,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认为目前作为高考来说,不一定会考这方面的知识,也不能考,因为还有很多学校没有配备,从公平竞争来看是不会考的。二是怕麻烦,做个实验需要准备的时间太长,备课复杂,很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熟悉应用都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三是无论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实验教学的考核没有一定的措施,对实验开出率缺少检查与考核。当然也有一些应用和探究很好的学校,如本人曾去参观学习的杭州高级中学等。
3、实验管理制度有待改进
上面提到的教师准备实验时间长、怕麻烦等,这与当前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在现行人事编制比较紧的情况下,学校配置的实验员往往是一些年龄偏高或专业不对口的人员,有的还是兼职的,这样的管理员配置势必对正常的实验教学开展带来一定影响,一是由于专业不对口,缺乏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在实验准备中不能很好把握。他们最多只能充当仪器管理员。二是由于年龄偏高,有的接近退休,而且往往属于教学二线,相对一线教师而言对于职评、晋升等方面有一种先天的不足,因此他们缺乏一种进取钻研精神,有着一种种混日子的味道。对新设备、新仪器、新实验等缺少研究。
三、新课程标准下实验室建设要求
《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 》中调强,学校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新课程培训、项目研究、课程实施等各项工作,并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学校场馆、设施、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新课程实施创造足够的物质条件。根据这一精神要求,学校要尽最大可能建设好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数字(探究)实验室,并配足配齐新课程探究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如果条件有点困难,可以建设二个,一个是物理数字化实验室,一个是生化探究实验室,这样使用效率相对会高些,也可以节省成本。
中学实验室装备是实验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实验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验室建设要求由“建(建设)、配(配备)、管(管理)、用(使用)、研(科研)”五要素组成。在新课程理念下,实验室建设除了原有的功能要求外,还包含有“培(培训)、考(考核)、效(效益)”的建设要求。因此实验室功能的拓宽,建设要求也就要提高。高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建设模式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师资、配置、教与学的方式、管理与评价等。同时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实验室的配备标准、实验目录、规范化管理模式、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实验室环境与师生健康的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四、新课程实验中实验室管理对策
通过对实验室建设和应用现状的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进一步改善教育装备条件,提高实验设备的应用效率,我们必须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做到“五个要”。
1、要改变实验管理机构。目前多数中学实验室由学校教务处管理,在专业和方法上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教务处偏重于学科教学的过程管理,对实验室的装备和应用等方面,由于专业性强,学科涉及面广,对具体的管理往往不能很好落实。在目前现代教育装备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的情况,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创新能力,建议学校可设置专门的装备和应用管理的负责机构,改变管理理念和方法,真正做到配了就要新,配了就要用。
2、要加强和完善实验考核制度。继续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的开出和应用情况进行考核,上级主管部门要列出实验目录和开出标准,每年度对各校的实验开出和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将实验操作考查的成绩列入学校的考核体系中,让实验管理员教师和学科教师感到有计划,有准备、有目标,有成绩。同时要制定新的适应新课程的实验室管理办法,鼓励实验教师和学科教师开发新的实验课程资源。
3、要更新骨干教师,特别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观念。教师对本学科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教研组的领头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研组长要在工作计划中落实实验教学中的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等活动。共同探讨和开发利用实验资源。
4、要加强实验管理员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配备足量、专业的实验教师并改变实验员职责,把管理职责改为服务、指导、管理。要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在暑期继续教育和新课程培训中,要让实验教师一同参加,保证实验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指导。作为实验教师也要强化自身继续学习。
5、要加强与学科选修模块的配合。按照目前的新课程标准,除了开设语、数、英等必修课以外,每个学科还分别开出两门选修模块,任课教师要结合学校已有的实验条件,鼓励学生参加探究性的实验选修模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新设备的利用率。
201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王平杰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贴切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问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一)实验室的建设1.学校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是学校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校、学院(系、所)的领导下,根据教学、科研的要求制定实验室建设的近......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大领域,有着其存在的价值,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欣赏教学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以新课标新理......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堡镇中学 汤威随着本市“二期课改”进一步深入,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研究显得愈加重要,已成为广大教育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