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_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据调查,当前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职业生涯中,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产生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无论对自身身心健康还是对所从事的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将直接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对此,全社会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追根溯源。
教育管理方式不合理让教师身心俱疲。事实上,大部分中国学校目前的管理还停留在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模式阶段,即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阶段,搞严格科层制、坐班制,甚至实行末位淘汰制、待岗制等;教师评级晋职等也要按学生考绩和各种证书来评选,很多时候还要讲背景关系;教育人力资源市场远未形成,教师管理行政化色彩十分突出。教师流动很不合理。上述这些问题都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许多学校迫于社会和上级压力,在一手抓好分数和升学的同时,还要一手抓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这就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致教师在忙于教学等常规工作和参加教研活动的同时,还要组织名目繁多的课外活动,如同陀螺一般在学校忙个不停,终年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每天工作时间为十小时,尤其是任教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与升学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得不牺牲节假日等正常休息娱乐时间,日复一日不停劳作,如此一来怎能不产生倦怠心理呢?
经济和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加剧教师心理失衡。在社会中,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教师虽然不再被人唤为“臭老九”,但就平均收入而言,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历来居于各行业后列。《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这一目标表面上实现了,但公务员实际收入却远远大于教师收入。低微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社会政治地位的低下,教师成为弱势群体也就不足为奇。为此。有的教师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在工作中心绪不宁,很多教师都不由自主地感到心理不平衡,对所从事工作也逐渐产生了厌倦心理。
服务对象复杂化加大教师工作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师服务对象也呈现出复杂化趋势。首先,家庭结构复杂化导致问题学生数量增多。外出务工农民工逐年增加,留守儿童人数也不断增加;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或组合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学习、行为、思想上大都暴露出不少问题,给中小学教育带来很大挑战。其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颠覆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学生家长对教育、教师的期望目标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有的家长从不过问子女学习,也不愿配合学校和教师工作,从而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有的家长对学校教师指手画脚,干扰教师个性教育手段的正常发挥:有的家长则对学校教育吹毛求疵,因为孩子学习和安全问题动辄闹到学校,给教师增加了不少工作外的麻烦。
教育理想不纯造成部分教师工作热情不够。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没有理想和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雅恩贝尔斯说:“教育需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关注的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经验等表层因素和外部行为特征的分析研究,对教师在教育理想信念和专业热情度方面的关注却不多,而后者同样是教师发展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大部分教师还是充满着教育理想和工作热情。但也有少数教师把教育工作仅仅视为谋生饭碗。正因如此,这部分教师不能做到满腔热情、斗志昂扬地忘我工作,天长日久,他们更仿若失去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的经师,有时还对教师职业前景倍感灰暗,于是就在一种得过且过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中耗去生命。而这部分少数教师的心态和行为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涟漪效应,给其他教师带来负面影响。
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对基础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根据上述对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把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不仅要呼吁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和有效配合。更重要的是政府和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待遇,适当减轻教师过重负担。并加强对教师的疏导和教育。
创造人文环境,减轻工作压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与学校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学校要从客观上为教师减压创造条件。集中表现在:第一。优化管理。尽可能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学校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学习成绩好坏、升学率高低来评价教师并且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并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常规管理上要去繁就简,让教师有张有弛。比如常规检查可以删繁就简。尤其不要让教师再做那种为应付检查而抄教案的无效劳动。当学校为教师工作和成长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时,教师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沉下心来进行教学得失、苦乐的品味。第二,开展文体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学校管理中要适当开展活动,帮助教师放松紧张心理。如利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师有交流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平台,培养出教师广泛的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让教师在体味工作之余的快乐中,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第三,合理安排工作,注重教师情感需求。学校管理过程中,上级领导要更多地了解每位教师的实际状况,要以人为本、全方位考虑问题。当教师出现各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情绪时,领导要善于交心、谈心,帮助教师走出心理困境。当教师取得成绩时,要给予充分肯定和正确评价,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提高教师社会和经济地位,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尊师重教从口号上落实到行动上,改变教师处于弱势群体的现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功劳归政府,责任归教师”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处理教育事故时,要保护教师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现行法律应对教师身份做出明确规定,应通过修改《教师法》明确中小学教师公务员身份。以后当《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升级为《公务员法》时,要将教师公务员身份写进《公务员法》,以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其次,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教师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待遇是否提高。日本教育质量不断攀升。也是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的作法,当时教师职业很快成为热门,竞争激烈。政府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教师经济收入水平加以调整,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以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从而使教师能够把更多激情用到教育事业中来。
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发展目标。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了理想而奋斗。”教师在工作中感觉到倦怠,就会屈服于工作与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从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了理想作为路标。教师对工作的未来就更加迷茫。胡锦涛同志曾说过:“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心”和“潜心”就是要求教师在面对外界压力时,能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肩负起神圣的教育责任。当理想正一步步靠近时,它会激发出你更多的工作热情,促使你做出更大的成就。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等,无一不是把教育理想当作人生的终极追求而努力着。从而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陈建祥“如果可以的话,我劝你最好不要当老师。”“我现在看到作业都不想批改,反正学生也不做……上完课我就走人,在教室里我1秒钟都不愿意多待......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摘要: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的工作信心和热情,最终将引发教育质量下降......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诸多职业压力的一种。职业倦怠是人们在......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镇平县玉都中学 裴雪杰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缺乏成就感,缺乏信心,没有热情,惰性大增,停止不前,不思创新,得过且过,没有把教......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侯 家 文(安徽省南陵县春谷中学)摘 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客观存在的,而以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甚,这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全民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