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试行)_职工伤亡事故管理程序
北京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试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职工伤亡事故管理程序”。
北京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
调查处理程序(试行)
京经安监字[2000]987号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依法保证对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及时、正确地进行调查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以及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 凡依据《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进行调查处理的因工重伤、死亡、重大死亡或急性中毒事故(以下简称“因工伤亡事故”),适用于本程序。
第三条 市、区、县经委(计经委)根据职责权限,负责因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第四条 因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实行回避制度。参与因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五条 因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具体工作,由市、区、县经委(计经委)安全生产监察机构负责。
二、事故报告
第六条 企业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后,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要将事故的基本情况立即以最快速的方式报告,并于事故发生之日起3日内上报《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事故快报表》:
1.凡属市经委直接监察的局、总公司(集团)所属企业发生伤亡事故,直接向市经委报告。
2.市经委直接监察以外的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向事故发生地的区、县经委(计经委)报告;在本市非本企业注册地发生伤亡事故时,应同时向企业注册地的区、县经委(计经委)报告;对于重大死亡事故,同时向市经委报告。
3.在法定节假日及市、区、县经委(计经委)工作时间以外发生的因工伤亡事故,依本条款第1、2项的规定,分别向市、区、县经委(计经委)值班室报告。
第七条 企业发生伤亡事故时,对于无法确认是否构成因工伤亡事故及是否构成重伤(含)以上事故的,必须按本程序第六条的规定报告。
第八条 企业发生作伤亡事故后,依本程序第六。第七条报告的时限最迟不得超过8小时。报告后如有新情况可随时续报。
第九条 区、县经委(计经委)接到因工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市经委报告。
法定节假日接到因工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市经委值班室报告,并于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午12时以前,将在此期间发生的事故详细情况向市经委报告。
第十条 区、县(计经委)在接到重伤、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在5日内将《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事故快报表》报至市经委。
3-12-
1第十一条 市经委在接到因工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市人民政府和国家经贸委报告。
三、事故调查
第十二条 市、区、县经委(计经委)接到伤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指派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安全监察人员(以下称案件调查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
第十三条 各区、县经委(计经委)对发生在本辖区内的因工重大死亡事故,除及时向市经委报告外,同时要协助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市经委直接监察的企业发生因工重大死亡事故后,市经委可要求事故发生地的区、县经委(计经委)协同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四条 市、区、县经委(计经委)调查伤亡事故时,应至少委派2名案件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第十五条 案件调查人员在进行调查取证时,应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第十六条 案件调查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必须对伤亡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拍照,收集伤亡事故目击者和现场人员的陈述和证言,索取相关生产、设备、工艺资料和医疗部门对伤亡者的诊断情况等资料,并根据实际需要制作“调查笔录”、“现场笔录”、“勘验笔录”等行政执法文书。
第十七条 案件调查人员确定所调查的事故属因工伤亡事故的,应填写“立案审批表”,报请所在行政批准立案。
第十八条 发生因工伤亡事故的企业,应在事故调查人员到达现场后,提供与事故有关的如下材料:
1.事故单位的营业证照及复印件;
2.有关经营承包经济合同;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5.安全培训材料及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6.《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安全施工许可证》;
7.伤亡人员证件(包括特种作业证及外地进京务工人员就业证、身份证);
8.劳务用工注册手续;
9.事故调查的初步情况(包括:伤亡人员的自然情况、事故的初步原因分析等);
10.事故现场示意图;
11.案件调查人员要求提供的与事故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区、县经委(计经委)在处理非本辖区注册的企业发生的因工伤亡事故时,应在接到事故报告之日起两日内将事故情况通报发生事故的企业注册地区、县经委(计经委)。
第二十条 调查取证过程中,对于涉及本案的情况需要向有关部门调取材料查阅的,应制作“调取材料通知书”;查阅完毕,应制作“退还材料通知书”,退还有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 调查取证过程中,需要委托其他组织调查事故相关内容或认定、鉴定证据的,应制作“委托调查书”进行委托。
委托事项应在被委托机关的有效职权范围内;委托鉴定事项的被委托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格。
第二十二条 调查取证过程中需要抽样取证的;应制作“抽样取证通知书”。
第二十三条 调查取证过程中对相关证据有灭失可能或以后难以取得的,可制作“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经要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实施登记保存。
第二十四条 对批准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制作“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登记保存物品清单”通知企业法定并使用“登记保存封条”予以封存。
第二十五条 对登记保存物品应于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之日起7日内做出处理决定,并制作“登记保存物品处理决定书”,通知企业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六条 案件调查人员对伤亡事故初步调查核实后,要根据《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及有关规定,对伤亡事故的性质及事故归属单位提出确认意见。
第二十七条 涉及两个以上企业的伤亡事故,根据有关规定确认事故的归属单位。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签订合同的甲方负主要直至全部责任:
1.与不具备签订合同资格的单位签订合同的;
2.签订的合同中对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或责任归属不清的;
3.对于甲乙双方达成的口头协议,调查过程中无法确认的;
4.把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的;
5.对分包的工程再次转发包的;
6.经案件调查人员确认的其它属甲方责任的。
第二十八条 属于举报的因工伤亡事故,以及企业迟报、瞒报事故,故意破坏或者伪造事故现场,造成事故责任无法确定、原因无法查清的,由迟报、瞒报及破坏或者伪造事故现场的企业负事故的主要直至全部责任。
第二十九条 企业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后,企业或企业的主管部门应按《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涉及两个以上企业的交叉事故,负责本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的经委(计经委)可现成有关企业联合组成事故调查组,负责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也可现成事故有关企业各自成立调查组,并依据事故原因及责任分别填报《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负责本事故调查处理的经委(计经委)可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
四、事故处理
第三十条 企业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后,应按照《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人员救治伤员、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好事故现场。
第三十一条 任何人员不得以抢救伤员等名义故意破坏或者伪造事故现场。
第三十二条 企业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后,其生产作业场所仍然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隐患时,经委(计经委)可依法下达中止作业或限期整改指令书。
对发生因工伤亡事故的企业需要实施停产整顿的,应告知企业法定代表人,执行听证程序,并制作“提请处理违法行为书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以“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形式执行。
第三十三条 企业整改工作完成后,要向负责本事故处理的经委(计经委)提交复工申请,经复查或委托企业主管部门复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
企业主管部门接受经委(计经委)委托,复相同意企业复工的,应作出同意复工的审批意见,并将审批意见及企业复工申请一并报经委(计经委)备案。
第三十四条 案件调查人员对典型的事故现场可提出予以保留,提请本行政机关或报请上一级行政机关组织召开适当范围的事故现场会,以促使更多的企业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第三十五条 案件调查人员结束现场勘察工作后,应提出对事故现场的处理意见。
事故现场未经负责本事故处理的经委(计经委)批准,不得恢复。
第三十六条 事故调查组应在《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规定的时限内,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并填报《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因故不能按期填报的,负责填报的企业应以书面形式申明理由,经负责本事故调查处理的经委(计经委)同意后,方可延期填报。
第三十七条 事故调查组在对事故原因、责任调查分析结束后,应及时征求负责本事故调查处理的经委(计经委)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及时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
第三十八条 案件调查人员应参加事故分析会,确认《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中对事故原因分析是否正确;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是否妥当;制定的防范措施是否切实有效。
经委(计经委)对事故原因分析及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有权提出结论性的意见,但依法应由司法机关处理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 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分析会上有关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完善后,以本企业的名义将《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和申请结案报告,于事故分析结案会后5日内上报本企业的主管部门。
第四十条 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应将下列材料作为《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的附件,一同上报: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事故现场示意图;
3.反映事故情况的相关照片;
4.事故伤亡人员的相关医疗诊断书;
5.负责本事故调查处理的经委(计经委)要求提供的与本事故有关的其它材料。第四十一条 企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上报的《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及相关附件材料的及时性负责,并向负责本事故调查处理的经委(计经委)及相关附件材料各三份(重大伤亡事故各十份),于事故分析结案会后10日内报请结案。
无主管部门的企业直接将《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和申请结案报告,上报负责本事故调查处理的经委(计经委)。
第四十二条 市、区、县经委(计经委)接到因工重伤事故、死亡事故调查结案请示后,应当在30日内批复。
对于因工重大死亡事故,市经委接到事故结案请示后,应当在90日内向市人民政府上报对该起事故调查结案请示,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复。
第四十三条 因工伤亡事故应当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日。
第四十四条 案件调查人员完成调查工作后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提出对事故的认定及行政处罚意见,报本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
第四十五条 对企业作出责令停产停业、较大数额罚款以及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对案情进行评议的,要作出评议记录或者会议纪要等文字记载。
第四十六条 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应当告知企业法定代表人,并制作“告知笔录”。第四十七条 对企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企业法定代表人,并制作“送达回证”。
第四十八条 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符合听证程序的,应制作“听证告知书”送达企业法定代表人,并制作“送达回证”。
对要求听证的,应按照行政处罚法和《北京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 对发生因工伤亡事故的企业进行经济处罚,要填制财政部门统一负责制的“行政处罚缴款书”。
第五十条 企业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后,其他行政机关已针对事故情况依法对其进行经济处罚的,负责此事故处理的市、区、县经委(计经委)不得再对其进行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五十一条 市、区、县经委(计经委)要及时核实被实施经济处罚企业的缴款情况。企业确有困难,不能一次性缴纳罚款或者需要延期缴纳罚款的,可提出延期或者分期缴款的书面申请和切实可行的缴款计划,报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经委(计经委)批准后,方可延期或者分期缴纳。
第五十二条 企业到期不缴纳罚款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经委(计经委)要在有效期限内制作“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可以按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加处罚款。
第五十三条 案件调查人员对所调查的事故处理终结后,应及时制作“执法案件结案审批表”申请结案,并做好案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五、事故统计及归档
第五十四条 市、区、县经委(计经委)对因工伤亡事故资料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归档,归档的主要内容及顺序:
1.卷内目录表;
2.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式,由市、区、县安全监察部门自行编号);
3.送达回证(填写式,两名承办人签字,受达人不是法定代表人的应注明收件人的职务);
4.执法案件立案审批表(填写式,类别填:劳动保护安全监察,两名承办人签字,主任或按程序接受委托的正处长、科长审查后签字);
5.调查、现场、勘验、阅卷笔录(每起事故使用应视情况而定,笔录应两名承办人签字);
6.告知笔录(填写式,凡欲处罚的必须作告知,处以3万元以上的罚款必须制作听证告知通知书);
7.《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及附件;
8.事故调查结案批复文件(含原稿和正式批文);
9.调查报告(填写式,承办人需签字,审核人需填写审批意见后签字);
10.行政处罚缴款书(财政部门返回的缴款收据及其复印件);
11.执法案件结案审批表(主任或按程序接受委托的正处长、科长签字)。
第五十五条 负责统计人员必须及时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六、附则
第五十六条 本程序自二○○一年一月一日起执行。原有事故处理相关规定与本程序不符的,依本程序执行。
第五十七条 本程序由北京市经济委员会负责解释。
北京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京经安监字2000年第987号)一、事故报告企业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急性中毒和特别重大事故后,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要立即将事故的......
北京市劳动局关于规范《北京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的通知【正文】:通知 各区、县劳动局,各局、总公司:为加强我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统计......
北京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关于印发《北京市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的通知京劳职安发〔1998〕169号各区、县劳动局,各局、总公司:为进一步做好我市......
江西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1999-9-30江西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第一条 为了及时调查、处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
1、企业详细名称: 地址: 电话:2、经济类型: 国民经济行业: 隶属关系: 直接主管部门:3、事故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班 时 分4、事故地点:5、事故类别:6、事故原因: 其中直接原因:7、事故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