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实施阶段总结_实施阶段总结
单元整合实施阶段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实施阶段总结”。
单元整合实施阶段总结
(2015--2016学年)
1、课程资源呈现的形式
(1)教师制作了信息发布卡,把自己提炼的本学科用的或为别的学科用的课程资源以文稿的形式体现出来。组织课题组的不同学科教师定期进行信息发布,把收集整理的课程资源的信息,发布出来,不仅提供给了本学科教师,也提供给相关学科的教师。教师在实践中自觉合理应用有效信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学科间资源的整合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2)拓展学生学习方式
学科间课程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变革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多媒体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实现双向对话,学生可听可视,录音跟读,并且反复出现多种教学信息,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信息,反复操练、强化;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受同班学生学习进度影响,主动选取和控制教学信息,自觉反复操练、模仿强化;教师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别指导,调控教学,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科间课程资源的整合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媒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软件(程序光盘),选取有关内容加以学习,有的软件还配有游戏式的评价练习,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都会给予“你真棒”、“别灰心,再来一次”等相应鼓励性的配音评价。在网络媒
介中,信息是共享的,Internet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2.课程资源的整合策略
(1)加强培训,明确方向。每学期根据实验的需要,分别对教师进行了学科间知识整合的理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以及撰写各类科研材料的指导性培训等。并根据培训内容定期组织考核性的检测,从而不断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从而确定适合自己学科的知识整合方向。
(2)增进交流,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开展学科间知识整合信息的收集活动,并制作成信息发布卡,适时开展信息发布活动。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思维的互补与统一是人类思维的一大特征和本质要求”,教师们在信息发布会上互相介绍本学科可供其他学科运用的课程资源,互相交流、互通信息,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思维互补的目的,有效拓展了个体研究的思路,增强了群体研究的实效性。
(3)以教研促科研,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学校实施了“教科研一体化”群研模式,融科研于日常教研活动之中,打破了课题组与教研组的界限,将“学科间知识整合”研究纳入了每周的教研活动计划,并在科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广
泛开展了研讨活动,得到了全体教师的重视,有效提高了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走出了一条基于学校层面的,通过学科间知识整合优化而使各学科课程功能增值的可行之路。
(4)立足课堂,构建学科间知识整合的教学运行框架。学校课题组为了将“整合”理念真正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组织教师开展了不同专题的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每组织教师每学期上观摩展示课、每月上教学研讨课;还组织教师共同备课研究了“学科间知识整合”的专题系列课,探究了在同一个教学主题、同一个班级学生中,不同学科的教师立足本学科,辐射它学科,通过探究知识间的相关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同化。使整体的各种分散的要素,在同整体的联系下更有意义。由教师共同在同一个班级执教了以“雪”为主题的美术、音乐和信息技术三个学科的系列课。课后,教师又进行了集体研讨、评课与反思活动,形成专题教研活动反思集。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知识整合的课堂教学经验定期撰写了资源整合教案、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论文等。逐步构建了学科间知识整合的教学运行框架。
每一个教师对相关性学科课程的感悟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现状也存在着差异,由此产生了非固定的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与思
考,我们现已确定出我校学科间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设计的两种基本类型:
类型一:学科本位、综合渗透
这是一种以本学科为主干兼容并借助相关学科内容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学科间的“渗透点”和“残缺点”,是相关性课程知识整合实践的主要方式。
学科本位,就是以学科课程内容为核心点建立“相关知识组块”。“综合渗透”,就是借用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为解读本学科的学习所用,而不是代替其他学科的教学。可借才能用,不可借则不能生拉硬扯,画蛇添足。这种设计的突出特点在于“借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由本学科的某一知识点向相关学科发散。由于这种教学设计保持了学科课程自身较为稳定的固有逻辑,教学进程得以在常态的分科教学的形式下实现,不占用课外时间。与传统的分科课程不同的是,教学内容不是孤立的学科知识点,而是多维的“相关学习组块”,学科间的相关性是学生学习学科课程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活动则以学科主题为起点,在相关学科内容的有力支撑下,以解读学科内容、运用学科内容为终点。因此,学科思想和学科的教育功能能够得到更好体现,学习过程能够更为有效地发生。
类型二:相关主题、课程补融
这是以学科间的“交集”和“盲点”内容为核心打破学科界限的科际相关整合专题设计,是“学科本位、综合渗透”课程设计方式的必要补充。
这种类型的突出特点是分科课程间的相容与互补,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没有学科界限的相互包容型的专题设计,如本学期我们初步尝试的“雪”这一主题的学科系列课。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科际相关整合专题的设计更多地依赖于相关学科的协作,教学设计与实施需要以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为原则,主题的“质”重于“量”,不搞牵强性的形式主题。教学进程不能完全通过常态下分科教学的形式实现,因此,无论是教学时间还是整合方案的设计都需要靠教师在学科间的协商与协作中解决。因此需要学校花费一定的精力去进行前期准备与设计。这也是我们在下一阶段要继续重点进行的研究与实践内容。
3.课程资源整合的方法
(1)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部分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了有机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这正突出了学科间资源整合的特点。因此,在实验中我校的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能以本学科的知识为主,尽可能去吸收各学科相关,知识素材或背景等教材资源进行整合,把它们作为教学资源的生成点,以
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进行探究,使各学科教材资源得到创造性的应用。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互相学习,借鉴相关的内容汲取有效信息以及其他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进行了科学的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充分发挥教师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间的合作、互助是更好的落实学科间的整合。因此我校课题组在本阶段了开展师傅教师的领路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等活动,通过说课,评课,导课等形式,引导教师合理运用课程资源,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课题组教师每人进行一节全校型的教研课,课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说课和反思,课题组教师进行评课,肯定优点,查找不足,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校领导及时进行点评。以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3)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和教学活动竞赛,加强教师的上课功、说课功、评课功、反思功的训练以及教师教学资源开发和运用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训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手段、方式,努力开发教师身上潜藏着的知识能力资源、精神资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并制作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
(4)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去开发和整理为学习而用的课程资源,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指导,让学生互相介绍资料,互相传阅。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有效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指导学生善于把学习某个学科的方法、途径、手段、知识等自觉用到其他学科中。组织学生召开有关学习方面的好方法、小窍门等学习经验的交流。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手册及笔记进行展示。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本阶段有15名的学习经验在全校交流。
4、课堂教学结构的重建
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整合数学学习资源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根本出发点和核心是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兴趣、个性、知识基础等)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内容(概念、计算、应用题、几何形体等)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它们采用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才适合学生的需要,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之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实施阶段总结光泽县实验小学课题组从《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之综合性......
实施阶段总结语文学科科研小组主笔人:刘福兴语文课程标准,带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变革。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了当今教育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语文课题组所有......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实施阶段性总结高升学校初中部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
《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实施阶段工作总结我校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的基础上,从2011年10月——2013年3月是课题实施研究的第二阶段。近两年来,由于......
《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实施阶段工作总结我校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的基础上,从2011年10月——2013年3月是课题实施研究的第二阶段。近两年来,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