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书法教案_六年级书法免费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书法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六年级书法免费教案”。
第1课
横与竖
【教学目标】:
1、掌握颜体楷书横、竖的形态与书写方法。
2、通过练习把握颜体楷书中横、竖在不同的字的不同部位中的形态变化。
3、了解杨凝式。【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颜体楷书中横画与竖画的书写要领。
2、难点:一字中出现多横或多竖并列时的处理方法。【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回顾正确的坐姿与执笔方法
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三、导入新课
1、观察例字中的横,说说颜体楷书横的特点。
2、观察例字中的竖,说说颜体楷书中竖的特点。
3、学习横的写法,教师讲解并示范。
4、学习竖的写法,教师讲解并示范。
5、观察讨论“看看想想”。
(1)如何理解“士”字中的指示线与提示语?(2)如何理解“正”字中的指示线与提示语?(3)如何理解“川”字中的指示线与提示语?
四、回顾与总结
五、学生练习“士”“正”“川”,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先提出书写要求,学生再动笔书写。
2、书写过程中若有学生出现坐姿错误,教师应及时纠正。
3、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评优,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集体纠正,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单独指导。
六、本课讲评
第2课 撇与捺
【教学目标】:
1、掌握颜体楷书撇画与捺画的形态特点,掌握其书写要领。
2、把握以撇捺为主的字的结构特征。
3、了解“宋四家”。【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颜体楷书中撇画与捺画的书写要领。
2、难点:撇捺组合形态对于整个字的作用。【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回顾正确的坐姿与执笔方法
二、复习上一节课横与竖的教学内容
三、回顾颜真卿的身世和书法艺术
四、导入新课
1、展示颜真卿《颜勤礼碑》的局部,让学生指认含有撇画和捺画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字“天”“奉”,并认真研读临写提示。
3、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书写包含撇画的范字。
4、组织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进行评价。将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
5、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字“故”“道”,并认真研读临写提示。(1)如何理解“看看想想”中“奉”字的指示线与提示语?(2)如何理解“看看想想”中“天”字的指示线与提示语?(3)如何理解“看看想想”中“故”字的指示线与提示语?(4)如何理解“看看想想”中“道”字的指示线与提示语?
6、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书写包含捺画的范字。
7、组织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进行评价。将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
8、教师介绍“宋四家”的生平和历史地位,重点放在“宋四家”与颜真卿的关系。
9、向学生展示“宋四家”的代表作品,并让学生谈体会。
五、回顾与总结
六、本课讲评
第3课
点与提
【教学目标】:
1、掌握颜体楷书点画的书写方法。
2、掌握颜体楷书提画的书写方法。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书法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颜体楷书中点画与提画的书写要领。
2、难点:点的形态变化,苏轼的书法风格及其与颜体书法的关联。【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课撇与捺的书写方法
二、导入新课 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展示“文、江、以”三个范字,请学生观察例字中的点,并描述点的形态。
三、讲解点的书写方法
教师示范点的书写方法,学生观看并书写。
四、讲解提的书写要领
教师示范提的书写方法,学生观看并书写。
五、自由练习
六、介绍苏轼及其书法艺术风格
七、回顾与总结
八、教学评价
第4课 钩与折
【教学目标】:
1、掌握颜体楷书钩画的书写方法。
2、掌握颜体楷书折画的书写方法。
3、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和书法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颜体楷书中点钩画与折画的书写要领。
2、难点:钩的形态变化,黄庭坚的书法风格及其与苏轼书法风格的关联。【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3课点与提的书写方法
二、导入新课
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展示“外、官”两个范字,请学生观察例字中的钩画,并描述钩画的形态。
三、讲解钩的书写方法
教师示范钩的书写方法,学生观看并书写。
四、讲解折的书写要领
以教材范字“关”“出”“玄”为例,教师示范折的书写方法,学生观看并书写。
五、自由练习
六、介绍黄庭坚及其书法艺术风格
七、回顾与总结
八、教学评价
第5课
上紧下松
【教学目标】:
1、掌握颜体楷书上紧下松的结字特征及其实现手段。
2、掌握上紧下松范字的写法。
3、了解米芾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成就。【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颜体楷书上紧下松的结字特点。
2、难点:如何实现上紧下松。【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回顾正确的坐姿与执笔方法
二、复习前面四次课的教学内容
三、导入新课
1、展示颜真卿《颜勤礼碑》的局部,让学生指认上下结构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字“美”“羲”,并认真研读临写提示。
3、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书写范字。
4、组织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进行评价,将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
5、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字“厚”“何”,并认真研读临写提示。
6、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书写范字。
7、组织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进行评价,将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
8、教师可以补充《颜勤礼碑》中其他上紧下松的范字,供学生自由临写。
9、组织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进行评价,将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
10、教师介绍米芾的生平和学书历程,并带领学生赏析教材中的《乡石帖》。
四、回顾与总结
五、教学评价
第6课
左紧右松
【教学目标】:
1、掌握颜体楷书左紧右松的结字特征。
2、掌握左紧右松范字的写法。
3、了解蔡襄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成就。【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颜体楷书左紧右松的结字特点。
2、难点:深入理解左右结构字的结字规律。【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复习 教师指导学生回顾上次课“上紧下松”的内容,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二、导入新课
1、展示颜真卿《颜勤礼碑》的局部,让学生指认左右结构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字“河”“政”,并认真研读临写提示。
3、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书写范字。
4、组织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进行评价,将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
5、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字“郭”“给”,并认真研读临写提示。
6、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书写范字。
7、组织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进行评价,将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
8、教师可以补充《颜勤礼碑》中其他左紧右松的范字,供学生自由临写。
9、组织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进行评价,将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
10、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左右均分”和“左紧右松”的典型汉字,请学生总结结构规律。
11、教师介绍蔡襄的生平和学书历程,并带领学生赏析教材中的《蒙惠帖》。
三、回顾与总结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请学生举手发言。
四、教学评价
第7课 疏密得宜
【教学目标】:
1、初步把握颜体楷书中结字中疏密关系处理的一般方法。
2、了解扇面书法形式。【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颜体楷书处理疏密关系的一般方法。
2、难点:如何灵活处理颜体楷书结字的疏密关系。【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复习
教师指导学生回顾上面两节课“上紧下松”“左紧右松”的内容,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组织学生相互点评。
二、导入新课
请学生打开教材,观察教材范字,并仔细阅读临写提示。
三、书写实践
1、教师讲解“洗”字的临写要点,请学生自由临习。
2、学生临写,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3、教师讲解“质”字的临写要点,请学生自由临习。
4、学生临写,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5、教师讲解“集”字的临写要点,请学生自由临习。
6、学生临写,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7、教师讲解“姓”字的临写要点,请学生自由临习。
8、学生临写,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9、组织全体学生互评,并由教师进行给出终评。
10、组织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进行评价,将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
11、教师讲解关于扇面的知识,学生倾听。
四、回顾与总结
回顾第1课至第7课的书写内容。
五、教学评价
第8课
集字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纳言敏行”的出处,含义。
2、了解关于斗方的知识。
3、初步掌握集字“创作”的方法。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读一读,理解“纳言敏行”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为什么孔子认为君子应该“纳于言而敏于行”?
三、单字训练
1、教师讲解“纳”字的临写要点,请学生自由临习。
2、学生临写,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3、教师讲解“言”字的临写要点,请学生自由临习。
4、学生临写,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5、教师讲解“敏”字的临写要点,请学生自由临习。
6、学生临写,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7、教师讲解“行”字的临写要点,请学生自由临习。
8、学生临写,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9、组织全体学生互评,并由教师进行给出终评。
10、教师讲解关于方斗的知识,学生倾听。
11、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集字创作。
12、组织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进行评价,将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
四、教学评价
第9课、上宽下窄
【教学目标】:
1、认识颜体楷书独体字中上宽下窄字的特征。
2、掌握上宽下窄范字的写法。
3、了解羲之书扇的故事。【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上宽下窄在独体字中的表现。
2、把握独体字中上宽下窄的分寸。
3、理解并掌握上宽下窄的字应注意保持左右平衡。【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认识上宽下窄在独体字中的表现
1、复习第二单元学习的颜体楷书的三个结体规律。
2、导入新课
(1)教师将“中”“内”“田”“方”四个字书写成上下等大的样式,让学生观看并讨论。
师:同学们,书写独体字时,上下一样大合乎书写规律吗?美观吗?(2)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教材中的四个字例。
师:同学们,看到“中”“内”“田”“方”四个字例,它们在结体上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吗? 师:字中上部都有较宽的长横,或者有左右两个指向的斜向竖笔。引出课题。
3、分析上宽下窄独体字的表现形态。
三、学习并把握上宽下窄独体字书写的宽窄幅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学习教材中的四个字例。
师:同学们,看到这四个字,字上部较宽下部较窄,但是能不能宽的部位更窄一些?窄的部位不能再窄了吗?
四、初步掌握左右两竖的倾斜度对独体字上宽下窄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中”“内”“田”的结构特征。(1)讨论:三个例字左右两竖有何异同?(2)引导学生注意到三个例字左右两竖均向内倾斜,且倾斜角度不大。(3)除左右两竖的倾斜度以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其余笔画在独体字中的配合。
五、初步掌握相应上宽下窄例字的书写方法
1、教师引导分析“中”字的点画特点。
2、引导分析“内”字的点画特点。
3、引导分析“田”字的点画特点。
4、引导分析“方”字的点画特点。
5、教师归纳总结并对“中”“内”“田”“方”四字的书写作出示范,学生仔细观察。
6、学生练习“中”“内”“田”“方”四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本课讲评
第10课、上窄下宽
【教学目标】:
1、认识颜体楷书独体字中上窄下宽字的特征。
2、掌握上窄下宽范字的写法。
3、了解《淳化阁帖》。【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上窄下宽在独体字中的表现。
2、学习并把握独体字中上窄下宽合适的幅度。
3、理解并掌握上窄下宽的独体字本身比较稳定。【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理解上窄下宽在独体字中的表现
1、复习第9课上宽下窄的结字规律。
2、导入新课
(1)讨论:独体字的结字规律,上节课讲了上宽下窄,相反的,有上窄下宽的结字规律吗?
(2)教师将“九”“五”“父”“赤”四个字书写成上下等大的样式,让学生观看并讨论。
师:同学们,看到“九”“五”“父”“赤”四个字例它们在结构上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呢? 师:这四个独体字有着共同的结字规律,就是上窄下宽。引出课题。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九”“父”两个字。教师:同学们,“九”“父”这两个字的主笔是什么?
三、学习并把握独体字上窄下宽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学习教材中的四个字例。
讨论:同学们,看到这四个字,字上部较窄下部较宽,宽窄对比应该保持怎样的幅度呢?
四、掌握上窄下宽的独体字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要显示动态
1、引导学生分析“九”“五”的结构特征。(1)讨论:两个例字中的基本笔画有何特色?
(2)引导学生注意到两个例字横向笔画与纵向笔画的倾斜配合,追求斜中有正、正中有斜,在保持字外部结体稳定的基础上,内部笔画动态紧密配合。
2、引导学生分析“父”“赤”两字的结构特征。(1)讨论:两个例字的中心在什么位置?
(2)引导学生注意到两个例字在中心明确的基础上,基本笔画也在追求相互间的动态配合。
3、教师归纳总结并对“九”“五”“父”“赤”四字的书写作出示范,学生仔细观察。
4、学生练习九”“五”“父”“赤”四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本课讲评
第11课、左宽右窄
【教学目标】:
1、认识颜体楷书独体字中左宽右窄的特征。
2、掌握左宽右窄范字的写法。
3、了解龙文化与书法。【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掌握左宽右窄在独体字中的表现。
2、理解并掌握左宽右窄独体字的左右平衡。【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学习并掌握左宽右窄在独体字中的表现
1、复习第10课上窄下宽的结字规律。
2、导入新课
教师:有中竖或竖钩贯穿上下的独体字都有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同学们,你们举的这些例字的结体规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这些独体字的结体都是左宽右窄。(板书课题)
3、分析左宽右窄在独体字中的表现
看图讨论:左宽右窄在四个独体字中是如何表现的?
三、理解并掌握左宽右窄独体字的左右平衡
1、“工”与“牛”的分析与书写
(1)引导学生分析“工”与“牛”两个字的用笔与结构特征。(2)讨论:“工”与“牛”两个字横画的特征。
2、“于”与“手”的分析与书写
(1)引导学生分析“于”与“手”两个字的用笔与结构特征。(2)向学生强调竖钩的书写形态。
(3)讨论:“于”与“手”两个字竖钩与整字的配合。
3、教师归纳总结并对四字的书写作出示范,学生仔细观察。
4、学生练习“工”“牛”“于”“手”四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本课讲评
第12课、左窄右宽
【教学目标】:
1、认识颜体楷书独体字中左窄右宽的特征。
2、掌握左窄右宽范字的写法。
3、了解“题壁”书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左窄右宽在独体字中的表现。
2、认识左窄右宽的独体字中的主笔。
3、学习左窄右宽独体字中笔画的斜侧与平衡。【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理解左窄右宽在独体字中的表现
1、复习第11课左宽右窄的结字规律。
2、导入新课 教师:练习书法时,常见的右部笔画比较伸展的独体字都有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同学们,你们举的这些例字的结体规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这些独体字的结体都是左窄右宽。(板书课题)
3、分析左窄右宽在独体字中的表现(1)出示课本四个例字。
看图讨论:左窄右宽在四个独体字中是如何表现的?(2)认识分析左窄右宽在独体字中的表现。
三、认识左窄右宽的独体字中的主笔
1、教师讲解主笔的含义。
2、教师:同学们了解了主笔的含义,那课本中这四个例字的主笔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四、学习左窄右宽独体字中笔画的斜侧与平衡
1、“上”字是如何做到整字平衡的?竖的位置能否再移动变化?为什么?
2、“太”字点在整字的平衡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氏”字是如何做到整体平衡的?
4、“也”字收笔处钩的形态对于整字有什么作用?
5、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上”“太”“氏”“也”的写法,强调左窄右宽应注意之处,学生仔细观察。
6、学生练习“上”“太”“氏”“也”四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本课讲评
六、了解古代“题壁”书法
第13课、上大下小
【教学目标】:
1、认识颜体楷书上下结构字中上大下小字的特征。
2、掌握上大下小范字的写法。
3、了解“三希”。【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上大下小在上下结构字中的表现。
2、理解并掌握上大下小的字要注意保持上下协调、安稳有序。【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认识上大下小在上下结构字中的表现
1、复习第三单元学习的三个独体字的结体规律。
2、导入新课
教师:上下结构的字同学们应该都很熟悉,都有哪些字是上大下小的? 学生举例自由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下结构字的一种结体规律-----上大下小。(板书课题)
2、分析上大下小在上下结构字中的表现。
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上下结构的字形成上大下小的形态?
三、理解并掌握上大下小的字要注意保持上下协调、安稳有序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学习教材中的四个字例,讨论:每个字是如何做到整体平衡的?
四、初步掌握相应上大下小例字的书写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曹”的用笔与结构特征。(1)讨论:“曹”字多个横画的差异与变化。(2)引导学生注意到“曹”字上面两竖斜向排列。(3)引导学生注意整字上大下小、斜而复正的基本特征。
2、引导分析“帝”的用笔与结构特征。(1)向学生强调横折钩的书写方法。(2)讨论:“帝”中横向笔画的不同。
(3)引导学生注意到“帝”字中“巾”部的大小以及与上面字的配合。
3、引导分析“监”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1)向学生强调“监”上面两个部件的写法与配合、呼应。(2)讨论:“监”字下面“皿”部四个竖画的有序变化。
(3)引导学生注意到“监”上下的配合,通过笔画的呼应组合、大小反差的适度,整字呈现端庄安稳的表现形态。
4、引导分析“贤”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1)向学生强调“贤”上面两个部件的写法与配合、呼应。(2)讨论:“贤”字下面“贝”部四个竖画的不同。
(3)引导学生注意到“贤”上下的配合,通过笔画的呼应,部件错落排布,整字呈现稳定、离而不散的表现形态。
5、教师归纳总结并对四字的书写作出示范,学生仔细观察。
6、学生练习“曹”“帝”“监”“贤”四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本课讲评
六、认识“三希”
1、阅读课文了解“三希”,以及“三希”与乾隆皇帝的关系。
2、欣赏“三希”,说说对“三希”的感受。
第14课、上小下大
【教学目标】:
1、认识颜体楷书上下结构字中上小下大字的特征。
2、掌握上小下大范字的写法。
3、认识对联。【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上小下大在上下结构字中的表现。
2、理解并掌握上小下大的字结体的动静结合。【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认识上小下大在上下结构字中的表现
1、复习第13课学习的上下结构的一个结体规律-----上大下小。
2、导入新课
(1)讨论:上下结构字的结字规律。上节课讲了上大下小的结字规律,大家想一想,有上大下小的结字规律吗? 学生举例自由回答。
(2)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教材中的四个例字。
教师:同学们,看到“是”“忠”“泉”“萬”四个例字,它们共同的形态特征是什么呢? 师:这四个上下结构的字有个统一的结字规律-----上小下大。(板书课题)
3、分析上大下小在上下结构字中的表现。观察讨论:
(1)是看看范字上部较小的部位中以哪些笔画为主?(2)看看范字下部主笔与上部笔画有什么不同?
三、理解并掌握上小下大的字结体的动静结合1、看图讨论:例字“是”“忠”“泉”“萬”上下结构的各部分的字势。
2、讨论:上小下大结字内部的动静状态如何?
3、教师依据图例总结。
四、初步掌握相应上小下大例字的书写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是”的用笔与结构特征。(1)讨论:“是”字有多个横画,它们有哪些差异?
(2)引导学生注意到“是”字下部撇画与捺画舒展,促成该字上小下大的结体形态。
(3)引导学生注意“是”字上下部件间的正斜关系,“是”字上正下斜,整字在稳定的基础上正中有斜。
2、引导分析“忠”的用笔与结构特征。(1)向学生强调卧钩的书写方法。
(2)向学生强调“心”字底的写法,三个点的不同形态、相互呼应关系以及与卧钩的配合。
(3)讨论:“忠”字上下部件的组合方式。
(4)引导学生注意到“忠”字上紧下松,“心”字底舒展疏朗与“中”部形成反差。
3、引导分析“泉”的用笔与结构特征。(1)讨论:“泉”字“白”部的形态特征。
(2)引导学生注意到“泉”字下部“水”部撇画与捺画的舒展,促成该字上小下大的结体形态。
(3)向学生强调“泉”字整字结构的上收下放,在稳定的基础上,收放结合,动静结合。
4、引导分析“萬”的用笔与结构特征。(1)向学生强调“萬”字草字头的书写方法。
(2)讨论:“萬”字下面部件两个竖部的差异与变化是什么?
(3)引导学生注意到“萬”字横向与纵向笔画的穿插错落有致,左窄右宽。
5、教师归纳总结并对四字的书写作出示范,学生仔细观察。
6、学生练习“是”“忠”“泉”“萬”四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本课讲评
六、认识对联
1、对联是一种文字组织形式。
2、对联的书写是一种书法创作形式。
第15课、上下均等
【教学目标】:
1、认识颜体楷书上下结构字中上下均等字的特征。
2、掌握上上下均等范字的写法。
3、理解“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上下均等在上下结构字中的表现。
2、学习并掌握上下均等的字的整体稳定与平衡。
3、理解并掌握上下均等字的动静变化。【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认识上小下大在上下结构字中的表现
1、复习第14课学习的上下结构的一个结体规律-----上小下大。
2、导入新课
(1)讨论:上下结构字的结字规律。上除了前两节课讲的上大下小、上小下大,还有上其他的结字规律吗? 学生举例自由回答。
(2)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教材中的四个例字。
教师:同学们,看到“益”“李”“学”“楚”四个例字,它们上下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这四个上下结构的字有共同的形态特征,就是上下比较均等。(板书课题)
3、分析上下均等在上下结构字中的表现。
观察范字,讨论:这些上下均等的字在形态上有哪些具体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下面结论:(1)上下两部分较为对等整齐。
(2)字中的横向笔画及笔画关系可以根据宽窄的不同划分出若干层次。
三、学习并掌握上下均等的字的整体稳定与平衡
1、观察范字,讨论:为什么上下均等的字在整体上都较稳定与平衡? 教师得出下面结论:
(1)竖与竖向笔画的位置一般都在正中。(2)有过于弧曲运动的笔画。
四、理解并掌握上下均等例字的动静变化
观察范字讨论:例字益”“李”“学”“楚”上下结构的各部分的字势。
五、初步掌握上下均等字的书写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是益”的用笔与结构特征。(1)讨论:“益”字“皿”四个竖向笔画变化有序。(2)引导学生注意到“益”字上部笔画的呼应与形态。(3)引导学生注意“益”的左右均衡问题。
2、引导分析“李”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1)讨论:“木”部的书写方法,引导学生注意撇画与反捺的形态与关系。(2)向学生强调“子”字底的写法,注意笔画间的连断呼应。
(3)引导学生注意到“李”字上下协调,“注意横向笔画在倾斜、长短等方面的呼应。
3、引导分析“学”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1)讨论:“学”字上部众多笔画分类型的书写方法。(2)引导学生注意到“子”部“竖钩的弯曲状态。(3)向学生强调“学”字的上下两部分的屈曲平衡。(4)引导分析“学”字横画及横向笔画关系的宽窄层次。
4、引导分析“楚”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1)讨论:“楚”字上面两个重复的“木”部的不同。(1)向学生强调“楚”字下部主笔捺画的舒展,但要适度。(3)引导学生注意到“楚”字的对角轻重呼应关系。
5、教师归纳总结并对四字的书写作出示范,学生仔细观察。
6、学生练习“益”“李”“学”“楚”四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本课讲评
七、理解“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1、逐字理解,理解句意。
2、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第16课、集字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多见者博”的含义。
2、掌握“多见者博”四字的基本写法。
3、集字创作练习。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读一读,理解“多见者博”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
1、了解“多见者博”的本义。
2、如何理解“多见者博”?
3、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应该做到“多见者博”?
三、掌握“多见者博”四字的基本写法。
1、“多”字(1)教师:如何理解“斜中有正”的提示? 学生自由回答。
(2)讨论:“多”字作为上下结构的字,结体规律是哪一种?此类结体规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讨论:“多”字是如何避免重复笔画、部件的书写?
2、“见”字。
(1)教师:如何理解“上静下动”的提示? 学生自由回答。
(2)讨论:“见”字作为独体字,结体规律是哪一种?此类结体规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讨论:“见”字是如何呈现上窄下宽 的结字规律的?
3、“者”字。
(1)教师:如何理解“有离有合”的提示? 学生自由回答。
(2)讨论:“者”字作为独体字,结体规律是哪一种?此类结体规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讨论:“者”字是如何呈现左窄右宽的结字规律的?
4、“博”字。
(1)教师:如何理解“左右相谐”的提示? 学生自由回答。
(3)讨论:“博”笔画间的呼应关系?
四、单字练习
1、教师示范。教师书写示范四个例字的写法,并强调所需注意之处,学生仔细观摩教师示范。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把握四字集在一起时的整体协调
1、教师引导学生注意:
(1)四字组合时,“多”字应该更方整一些才能与另外三字协调。(2)“见”字笔画较粗,可以在略微细些,这样四字才能更和谐。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书写练习
书 法 教 案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中国书法传统2、让学生明白学习书法的意义一、介绍1、什么叫做书法?(1)、“书法”这一名词在我国已运用了三千多年,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了,从......
六年级书法教学一、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提高写字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祖......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书法内容9月1日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栏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寄酬韩冬郎兼呈畏之员外(选一) 李商隐 十......
1.横撇、横钩的写法教学目标:1、掌握横撇、横钩的写法。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横撇、横钩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横撇、横钩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写字姿势......
六年级书法教案六年级(上册)写字教学教案一、写字教学的总目标写字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写字技法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