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厚的中原韵教案_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执教人:石伟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歌曲《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音乐特点。

2、了解民歌的主要特点及相关知识。教学重点:了解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教学难点:民歌的创作性和同体变异性。教学教具:ppt,板书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一、导入:欣赏《沂蒙山小调》

提问:

1、这首歌曲是哪个地方的,2、中原的地理位置?

点题——————醇厚的中原韵

二、欣赏地花鼓《王大娘钉缸》 提问一:为什么地花鼓能广泛流传 • 广泛流传:

1、真实的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

2、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小结民歌的音乐特点:

1、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点。

2、民歌的旋律都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易于在本地区流行。

3、某民族、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示出来。

4、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丰富,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

5、曲式结构一般比较短小,篇幅长的用同一旋律多段反复。提问二:这首民歌与我们生活中的那首歌似曾相识?

欣赏《好汉歌》并学生一起唱》 点题:民歌具有创作性

欣赏《将军令》和《男儿当自强》对比,更一步了解民歌的创作性特征。

三、欣赏《孟姜女哭长城》

提问一:哪个同学讲一下孟姜女的故事。

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提问二:欣赏几首不同版本的孟姜女,说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个区别? 点题:民歌具有同体变异性

总结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

1、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

2、旋律与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加工而有所变化发展。

3、不借助于记谱法或其他手段,而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

4、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实践:学生表演口耳相传和地方风格特点。

四、拓展:

1、鱼咬尾与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学唱《沂蒙山小调》 提问:此曲的乐谱上有什么特点:

点出:鱼咬尾与起承转合。

五、总结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教学内容:欣赏民歌《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初步认识其音乐风格,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以及民歌和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教学目标:一......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教学内容:醇厚的中原韵 教学目标:(1)聆听《王大娘钉缸》《沂蒙山小调》《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探究这几首......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全州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设计顺序号:04学科:音乐鉴赏年级:高一课题:醇厚的中原韵学校名称:康乐一中姓名:张梅红 授课时间: 2016.09.27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一、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2、探究这几首......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中原 醇厚 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中原 醇厚 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