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_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2020-02-27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3、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后传遍全国。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

《王大娘钉缸》

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

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

听赏学唱中原民歌,认识初步“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四、教学方法、听赏法

2、讲解法

3、体验感受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小打击乐等

六、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了高亢的西北腔和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授新:、《沂蒙山小调》、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欣赏《沂蒙山小调》,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

提问:说出王世慧的演唱风格及特点。

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

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

(4)学唱《沂蒙山小调》

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谈谈听后感受、学唱并表演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

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②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

《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3、拓展与研究

师生共同归纳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不受专业限制、口头创作

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变化

口耳相传

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有专业的作曲技法

完成后基本固定不变

有实谱记载

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醇厚的中原韵》一、设计思想:感受体验,中原地区民歌的风格,认识 “鱼咬尾”和“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形式。运用聆听、模唱、比较,进行逐......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任斐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教学内容:欣赏民歌《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初步认识其音乐风格,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以及民歌和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教学目标:一......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一、说大纲根据《课标》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教学内容:醇厚的中原韵 教学目标:(1)聆听《王大娘钉缸》《沂蒙山小调》《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探究这几首......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教学设计 中原 醇厚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教学设计 中原 醇厚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