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春雪》_国学中庸教案
国学教案《春雪》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学中庸教案”。
课题: 21·《春雪》
学校:上饶县上泸镇中心小学
姓名:徐红连
联系电话:***
邮箱:635639426@qq.com
第二十一课
春雪(唐·韩愈)教学设计
上饶县上泸小学
徐红连
一、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词卷)》第二十一课分别选录了唐代韩愈的《春雪》、唐代张旭的《山中留客》二首代表诗作,第一首古诗《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描绘了姗姗来迟的白雪纷纷扬扬的画面。构思新颖。全诗变静态为动态,把冷落的初春写成热闹的仲春,是一首另开生面的佳作。同时《春雪》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爱情小说。还有日本同名电影《春雪》,讲述了一对贵族恋人的爱情悲剧。“西涧春雪”是茶名,产于滁州。第二首古诗则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和劝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二、目标设定
1、初读词文,读准词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尝试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并能运用气息,按情感表达的需要,轻重缓急地进行诵读。
3、结合译文再读词文,理解词文所表达画面与意境。
4.品味、揣摩诗中凝练的句子。5.正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诗词教学诗以晓词牌、识格律、明词意、察词情、习写法五项技能为教学目标,遵循读、思、悟、练四能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思路,加强朗读、思考、感悟、用法的整合,巧妙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广开学生视野,构建读中启智,思中明法,悟中察情,练中习法的课堂流程。
四、流程设计
1、导入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骈偶的文风,提倡散体,务去陈言。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韩愈的诗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开创了“以文为诗”的“说理诗派”诗风,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对后世影响很大。
2、解析古诗
(1)、出示古诗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分句解析
第一、二句中的意象:“新年”,即阴历的正月初一,伴 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喻示着新的一年或是春天的到来。“芳华”,芳香美丽的花,或美好的年华。
“草芽”,小草的的嫩芽,喻示着春天的到来,或是勃勃的生机。“都”“初”“惊”三字,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第一句中的“都”字,体现出诗人对于春天以来却就不见芬芳的鲜花的那一种期盼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句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初惊”二字。单以第二句而言,很容易将“初惊”字解读为这一年初次见到春意的惊讶,意外之意;但联系第一句,代表着春天开始的那一天早已过去,却并未感受到一点春意,直到二月小草才抽出了一点绿芽,这其中蕴含的其实是历经了长久的失落与等待之后的那一种欣喜,是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心情,故“惊”字,应解释为惊喜而不是单单的惊讶。“初”字虽然代表了初次,但联系前面的“二月”,却表现出诗人对于春来太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这两句的意思是: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期间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从第一句“未见芳华”的失落,到第二句“惊见草芽”的惊喜,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本诗第三、四两句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构思精巧,想象奇诡。在常人眼中,雪一直就是万籁俱寂的寒冬的最有利表现,因此对于体现着万物复苏、生机焕发的春天而言,即使不是对立的,也必定是格格不入的。诗人却反其道而行,通过“却嫌”“故穿”二词,运用拟人手法将白雪塑造为一个美好、灵动而又充满了情趣的形象,写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讲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实则更是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后感慨、高兴、欣喜之情。这本应是春天迟迟不来的罪魁祸首,却也等不及那还未真正来到的身影,于是纷纷扬扬的,穿过庭前的树木落下,装点出一片春色。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3)划分节奏
词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试着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学生听并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做飞花。(学生试着自读与对读,教师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并让学生汇报读,相机引导)。教师引导:注意停顿与延音是有区别的,停顿是无声而有气,延音是有声有气,是声音的延续,再来体会停顿与延音的区别,反复强化朗读部分。
(4)、全文赏析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五、总结
韩愈的诗并没他那和杜甫的诗并称“杜诗韩文”的散文那么流传广泛,但通过这首诗,我们却深切体会到了韩愈的诗力求新奇,别具一格的特点,相信对于今后我们对于韩愈其人及其作品的解读,都有着不小的帮助。
六、当堂检测
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
⑴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⑵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新年:指 农历正月初一。故:故意。
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被穿树飞花的春雪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七、板书设计
21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释义
1.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4.故:因此,所以。
5.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诵读》第5课春雪一、教学目的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眼中特有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春雪。 2. 背诵古诗。 3. 完成课后题。二、教学流程1.背诵《早春呈张水部》:在韩愈眼里,刚......
韩愈诗《春雪》教案一、教学目标品味、揣摩诗中凝练的语言,正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准确品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
国学教案[日期:2011-12-12]来源: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国学教案第一周:《大学》之道。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
国学教案:第2课 道虚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和背诵课文内容。2、理解字词句的基本意思。初步理解“道虚”的含义。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道虚”的......
第9课燕王复仇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3.初步了解乐毅指挥作战的才能。 课时: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