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

2020-02-28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设计

双凫完小

李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5、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朗读、交流、体会。教学工具: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PPT1展示教材课题授者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什么地方呢?

2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意大利的比萨城玩一玩。

课件展示比萨斜塔的照片一PPT2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意大利的比萨城,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享誉世界的比萨斜塔。请大家说说比萨斜塔为什么会闻名世界?

比萨斜塔不仅以它的斜而不倒闻名世界,还因为有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这里做了一个著名的试验。这个试验就叫“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投影课题:PPT3

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读课题,注意“着”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自读课文,注意对照你们的《开心教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都是写到了哪些人?什么事?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读完后可以划一划!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坐姿、读书姿势、鼓励)师:你了解到文章都是写到哪些人?什么事情?

生: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人们、学生。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的说法。通过多次做试验,再公开验证,推翻了亚里十多德说的话。

三、认识权威,感受“信奉”

师:好,刚才大家说到了课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亚里士多德,(板书:亚里士多德)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人,先看看亚里士多德的塑像。(出示投影:亚里士多德塑像)PPT4

刚才同学们认真的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是古希腊著名的大物理学家

师:对,他是一个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教育家,亚历山大帝国的开国皇帝的老师,他知识丰富,提出了很多理论,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在科学方面是一个权威人物。(板书:权威)在当时是没人比得上他的。如果我们这些小学生来到这位大科学家面前,我们对这位大物理学家应该什么态度? 生:尊敬!

师:对,我们要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十六世纪的人们比我们还尊敬和敬怕他呢!看课文中怎么讲的?

生:人们都信奉„„不容更改的真理。(板书:人们都信奉)师:信奉是什么意思? 生:相信,师:单单是相信而已吗?

师或生:是非常相信,认为凡是他说的话就是真理,都崇拜他!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师:也就是说。如果亚里士多德说:地球是圆的,那人们就会说—— 生:地球就是圆的。

师:如果他说地球是方的,人们就会说—— 生:地球就是方的。

师:如果亚里士多德说地球是方的,有个人却怀疑地球是方的。结果会怎样? 生:“人们都会责备他:‘......’”

师:这责备够严厉的,谁来读出这种责备。指名读!注意读出责备的语气。

师:当然这位科学家从来也没有这么说过地球是方的哦!但是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人们已经不仅仅是尊敬亚里士多德,而是对亚里士多德信奉、崇拜甚至迷信到了相当的地步。课文里有个什么词来形容人们绝对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话? 生:不容更改!

师:对,不容更改,不容怀疑!对亚里士多德达到了迷信的地步!崇拜的地步!师:所以如果亚里十多德提出这样的观点(出示投影PPT5):“一个十磅重的铁球和„„”。生:读“一个十磅重的铁球和„„”

师:根据当时人们对他的信奉,肯定也会认为这个说法—— 生:肯定是对的!

师:在生活中,鸡毛纸片树叶这些轻的东西落得慢,石头,砖块这些重的东西落得快。那么根据我们的平时看到的表面现象,重的铁球和轻的铁球谁会落得快? 生:十磅重的快!所以亚里士多德说(齐读):“两个铁球„.速度是一磅重的十倍。”板书:重球比轻球先落地。师:好,速度与重量有关,这是大哲学家的论断,并被人们当成不容更改深信不疑“真理”!

四、简介人物,学会质疑。

1、认识伽利略。

师:当时的人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是!

师:真的都这样认为? 生(恍然大悟):不是!师:谁不是这样认为的? 生:伽利略!师:对伽利略(板书:伽利略),我们来和伽利略打个招呼吧,谁先来。(投影伽利略的肖像PPT6)生:伽利略先生,你好。师:一起来。全班同学:伽利略先生,你好。师:伽利略同学怎么称呼他? 生:辩论家。

师:辩论家为什么加引号?

生:表示这个辩论家有特殊含义,不是真正的辩论家。是指他提出的问题不寻常,老师很难解答。板书:提问不寻常

师:让我看看当时伽利略当时是多大了? 生:年仅25岁,大学数学教授。板书:25岁 师:哦,如果从年龄上来看,我们会觉得他—— 生:很年轻。

师:如果和两千多年前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来比一下,我们感觉伽利略简直是个——

生:默默无闻的小伙子。无名小子。生:很微不足道的人。

师:对,如果和鼎鼎有名的亚里士多德来比一下,我们感觉伽利略简直是就是一个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小伙子。可是他却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什么疑问呢?(投影文字:“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PPT7 师:好好读这段话,看你读懂了什么?请举手。

生:读懂了栓——拖;合重——加快;但是铁球没有变。

2、怀疑需要勇气。

师:亚里士多德的话被伽利略看出了破绽,伽利略对这位所有人信奉的学术权威说的话产生了怀疑。如果当时人们知道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有怀疑,可能会怎样? 生:人们马上会责备他。

师:在当时的十七世纪,任何敢于提出一种新的认识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的。请看布鲁诺的故事。

(投影:布鲁诺PPT8)

师:大家看,这就是怀疑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可能也会带给伽利略呢!让我们劝说一下伽利略放弃自己的怀疑吧!(出示投影,PPT9)生填读:父母可能会劝说:“孩子,——” 他的姐姐会劝说:“弟弟,你——” 他的弟弟会劝说:“哥哥,你——”

伽利略的学生会劝说:“老师,您——”

师:是啊,尽管有那么多人善意的劝说,伽利略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面对着人们可能的责备,面对着亲人的劝告,伽利略没有放弃,我们忍不住要对年轻的伽利略由衷地称赞——

生:伽利略你太勇敢了!太大胆了。板书:大胆质疑。生:伽利略,您真伟大!

五、科学探索,不辞劳苦

师:再让我们来辨别一下伽利略这个推断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把两个铁球拴一起,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既可以是因为轻的拖住重的而落得更慢,也可以落得更快,显然是不能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的。所以伽利略的推断很有道理。伽利略有没有赶紧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这一惊人的推断呀? 生:不是的。

师:没有发布新闻啊!那他去做什么了呢?

出示投影:“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的确说错了。” PPT10指名读。

师:怀疑不能凭白无故,要讲道理,要讲证据,观点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所以伽利略去做试验去了,他就做了一次吗?生:不是,师:几次?

生:许多次!板书:多次试验。师:这许多次都是在实验室做的吗? 生:不是!师:如果都是在实验室做的实验,这叫做重复做!大家猜想一下他可能都到哪里做了哪些试验!生:田野里、高楼上、凳子上,山坡上。

师:就只用了十磅重的铁球和一磅重的两个铁球吗? 生:也可能用了不同重量的铁球进行实验。

师: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生:两个不同„„没有关系。PPT11 生齐读。模拟采访

师:好,现在我们穿越到了16世纪的意大利,来到伽利略的实验室,请同学们假想我们就是和伽利略相处最近的他的学生,我们肯定有很多的问题想对老师提出,先让我当第一个提问的学生吧!谁来当伽利略!(请一个学生扮演伽利略)

师:伽利略老师,我想请问您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地做那么多次试验? 生:为了保证我的推断是正确的!

师:我还想请教一下伽老师,您经过试验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读“两个不同„没有关系!”

师:谢谢您!现在就请其它同学向伽利略老师提问吧。生:您有没有想过您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责备?

生:有想过,但是我更相信科学!为了科学我不害怕!师(适时评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不愧是勇敢的科学家。生:您在做实验中累吗?苦吗? 生(伽利略):当然累当然苦了。不过我为了达到目的,再累再苦也要坚持!师:一个不畏苦累和艰辛的科学家啊!

师:好了,好了。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老师你打算怎样公布你的这一新发现。扮伽利略的学生:我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板书:公开验证 师:我们一起到现场去观看吧!

六、公开实验,感悟成功

师:好,现在我们来到了比萨斜塔所在广场上,(投影比萨斜塔)PPT12大家闭上眼睛三秒钟,想象一下自己来了斜塔脚下。一„„二„„三„„你来到这十六世纪的比萨斜塔广场没有? 生:来到了。

师:广场上人多不多,生:多。

师:你来做什么?

生:我来“看看„.还是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 师:你听到大家的谈话了吗?大家在议论些什么? 生:听到了。有的说:“„”有的说:“„„” 师:听这话的意思,他们已经断定了什么? 生:都认为伽利略会输!

师:原来他们都是想看到伽利略的失败啊!让我们读出他们的用心吧,读“有的说„„有的说„„”

师:听了这些人的谈论,你对伽利略的公开实验有点什么样的心情?生:担心。师:担心什么? 生:担心失败!

师:担心伽利略不敢做试验了!

师:你们的担心我也是有的,不过我们了解了伽利略做了很多次试验,难道还用担心吗? 生:不用!

师:我们不用担心伽利略不敢做实验了,看吧,他准时在塔顶上出现了!(投影:公开试验画面)PPT13 再请一个同学扮演伽利略,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子在讲台上做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看清楚了吗?

好,请女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人们为什么会惊讶?

生: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师:人们明白了什么? 生:“原来„全都对的。”

师投影:这时人们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这位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PPT14 男生齐读

师:从这句话同学们体会到什么?或者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不要迷信大哲学家。生:我明白了要敢于怀疑。

生:我明白了伽利略是个伟大的科学家 从这件事,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要向伽利略学习敢于怀疑,认真探究。生:学到了要坚持真理„„

师:其实,不仅要敢于怀疑,还要努力求证;不要被别人的话压倒,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探索。要敢于怀疑的不仅仅是大哲学家,还要敢于怀疑名人的话、书本、怀疑家长的话、老师的话等等。而且不能光会怀疑还要去实践证明你的认识是正确的!总之要勇于打破迷信,努力探索真理。板书:勇于打破迷信,努力探索真理(投影 :启示PPT14)全班齐读启示。

七、作业拓展:

下面这两句权威的话说得完全对吗?是不是说错了什么或者说得不够严密?请同学们大胆质疑,认真求证。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权威 人们都信奉

提问不寻常 25岁

大胆质疑

重球先落地 多次试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公开验证

勇于打破迷信 努力探索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4.了解两......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个铁球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写“寻常、信奉、违背、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 铁球 教案 两个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 铁球 教案 两个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