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案_4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4第四单元教案”。
4、塞北江南 葡萄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词。
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5、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读好长句。
难点: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生字
词语卡片
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今天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趣)
2、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自由发言,生做评价)
3、过渡语:葡萄沟这个地方真美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葡萄沟!
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出示学习任务。
1、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生字词。
三、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一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各自然段及带有生字的词,生词多读几遍。
2、全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呢?(生:葡萄沟的葡萄。)
四、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二
1、以组为单位,检查生字预习情况。a)开火车认读一类字,并口头造句。b)汇报识字方法,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
2、老师指导重难点字的书写。
五、当堂检测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熟
族
孔
蜜
梨
桃
葡
萄
沟
2、认读下列字。
鲁
番
搭
晾
碉
堡
杏
维
吾
3、课文主要讲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板书:葡萄沟)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学得怎么样?开火车读。
葡萄 新疆 茂盛 维吾尔族 吐鲁番 吃个够
2、过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什么地方呢?(想)我们继续走进葡萄。
二、出示学习任务
1、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读好长句。
2、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第一个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
1、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下面由老师领着小朋友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如读得不好,可再读一遍)
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
一、两次)
3、师:读了这段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请同桌互相说说。——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抽小组共同来回答。)
如:生说: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允许同桌互相补充)师:说得可真好,能不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一个个”表示葡萄怎么样?(多),那好大家就把“葡萄”多的意思读出来好吗?(生读)步骤:先把说的读一读,把“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好。
3、师: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师:现在用你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
4、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大家一起来读,好不好?
6、师:读得真不错,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想时播放轻音乐)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7、师: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四、第二个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
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
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3、师:读得真不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看电视,注意观察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4、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5、师: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
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我们再齐读本段好吗?
7、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小结:
1、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热情,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葡萄沟吧!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全文,相信你们的感受又不相同!(生齐读)
2、结束语:读得真好,葡萄沟美呀!那么,老师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后去开发建设新疆,建设我们西部。
六、当堂检测
1、口述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2、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各说一句话。
七、巩固拓展
1、如果你去葡萄沟,你想做什么? 板书
水果多,最喜爱葡萄
葡萄沟
葡萄长得好
真是个好地方
人好
葡萄干有名
小镇的早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段落安排,了解小镇“安静”的特点。2.围绕重点句理解理解自然段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小镇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了解小镇早晨特点,体会小镇早晨的美丽,感受小镇今昔的变化。教学重、难点:
重点:继续学习理解自然段的方法。难点:了解小镇的特点及今昔的变化。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昨天我们领略了葡萄沟的神奇,今天让我们走进如诗如画的江南。(播放江南风光录像带,激发学生情趣)
2、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自由发言,生做评价)
二、出示学习任务
1、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划出三个概括小镇早晨特点的句子。
2、抓重点词句,理解小镇的“安静”。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新词。
2、把你认为最难写的字书空一遍。
四、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五、合作讨论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读。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讨论解决。着重理解“惊醒”和“唤醒”的意思。
3.朗读训练。自由试读→说说怎么读→个别读→齐读。
交流: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早晨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播放教学录像)
1.观赏小镇早晨的迷人风光,谈感受。2.根据学生发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2)回忆阅读总分段式方法
①先找出哪一句话是总起句,主要讲什么。②是从哪个方面作具体说明的?(3)交流讨论:
a.在自学过程中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b.在自学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c.你认为哪些词句值得与大家共同品味。在学生品析朗读中相机引导,重点理解句子。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5)师生合作,一边再次观赏小镇早晨恬静的风光,一边介绍。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一类生字。
2、小镇早晨的特点有: ____、________和____。
二、过渡:上节课我们在河边细细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景象,如果我们到街边去看看,又会见那儿是热闹的,更是紧张的。
三、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第三、四自然段。
(1)研读一:作者怎样把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圈圈画画并批注。
(2)研读二:怎样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
四、组际交流,培养能力
(1)这段话从人多和沿街摆满各种土特产作买卖的场面来描写小镇早晨的热闹的。
(2)“您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拥挤的人流”已经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前面加上“不由自主”,说明拥挤的人群使你走路也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这是热闹情景的写照。
(3)“沿街摆满”以及“„„”说明土特产琳琅满目,这也是热闹的写照。(4)有感情地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六、延伸课外,拓展创新
1、除了课文所描绘的江南小镇,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水乡小镇?请收集有关资料。
2、收集的资料可以编写成小报或画水乡风景图等。
七、课堂检测
1、表现小镇早晨紧张的词语有:
2、表现小镇早晨热闹的词语有:
八、总结全文
是啊,美丽的江南蚕乡小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这只是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身边的变化,感受祖国快步前进的脚步吧!板书设计:
恬静:河水 小船 美丽
小镇的早晨
热闹:人流 土特产 赶集 农民
多美的小镇早晨
紧张:店铺 小摊 熟食店 农家姑娘 勃勃生机
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给生字标上拼音。
2.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3.试着用一两句话说出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叙述日月潭的传说。过程与方法:
1.查字典给生字组两、三个词。2.把你不懂的内容标在书上或记录下来。
3、搜集日月潭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训练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卡片若干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传说
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
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
那这篇课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
2、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二、过渡:关于日月潭的由来,在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大家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交流。
三、出示学习任务
1、反馈学生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进行交流。
2、理解课文内容大意,掌握课文生字词。
四、交流讨论第一个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
1、学生自由结合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老师巡回倾听。
2、抽生二至三人到讲台和全体同学交流,老师做评价。
3、过渡:看来大家对日月潭的传说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文中是怎样讲日月潭的传说呢?
五、交流讨论第二个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
1、自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再细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
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
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样了?
3、不明白的地方是什么?
2、小组交流汇报。
老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用不同的语言鼓励学生,点拨学生。
3、师生共同讨论对课文进行梳理完善并板书
原因——天地昏暗
过程——艰辛危险 结果——变成大山
4、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5、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分小组检查评价,互帮互学。
2)汇报识字方法,同时提出老师需要指导的字。3)老师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六、个体拓展。
留5分钟时间学生可以练字,可以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月潭的传说》
2、回顾: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了大尖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让人民重新见到了光明。他们自己却化作了青山。)
二、出示学习任务:
用自己的话复述日月潭的传说。
三、任务实施过程
自学提示: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
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样了?
1、同桌之间进行复述练习,加动作,加想象。选代表在全班复述交流,集体评价。
四、总结全文,进行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个怎样的人?心里有何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完成板书:舍己为人、为民除害、不畏艰险
五、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板书
日月潭的传说
原因———天地昏暗
过程———艰辛危险
(舍己为人、为民除害、不畏艰险)结果———变成大山
第四单元加和减教学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2、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实际问题。4、练习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Unit 4Where is my car?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描述物体的位置,分A、B、C三部分。以A、B部分Let’s talk中谈论位置和方位交际用语为线索,和A、B部分Let’s learn中......
第四单元 课题:千以内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
13 动手做做看教材简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
12、夜晚的实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