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教案)第七章_数学分析教案第一章
(数学分析教案)第七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数学分析教案第一章”。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9学时)§1 关于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的内容,知道其证明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难点是定理的证明,特别是柯西收敛准则和充分性的证明..学时安排:
4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过程如下:
一、区间套定理与柯西收敛准则
定义1 设闭区间列{[an,bn]}具有如下性质:(1)[an,bn][an1,bn1],n1,2,;(2)nlim(bnan)0
则称{[an,bn]}为闭区间套,或简称区间套.定理7.1(区间套定理)若{[an,bn]}是一个区间套,则在实数系中存在唯一的一点使得[an,bn],n1,2,,即 证: 先证存在性
anbn,n1,2,.{[an,bn]}是一个区间套, 所以
a1a2anbnb2b,1
可设 limannn
nn且由条件2有 limbnlim(bnanbn)liman
由单调有界定理的证明过程有anbn,n1,2,.再证唯一性
bnan,n1,2,.设也满足anbn,n1,2,.那么,由区间套的条件2得
lim(bnan)0n故有
推论
若[an,bn](n1,2,)是区间套{[an,bn]}所确定的点,则对任给的0,存在N0,使得当
nN时有
[an,bn]U(,)
柯西收敛准则 数列{an}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给的0,存在N0,使得对m,nN有 |aman|.证
[必要性] 略.[充分性] 已知条件可改为:对任给的0,存在N0,使得对m,nN有|aman|.取mN,有对任给的0,存在N0,使得对nN有|aman|,即 在区间[aN,aN]内含有{an}中几乎所有的项(指的是{an}中除有限项的所有项)
令12则存在N1,在区间
[aN112,aN11]2内含有{an}中几乎所有的项,记该区间为[1,1].再令项,122则存在N2(N1),在区间
[aN1122,aN1122]内含有{an}中几乎所有的记该区间为满足 [2,2][aN1122,aN1122][1,1]也含有{an}中几乎所有的项,且[1,1][2,2]及
2212n12
.依次继续令几乎所有的项,且满足 123,,,得一区间列{[n,n]},其中每个区间中都含有{an}中
[n,n][n1,n1],n1,2,;
nn12n10(n),即时{[n,n]}是区间套.由区间套定理,存在唯一的一个数[n,n],n1,2,.再证nliman.由定理7.1的推论对任给的0,存在N0,使得当nN时有
[n,n]U(,)
liman即在U(,)内含{an}中除有限项的所有项,由定义1n.二、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
定义2 设S为数轴上产的点集,为定点,若的任何邻域内都有含有S中无穷多个点,则称为点集S的一个聚点.例如:{(1)n1n有两聚点1,1.}1{}
n有一个聚点0.(a,b)内的点都是它的聚点,所以开区间集(a,b)有无穷多个聚点.聚点的等价定义;定义2对于点集S,若点的任何邻域内都含有S中异于的点,即U(;)S,则称为S的一个聚点.0limxn{x}Sn2定义若存在各项互异的数列,则其极限n称为S的一个聚点.三个定义等价性的证明: 证明思路为:2222.定义22的证明: 由定义2设为S的一个聚点,则对任给的0,存在xU(,)S.0令11,则存在x1U(,)S;
0令2min(,|x1|)2110,则存在x2U(;2)S,且显然x2x1;
令异;nmin(,|xn1|)20,则存在xnU(;n)S,且显然xn与x1,,xn1互
得S中各项互异的数列{xn},且由由闭区间套定理可证聚点定理.|nxn|n1limxn,知nn.定理7.2(Weierstra聚点定理)实数轴上的任一有界无限点集S致少有一个聚点.证 S有界, 存在M0,使得S[M,M],记[a1,b1][M,M], 将[a1,b1]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因S为无限点集,故意两个子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含有S中无穷多个点,记此子区间为[a2,b2],则[a1,b1][a2,b2]且b2a212(b1a1)M.再将[a2,b2]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含有S中无穷多个点,取出这样一个子区间记为[a3,b3],则[a2,b2][a3,b3],且依次继续得一区间列{[an,bn]},它满足:
[an,bn][an1,bn1],n1,2,;bnanM2n2b3a312(b2a2)M2
0(n),即{[an,bn]}为闭区间套,且其中每一个闭区间都含有S中无穷多个点.由区间套定理, 存在唯一的一点使得[an,bn],n1,2,.由定理1的推论, 对任,).从而U(;)含有S给的0,存在N0,使得当nN时有[an,bn]U(中无穷多个点按定义2为S的一个聚点.推论(致密性定理)有界数列必含有收敛子列.证: 设{xn}为有界数列.若{xn}中有无限多个相等的项,显然成立.若数列{xn}中不含有无限多个相等的项,则{xn}在数轴上对应的点集必为有界无限点集,故由聚点定理,点集{xn}至少有一个聚点,记为.由定义2,存在{xn}的一个收敛子列(以为极限).由致密性定理证柯西收敛准则的充分性.柯西收敛准则 数列{an}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给的0,存在N0,使得对m,nN有 |aman|.证: [充分性] 先证{an}有界,由忆知条件取1,则存在正整数N, 则mN1及nN时有
|anaN1|1
由此得|an||anaN1aN1|1|aN1|.取Mmax{|a1|,|a2|,,|aN|,1|aN1|}则对一切的正整数n均有|an|M.再证{an}收敛,由致密性定理,数列{an}有收敛子列|aman|,|ankA|
|aA||anan||anA|2取mnk(kK)时得到 n
kk{ank},设klimankA
由条件及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任给的0,存在K0,使得对m,n,kN有
所以klimankA
定义
3设S为数思轴上的点集,H为开区间集合(即H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形如(,)的开区间).若S中的任何一个点都有含在H中至少一个开区间内,则称H为S的一个开覆盖,(H覆盖S).若H中开区间的个数是无限的(有限)的,则称H为S的一个无限开覆盖(人限开覆盖).如S(a,b),H{(xx,xx)|x(a,b)},H为S的一个无限开覆盖.定理7.3(海涅---博雷尔(Heine-Borel)有限覆盖定理)设H为闭区间[a,b]的一个(无限)开覆盖,则从H中可选出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a,b].证 用反证法
设定理的结论不成立,即不能用H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a,b].将[a,b]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其中至少有一个不区间不能用H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记这个子区间为[a1,b1],则[a1,b1][a,b],且
b1a112(ba).122再将[a1,b1]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同样,其中至少有一个不区间不能用H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记这个子区间为[a2,b2],则[a2,b2][a1,b1],且依次继续得一区间列{[an,bn]},它满足:
[an,bn][an1,bn1],n1,2,;bnan12nb2a2(ba).(ba)0(n),即{[an,bn]}为闭区间套,且其中每一个闭区间都不能用H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 由闭区间套定理, 存在唯一的一点使得[an,bn],n1,2,,由于H为闭区间[a,b]的一个(无限)开覆盖,故存在(,)H,使得(,).于是,由定理7.1的推论,当n充分大时有[an,bn](,).即用H中一个开区间就能覆盖[an,bn]矛盾.课后记: 这一节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困难较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学生共同学习这一节.1 如何理解记忆定理内容.2 如何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3 怎样应用定理及定理的证明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应用闭区间套定理时,应先构造一个闭区间套,构造的方法一般是二等分法,在应用有限覆盖定理时,应先构造一个开覆盖构造的方法一般与函数的连续性定义结合.应用聚点定理时,应先构造一数列等.教材中P163[2,2]中包含{an}的几乎所有项,是因为它中包含{an}的第N2项以后的所有项,这里应强掉,容易被忽略.在下节的教学中就让学一注意到在什么时候用实数的完备性定理,这是一个难点,重点.三、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证明(未讲)
证明若干个命题等价的一般方法.本节证明七个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路线 : 证明按以下三条路线进行: Ⅰ: 确界原理 单调有界原理
区间套定理
Cauchy收敛准则
确界原理;Ⅱ: 区间套定理
致密性定理
Cauchy收敛准则;
Ⅲ: 区间套定理
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
区间套定理.一.“Ⅰ” 的证明:(“确界原理
单调有界原理”已证明过).1.用“确界原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 定理7.4 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2.用“单调有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 定理 7.5 设
是一闭区间套.则存在唯一的点,使对
有.推论1 若是区间套
确定的公共点, 则对, 当时, 总有.推论2 若是区间套确定的公共点, 则有 ↗, ↘,.3.用“区间套定理”证明“Cauchy收敛准则”:
定理 7.6 数列收敛 是Cauchy列.引理 Cauchy列是有界列.(证)
定理 7.6 的证明:(只证充分性)教科书P217—218上的证明留作阅读.现采用三等分的方法证明,该证法比较直观.4. 用“Cauchy收敛准则” 证明“确界原理” :
定理7.7 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 ;非空有下界数集必有下确界.证(只证“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设时 , 显然有上确
界.下设为无限集, 取, 使
不是的上界,为的上界.对分区间 为的上界.依此得闭区间列
收敛;同理
为非空有上界数集.当
为有限集, 取.验证收敛.易见下证
不是的上界,为Cauchy列, 由Cauchy收敛准则,↘.设
↘
.有
↗
..用反证法验证的上界性和最小性.二.“Ⅱ” 的证明:
1.用“区间套定理”证明“致密性定理”:
定理7.8(Weierstra)任一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证(突出子列抽取技巧)
定理7.9 每一个有界无穷点集必有聚点.2.用“致密性定理” 证明“Cauchy收敛准则” : 定理7.10 数列
收敛
是Cauchy列.有收敛子列
验证收敛子列的极证(只证充分性)证明思路 :Cauchy列有界限即为的极限.三.“Ⅲ” 的证明: 1.用“区间套定理”证明“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 2.用“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 证明“区间套定理”:
§2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定理的证明方法,难点是什么情况下用哪一个定理.学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有界性: 命题1 ,在上
.证法 一(用区间套定理).反证法.证法 二(用列紧性).反证法.证法 三(用有限复盖定理).二.最值性: 命题2(只证取得最大值)
证(用确界原理)参阅[1]P226[ 证法二 ] 后半段.三.介值性: 证明与其等价的“零点定理 ”.命题3(零点定理)
证法 一(用区间套定理).证法 二(用确界原理).不妨设 令有
.现证,(为此证明.由 ,.因此只能有
.在点连续和.于是,.由,在点
连续和
且).取
且, 则
非空有界,.有上确界.设,在上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证法 三(用有限复盖定理).四.一致连续性: 命题4(Cantor定理)
证法 一(用区间套定理).证法 二(用列紧性).五.实数基本定理应用举例: 例1 设, 则是闭区间, 使
上的递增函数, 但不必连续.如果
.(山东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证法 一(用确界技术.参阅[3] P76例10 证法1)设集合有界.由确界原理 ,下证 ⅰ)若 由., 有递增和, ⅱ)若,.于是 , 只能有, 则存在↘,内的数列
.由
., 使递增,↗, 以及, 得
;也存在数列 , 就有式
;又, 有, 得, 可见
..由
有上确界.设
.则, , 则
不空;
.,对任何成立.令
于是有.证法二(用区间套技术, 参阅[3] P77例10 证法2)当时,或就是方程间, 设分, 就是方程
在在上的实根.以下总设
或
.对分区点为.倘有下总设不会
出现这种情况).若如此得一级区间
上的实根.(为行文简练计, 以, 取;若, 取,.依此构造区间套, 使对
..时
↗, 对,有.由区间套定理, 任何,有现证事实上, 注意到和↘以及递增,就有.令 , 得例2 设在闭区间
于是有上函数
连续,.递增 , 且有
内有实根..由区间套定,.试证明: 方程
证 构造区间套理,有, 使对, ,使
在区间
.现证的构造以及
↗
.事实上, 由在上的递增性和和↘, 有
.注意到在点连续,由Heine归并原则, 有,.为方程
在区间
内的实根.例3 试证明: 区间
上的全体实数是不可列的.上的全体实数是可列的,即证(用区间套技术, 具体用反证法)反设区间 可排成一列:
把区间
.把区 三等分,所得三个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区间不含,记该区间为一级区间间三等分,所得三个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区间不含.„„.,记该区间为二级区间依此得区间套, 使对 而 , 有, 其中区间
.当然有,不含.由区间套定理,.但对
有
.矛盾.习 题 课
(3学 时)
一.实数基本定理互证举例:
例4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证 设数列递增有上界.取闭区间, 使内含有数列, 取
不是的上界,是的上界.易见在闭区间 外仅含有质.„„.于是得区间套的无穷多项而在其外仅含有的有限项.对分的无穷多项, 而在使有的性,有公共点.易见在点的任何邻域内有数列的有限项,.例5 用“确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证 界.由确设 由为区间套.先证每个界原理 , 数列,,为数列的下界, 而每个
为数列的上
有上确界, 数列.易见有
.有下确界.和
.例6 用“有限复盖定理”证明“聚点原理”.证(用反证法)设是的聚点, 则对的有限个点.„„.例7 用“确界原理”证明“聚点原理”.证 设为有界无限点集.构造数集
中大于的点有无穷多个.为有界无限点集, 存在开区间
.反设, 使在的每一点都不
内仅有易见数集,由 非空有上界, 由确界原理,不是的上界
有上确界.设.则对中大于的点有无穷多个;由是内有的上界, 中大于
是的一的点仅有有限个.于是, 在个聚点.的无穷多个点,即课后记
强掉应先构造闭区间套、构造开覆盖、构造数列等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同学们体会在什么时候用哪一个定理.
第九章空间解析几何教学目标: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理解向量的概念、向量的模、单位向量、零向量与向量的方向角、方向余弦概念. 3.理解向量的加......
《数学分析》教案 S F 01 ( 数 )C h0 数学分析课程简介C h 1 实数集与函数计划课时: Ch 02时Ch 16时 P 1—8 说 明:1.这是给数学系2001届学生讲授《数学分析》课编制的教案. 该......
数学分析教案第7章 实数的完备性§7.1 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数学分析是建立在极限理论这个基础上,而极限理论的基础是实数,实数理论就成为基础的基础.有关实数理论的知识,参见......
《数学分析Ⅲ》教案编写目录(1—16周,96学时)课时教学计划(教案21-1)课题:§21-1二重积分的概念一、教学目的:1.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其中包括二重积分的定义、几何意义和存在性。2.理......
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课程简介(计划课时:2时)一、背景:从切线、面积等问题引入.1极限 (limit) —— 变量数学的基本运算.2数学分析的基本内容:数学分析以极限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