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教案模板(精选8篇)_详细教案模板

2021-04-14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速度教案模板(精选8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详细教案模板”。

第1篇:速度教案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一)路程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车次 出发----到达

路程

时间 4032 黑河哈尔滨 636千米 11小时

1、出示表格:

2、总结出:在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

(二)时间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出示表格: 车次 出发----到达

路程

时间 4138 双鸭山-哈尔滨 500千米 12小时 4032 黑河-哈尔滨 636千米 12小时

2、总结出:在时间相等的时候,谁的路程长,谁就快

(三)路程时间都不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出示表格: 火车

路程

时间 特快列车 320千米 2小时 普通列车 318千米 3小时

2、总结出:原来要比较快慢,比较速度最好的方法是比一比,他们在一个小时里走了多远,谁走的多,谁就快

(四)揭示课题:同学们,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什么关系?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为整堂课定下了基调,以问题解决为切入口,以观点冲突为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使学生被问题深深吸引。】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1、学生自己概括,自己总结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请你快速的写出下面的速度,并说一说表示什么?

(二)理解速度的意义

1、单位时间: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我们把它叫做单位时间

2、总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一时,一分,一秒)内行使的路程,我们就把他叫做速度。【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重视学生对速度的体会,使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也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经历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1、出示例3,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借着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线段图的讲解: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3、抽象出数学模型:路程等于速度乘时间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可采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请每一位学生写出关系式。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尽可能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关系式。给他们以鼓励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联系实际,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1、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2、巩固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3、开发学生潜能,总结出“速度=路程÷时间”和“时间=路程÷速度”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实例中,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提升】

四、全课总结。你的收获是什么?

速度真奇妙,它吸引着人们去不断的探索、发现,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发现速度更多的秘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教学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

生:......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

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提出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三、质疑,释疑。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⑶利用这两道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勇闯冒险岛,答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

第一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⑷小强5分钟跑了600米,小强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600×5=3000(米)

答:小强平均每分钟跑3000米。()

第二关:练习八第8题。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

时用了2小时。

⑴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⑵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第三关:拓展题:

爸爸骑摩托车带小倩到粤晖园玩,摩托车速度是500米/分,从家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小倩家到粤晖园有多远?

四、学生分享收获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在

这节课谁表现得好,你想表扬谁?你自己呢?老师呢?今天哪个组表

现得最好?

现代化的超级集装箱船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0节/小时=55公里/小时常规货轮的速度在15-20节之间=28公里-37公里/小时之间

走路 5Km/h 自行车 18Km/h 出租车 50Km/h(市区)公交车 30Km/h 普通火车 80Km/h 特快火车 120-140Km/h 民航飞机 螺旋桨式 450左右 喷气式飞机750至950 轮船江轮 20Km/h 轮船海轮 32Km/h

哺乳动物中猎豹跑得最快,鸟类中鸵鸟跑得最快.`~~中国人麻~`刘翔跑得最快``呵呵.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10多公里老虎的奔跑速度可达20米/秒以上。羚羊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到100公里。马的奔跑速度是:60公里每小时。

第2篇: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清水塘北辰小学 万婷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早上都是用什么方式到达学校的呀?

2.议一议:杨子鉴和李雨桐走路上学用的时间:6分钟、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 生:只提供了时间(板书时间),不好比较 3.算一算,比一比

那还要老师告诉你什么?出示路程420米、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比了吗? 师:在本子上写出算式或者想法都行。

师:这个每分钟是什么意思呢?在线段中怎样表示出来?

将线段平均分成6份,一分钟就是其中一份,多少米?李雨桐的你说给你的同桌听…… 师:那现在比出快慢了吗?是怎么比出来的? 生:算出他们每分钟走多少米。

在数学上,我们把每分钟走多少米给他一个名称叫速度。速度和什么有关? 和路程,时间有关。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1.你们会求速度了吗?好,现在在算两个速度。

(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2)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40千米,飞船的速度是。2.设置冲突,引发问题,进一步体会速度的含义.自行车的速度是?飞船的速度是?谁的自行车骑得和飞船一样快?你有什么想法?

这样一解释你明白了吗?这2个8千米一样吗?看来是不一样,那这样写(16÷2=8(千米)看得明白吗?每次都要在后面加一句话,好麻烦的)

老师教你们一个办法,8千米/时,读作8千米每时,生跟读。把之前的都改过来。师:我们现在一直在讨论哪个量?速度,那速度是什么呢?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物体每小时、每分钟、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怎么求?路程÷时间=速度。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中速度的快慢 生活中你们听过速度吗?生举例。

我们人跑步也有速度,我们国家有个跑步很快的人。

1.刘翔8.5米/秒

8.5米/秒是什么意思?(飞人之称号)

人步行4千米/时

2小时能走多少千米?走12千米要多久? 2.动物界的猎豹30米/秒

(动物界最快的动物)

3.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雷电,声音的传播速度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30 0000千米/秒(能不能解释一种现象,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四、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先出示图片,认识限速标记。

2.再出示文字:爸爸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你坐在副驾驶,爸爸想花2小时行完140千米。你想对爸爸说些什么?那你建议爸爸按()的速度行驶。3.同学们给出了合理的速度,那么我们按这个速度来解决两个问题(1)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的路程张叔叔需要开几小时?

五、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开福区政府与北辰小学的距离大约是3800米(3000米可乘坐地铁,剩余步行,地铁速度500米/分,步行速度80米/分)。今天早上,万老师8:00分从北团镇政府出发,帮我算一算,我能在8:20分到达学校吗? 开心一刻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速度

420÷6=80(米)每分80米

280÷74=70(米)每分70米

第3篇: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计时

教具

教师准备测平均速度器材一套并加小车一个 学生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中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学生自学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三、点拔

1.实验介绍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需要测量的是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t(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秒表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线。练习使用秒表。(3)介绍实验步骤 ①先把金属片固定在斜面的下端的一个整刻度处,再在斜面的上端选一个合适的整刻度作为每次小车的起点,并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S1;

②让小车的前端与斜面的起点对齐,用秒表测出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时间t1; ③再将金属片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并重新固定,量出起点到新终点的距离S2; ④用秒表测出小车从起点到新终点所用时间t2; 注意每次都让小车由静止自由滑下。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实验结果讨论:

(1)将几组学生填写好的实验表格(投影片)展示出来,对比每组数据,计算出的V1,V2,V3是否相等。

(2)物体作变速运动,在两段路中的速度分别是v1,v2.有位同学认为,这个物体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v1+v2/2,空虚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意见。

四、当堂练习

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变速运动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启动时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D、水平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

h。

4.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

m。

5.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时间;(2)出租车行驶速度。

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通过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7.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8.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五、小结

六、作业

第4篇:《人琴俱亡》教案模板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笃()恸()舆()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子敬素好琴()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乃英雄也()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第5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2、完成“试一试”第二题。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

第6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颍南中心校 田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2.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3.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公式教学过程:

及,的运用。

一、复习提问: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

2、什么叫做速度?如何计算?单位是什么?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引入新课

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几幅图,想一想图中物体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描述他们运动的快慢?常见的比较方法有哪些?

三、新课学习

(一)平均速度

1、大家都坐过公共汽车,它在直路上启动、加速、到站前减速、停止后乘客上下车;我们坐汽车去一个地方,人们对于汽车在路程中由于等红灯、乘客上下车或由于路况而车速的变化等细节并不是十分关心,人们关注的是汽车在全程中总共用了多少时间,利用汽车经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出的汽车的速度应叫做什么速度?如何去理解?

2、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短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用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4、例题:动车组火车沿京沪线从北京站至济南全程 495km,行驶3h20min,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分析:公式的正确运用、单位正确换算。

s495km解:v==≈148.6km/h t3.33h答:(略)

(二)瞬时速度

1、在日常生活中或一些科学研究中,我们除了了解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有时候也需要知道物体的顺势速度,比如交通管理的测速仪,它可以帮助交警测试出汽车的瞬间速度是不是超过了限定速度,以保证行车人安全和正常的交通次序。在兵器试验中,需要测量子弹或炮弹冲出枪口或炮口的速度,以检验武器是否合格。在这些情况下测量的速度,是物体在极短的时间内的速度。

2、汽车速度表针指数随时变化,是显示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播放动画)表针所显示的速度是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速度计的指针是随着汽车的运行速度随时变化的,所以速度计表示的并不是平均速度,而是某一个瞬间的速度。我们把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三)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平均速度只是大体上反映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把复杂的变速运动简单化。而瞬时速度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速度,不能反映的整个过程的运动情况。

联系: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2、当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或所用的时间短到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可以忽略的时候,平均速度就转化为了瞬时速度;反之,瞬时速度也可以看成是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四、小结:

1、平均速度的含义

2、平均速度的公式。

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平均速速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第7篇: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枣强县枣强镇马均寨小学 崔新苗

教学内容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54页内容及练习八的5-9)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学生阅读)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自行车每小时行16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 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拖拉机每小时行30千米;运动员每秒跑8米;飞机每分行20千米

2、“单位时间”的介绍。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路程”的含义。

以上例子中的250米、20千米、8米、16千米是什么数量呢?讲解路程与距离的区别。距离指两点间线段的长,而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线段的长。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每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人们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每小时约行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6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小林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60米。)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学生独立完成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等的速度。(为提高学生对本小节内容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多彩多姿,向学生介绍一些速度,全都改写成统一的速度表示法来表示。学生写出速度,在班上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用一个式子把他们的关系表示出来。同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展示关系式时适当鼓励学生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课件展示关系式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还有什么关系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三、巩固新知(写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独立完成汇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学生读题

5、练习八第8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9题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06千米/时 特快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80×2=160(千米)225×10=225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

第8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第1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一)教学过程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暴风雨中的“电闪雷鸣”吗?(见过)谁能说一说,当时你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与速度有关的问题。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观察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动物王国最近举行了运动会,小兔、猴子和松鼠在竞走比赛中进入了决赛,猜一猜,谁能赢?

学生可能发现,松鼠比猴子快,因为同样的时间,松鼠走得路长一些,小兔也比猴子快,因为它俩走的路一样长,小兔只用了3分钟。2.探究比较方法。

(1)追问: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与同桌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说:可以算一算小兔和松鼠1分钟各自能走多少米。

(3)指名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完成后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小兔每分走:240÷3=80(米)松鼠每分走:280÷4=70(米)得出:小兔走得快。

(4)小结: 小兔平均1分钟走80米,就是说小兔的速度是80米每分。(边说边在上述算式后添上单位米/分,表示每分钟走多少米。

3.认识速度。(1)速度的意义。

①题中的280米、240米叫什么?4分、3分叫什么?(路程,时间)“80米/分、70米/分”叫速度,表示每分钟走的路程。(教师边引导边在上述算式下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②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根据学生回答,在上述“路程、时间、速度”中间添上“÷”即“路程÷时间=速度”。)

③教师举例说明,帮助理解。

师:老师从讲台走到教室后面,这段距离叫——路程;用了大约10秒钟,这是时间;老师走得不够快,表示速度慢。(再加快速度走一遍)这回用的时间少了,大约只要5秒钟,速度变快了。请同学们各举一个例子,说说路程、时间与速度。

(2)认识速度。

①介绍速度及单位。说明:1分、1秒、1时叫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作速度。“米/分”表示速度的单位,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单位的表示方式有所不同,“米/分”读作:米每分。

②说一说速度。小兔平均1分走80米,即小兔的速度是80米/分。你能说出松鼠和猴子的速度吗?

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79页“看一看,说一说”,了解其他物体的速度。(课件出示)小结:像这样4千米每时、12千米每分、340米每秒、30万千米每秒,速度快慢不同,所以单位不同。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完成教材80页1、2题。⊙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从家步行到学校,算一算你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一)速度=路程÷时间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倡导合作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猜测、讨论中,不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还了解并掌握了更多的解题策略。

2.2.突出对比的学习策略。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本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计算方法及结果,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理解当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时比快慢就是比速度,理解速度单位与以往学过的单位不同,同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教案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情境引入新知。(一)路程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车次 出发----到达路程时间 4032 黑河哈尔滨 636千米 11小时1、出示表格: 2、总结出:在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

5.2速度 教案A

第二节速 度重点难点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可通过取单位时间内行走路程的多少来判断,即比较速度;也可取单位路程所行走的时间的多少来判断,这种研究物理量的方法,在物理上称为控制......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清水塘北辰小学 万婷【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

速度和平均速度教案

速度和平均速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公式.2.知道速度的单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换算关系.3.变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能力目标:1.思维能力......

速度和平均速度教案

速度和平均速度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速度和平均速......

《速度教案模板(精选8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速度教案模板(精选8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详细教案模板 速度的教案 详细教案模板 速度的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