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_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某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XX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湘
教版
第5单元
水的变化
.不翼而飞的水—烧开水
【十三周二】
科学研究
.会做水沸腾的实验。
2.通过观察测量记录获取沸腾实验中的信息,经过整理、分析解决问题。
科学知识
.认识沸腾现象。
2.知道水的沸点及沸腾时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汽。
情感态度价值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使学生意识到通过多次实验才能做出实验的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水沸腾时的主要变化。
教学难点: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水、档记条、记录表、一次性纸杯。
一.导入
我们天天喝开水,烧开水在家熟悉吗?请大家回想一下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有哪些变化?
指名让学生回答。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可是只有这样一些变化吗?在烧开水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水开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今天老师为各组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也来烧一次开水,好不好?(板书:烧开水)
二.活动
烧开水
.定性观察。
(1)明确实验目的(2)认识实验装置
(3)动手前的提示:
1、静静观察记录变化。
2、注意安全
(4)学生实验
(5)根据记录汇报
2.定量观察
(1)提出问题:水沸腾后温度是多少?温度会继续升高吗?水会少吗?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待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沸腾时的度数,水有没有变化,注意安全。
(4)学生实验
(5)停止实验:水少了吗?少了的水哪儿去了?是不是真的不翼而飞了呢?
三.分析析整理:
.教给学生分析方法
2.学生讨论,交流
3.总结:今天,我们烧了两次开水,知道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汽,同时,我们也认识了沸腾这一现象,知道水沸腾后尽管再加热,温度也不会上升。
四.拓展:
回家用纸杯烧开水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测量记录获取沸腾实验中的信息,经过整理、分析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不翼而飞的水
【十四周一】
科学探究
能设计简单实验来研究水的蒸发,能进行因果关系的判断得到通风、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作风。
科学知识
.知道水能通过蒸发跑到空气中去
2.知道通风、加热等方法能加快水的蒸发。
学生准备
水无盖玻璃瓶与有盖玻璃瓶、记录笔。
一.导入
在自然状态下,晾晒的湿衣物会慢慢变干,池塘里的水会慢慢减少。我们能解释这种现象?
二.活动2
悄悄逃跑的水
。学生解释在常温下水慢慢干的现象:
沸腾时水少了是水变成水蒸汽跑到空气中去了,水慢慢地干了,水是不是也变成水蒸汔跑到空气中去了呢?
2.设计实验来检验学生的解释是否正确
实验器材:水(水槽)无盖的玻璃瓶与带盖的玻璃瓶及记录笔
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让学生将实验方法填在P52的实验记录表中):在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内注入同样多的水,做好水位记号,一个敞口另一个加盖,摆放在同一地点,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玻璃瓶内水的变化。
3、学生组装实验,然后将装置摆放在教室的一个固定的地方,要求学生定时观察并做好记录,下周再在课堂上来做实验总结。
4.总结:在常温下水会变成水蒸汽,这种现象叫蒸发。(补充填好实验记录表)
5.填表:
沸腾
蒸发
相同点
水
水蒸汽
不同点、加热到某一温度才发生、在常温下发生
2、水迅速变成水蒸汽
2、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汽
三.拓展活动:怎样加快水的蒸发
.同一件湿衣物,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干得比较快?(学生看P52的图)
明确:毛巾挂在打开的窗口干得比较快,因为打开的窗口通风。
晴天的裙子比多云天干得快,因为晴天太阳大
2.想一想,怎样做能加速水的蒸发?请说理由。
3.要减少水的蒸发,你又将怎样做?
教学反思:能设计简单实验来研究水的蒸发,能进行因果关系的判断得到通风、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的结论。
2.飞回来的小水珠
【十四周二】
科学探究
.能制定较规范的研究计划来指导研究杯盖内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2.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会控制实验变量。
3.会分析对比实验的因果关系,得到水蒸汽遇冷凝结的结论。
4.能用实验来探究云、雾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杯盖内出现和小水珠的事实敢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认识水蒸汽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2.知道云、雾、雨、露是水蒸汽遇冷凝结形成的。
3.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实验变量。云雾的成因的探究。
一.实验导入
实验:教师在杯子里倒入开水,让学生观察杯盖后,再将杯盖盖在杯子上,1-2分钟后再打开杯盖,让学生观察杯盖内的小水珠,提问:你能猜想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活动1
研究小水珠的由来
.教师引导:水被加热时,水可以变成水蒸汽,那么水蒸汽遇冷后,会变成水吗?
2.学生猜测:小水珠是水蒸汽变的。
3.设计实验方案:
4.讨论、交流、完善:
明确: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培养器内的水的温度有不同,其他条件都一样。
5.学生实验
6.交流实验结果:
号培养器倒入热水没有水珠。
2号培养器倒入冷水有水珠。
7.结论: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8.进一步明确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若让对比的实验的条件有两个以上的不同,最后我们能顺利地得到实验结论吗?
三.拓展活动:自然界中水的凝结现象
.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会形成云、雾、雨、露等常见的自然现象。
2.我们来造“雾”
根据P55方法教师演示。
3.认识雾的成因。
4.雾的形成与云的形成相似,只是云飘浮在高空
四.布置作业:
课后探究露的形成。
教学反思:能制定较规范的研究计划来指导研究杯盖内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结冰了
【十五周一】
科学探究
.会测量水凝固成冰时的温度(冰点)0℃。
2.能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取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知道冰、雪、霜、雾淞等都是水的固体形态。
2.认识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
3.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教学重点:水的冰点。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大烧杯、试管、水、温度计、金属筒、碎冰块、食盐、湿毛巾。
:冰、雪、霜、雾淞的图像资料。
一.导入
.出示:冰、雪、霜、淞的图像资料。提问:你能对这几种结冰现象进行描述吗?
2.我们还知道自然界有哪些结冰现象?
3.学生交流。
二.活动1
我们来造冰
.水结冰需要什么条件?
(1)提问:从图像资料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明白水结冰需要寒冷的条件)
(2)继续提问:寒冷到什么程度水才会结冰?(学生回答说0℃会结冰时,教师反问:是这样吗?让我们用实验说明问题)
(3)自由讨论:我们怎样模拟这种环境?(让学生明白模拟实验是在模拟自然条件下获取的现象重现)
2.按P57方法做实验,看一看水在什么温度下才会结冰。
(1)在杯内放入冰块,并测量冰的温度。
(2)在杯内加入食盐,测量冰、盐混合后的温度。
(3)将盐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要求:实验过程中填写好实验的记录表
3.汇报实验中测得的温度。
4.结论:水在0℃会凝固成冰。
三.拓展活动:探究霜的成因
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寒冷夜晚,有时会出现霜。这是怎样形成的?
.猜测:可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变成的。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
4.实验结论: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四.阅读指南车信箱
地球上的冰雪世界—南极与北极。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十五周二】
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自然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不断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科学知识
通过分析水的三种状态互相转化以及有关的自然现象,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
学习用具:“朋友”对对碰的游戏道具。
一.导入
在自然界中,水的形态有哪些变化?
二.活动一
“朋友”对对碰
.活动前人员组织
全班60人,分为12组
每组有冰、水、云雾、露5种角色,每人按其中的一种角色。
2.游戏奖惩规则:
做对每人奖一颗星,做错罚一颗星,看哪组星最多,评为最优活动小组。
3.游戏过程: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互相找“朋友”在找的过程中,要说出找“朋友”的理由来;第二过程是找“家”,在地面上画三个圆圈,分别写上“气态”“液态”“固态”最后由持“条件”板的同学找到自己站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4.学生游戏。
5.小结:把游戏用图示的方法记录下来:
水蒸汽
(气态)
(加热)
(受热)(遇冷0℃以下)
(遇冷)
(遇冷0℃以下)
水
(受热)
冰
(液态)
(固态)
三.活动二: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说一说:哪一些地方有水?
2.思考:江河湖海里的水从哪里来?
地下的水从哪里来?
天空中的水从哪里来?
植物的水从哪里来?
3.学生观察图:你能说一说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17.长城【教材简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能熟练使用工具书,独立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词语、成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案。能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