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精品教学设计_刘霞教学设计
刘霞精品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刘霞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李清照
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离乱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象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教学方法: 读读品悟法
情感体验法
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二.课前五分钟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幻灯1)三.课文导入
以《如梦令》《点绎唇》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涌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2、3)
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句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齐诵《如梦令》——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大家在看一首《点绎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写的是在花园荡秋千的情景。
从《如梦令》和《点绎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的? 明确:开朗活泼快乐。
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绎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首词。四.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人生际遇对词作风格的影响。
2.学会抓住意象品味诗歌情感。
3.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幻灯4)五.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幻灯5)六.整体感知
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幻灯6)七.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一)怎样入愁
入,既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明显是李清照的一个动作。她在寻觅什么呢?寻觅的结果如何呢?(老师点拨: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未死,她在寻觅什么呢?是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时的夫妻情深,甜蜜的爱情?但却又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板书:动作——茫然 “冷冷清清”:(老师点拨: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悲伤。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板书:环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有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
沉痛 凄厉 板书:心理——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
悲苦愁绝(幻灯6、7)
(二)赏意象,品愁情(自主合作探究)(幻灯8)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那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
意象: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
2.联系所学过的诗文,说说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幻灯9)
(1)、小组交流探讨(前后8人为一组)
(2)、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
探讨明确:
1、酒。三杯两盏淡酒(幻灯10)
学过的关于酒的诗句:(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幻灯11)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情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淡。以酒淡反衬愁浓。这是一种主观感受——酒是“愁”的象征.(幻灯12)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有关于“风”的诗句:(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幻灯13)
3、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幻灯14)关于“雁”的诗句:(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幻灯15)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A.雁声凄惨。B.传递信息的使者。C.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南可谓有“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过雁还是那只曾经传递相思之情的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仅悲从中来。——雁象征离愁
(幻灯16)
4、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幻灯17)黄花就是菊花,菊花以黄为正色,所以改成黄花。关于“黄花”的诗句:(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幻灯18)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自己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5、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幻灯19)
关于梧桐的诗句:(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之物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幻灯20)
6、关于细雨的诗句:(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细雨:哀伤,愁丝的象征(幻灯21)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秋雨,不反滴在梧桐叶上,更是滴在心头。以声衬情,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凄苦。
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
酒:愁文化。
风:渲染愁情。
雁:象征离愁。
黄花:憔悴的容颜。
梧桐:牵愁惹恨。
雨:哀伤愁丝。
2.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幻灯22)淡酒、秋风
过雁、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
梧桐、细雨
(三)为何生愁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时,她发出了绝望的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李清照的愁情深重,重到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得神妙,更有韵味。相形之下,其他一些古人的愁都稍觉逊色了。
古人写愁的名句: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苏轼《虞美人》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4、休问离愁轻重,寻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幻灯23)他们的愁还可形容,此时词人的愁则非笔墨所能形容。她是古今第一愁人。
那么作者为何有如此深重的化不开的愁情,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那些烙印呢;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丈夫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去世
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又离异。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了子嗣,凄然一身,愁苦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幻灯24)
祸不单行,孤苦飘零。
有亡国到丧父,由再嫁到离异,寂然死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地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了这些史实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明确:
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痛
国愁—亡国之恨
(幻灯25)
这伤愁比起她前期的代表作《—剪梅》中的相思之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
七.本节课总结
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 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1、找意象,悟词意。
2、知人论世鉴赏诗歌。
3、多读、经常读、反复读 八.结束语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他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致敬!
九、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500字以上。
声声慢教学设计李清照三维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
《霞》教学设计......
《霞》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写......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乱扔垃圾,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它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把“要爱护环......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陕西省丹凤县西街小学 刘少侠教材分析《分数与除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单位“1”的广泛意义及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