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_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2020-02-25 教学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 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结构的核心,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立体地全方位来思考问题,有利于摆脱习惯的禁锢,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一个人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其最终能否成为有创造性人才的一个关键。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写出独树一帜的文章,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从培养多向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入手,在培养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提高教师人文素质、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等原则。

【关键词】 创新能力;发散思维;作文教学;原则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更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

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结构的核心,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立体地全方位来思考问题,有利于摆脱习惯的禁锢,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一个人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其最终能否成为有创造性人才的一个关键。发散思维的培养,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学教学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从发散思维的培养入手。在众多科目中,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语文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叶圣陶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善读善写。”[1]这个“善”字即掌握方法,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作文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在近20年来虽百花齐放,新方法层出不穷,但就整个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是收效甚微,学生作文普遍仍存在模式化现象,缺乏新意。

一、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我们先总结一下现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模式化现象。

首先,思维模式化。学生的思维定势于习惯思维,面对一个问题,只能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想到的方面,不敢大胆去想,激发思维的火花。如看到雪,在他们的0 思维深处,雪永远是纯洁、美好的象征,而没有想到雪覆盖了一些肮脏的东西,以洁白的外表掩盖世间的罪恶。对老师的赞美,不是比作蜡烛就是比作春蚕;孟母三迁是为孩子着想的表现,永远都是好的;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受批判的永远是他,没有一点可取之处。等等。他们的思维已形成定势,对问题的看法缺乏创新,作文中不断重复这些旧观点,不肯用自己的头脑对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见解作深层次的思考。

其次,选材模式化。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应付考试,一般缺少生活经验,视野较狭窄,加上思维不灵活,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没有深入思考,在作文的选材上翻来覆去都是运用那些老掉牙的材料。如说到奉献,就是孔繁森、焦裕禄;提到做好事,就是雷锋;讲到勤奋就是凿壁偷光的匡衡;善于嫉妒的代表人物就是周瑜;智慧的榜样就是诸葛亮。这些材料不知被多少人用过,对老师、对其他读者来说如同嚼蜡,毫无新意可言。

再次,结构模式化。多数学生下笔之前脑子里已有各种固定的文体结构写法。如写记叙文有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这些东西连接好,再提炼出一个主题就可以了。写说明文有三结构: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写议论文有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还要注意“凤头、猪肚、豹尾”三大原则。于是,学生每次作文都按照固定的框架去填充材料,没有想到要去突破这些结构框架。这样不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1律,而且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作文失去兴趣、热情。

清人赵翼诗云:“人面仅一尺,竟无一相肖。人心亦如面,意匠戛独造。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题文,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 有 天 在窍。”[2]确实,世上没有两张长得完全一样的脸,人的思想感情更是千差万别,对同一部作品,更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作也是一样,要有自己独到的妙处,不人云亦云。

写作要做到有自己独特见解,风格,有创新,就要打破以上这些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发散性思维。“新课标”也提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拓展其写作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来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培养方法

(一)运用多向思维,开阔学生思路

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往往由于习惯性思维,只能看到事情的单一方面,即大多数人想到的方面。这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分析,对同一事物从多侧面、多层次去写作,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拓展写作思路。这样说还是太宽泛,具体说来可以从选材、立意、结构、体裁上进行多角度训练,培养发散思维。

首先,选材多样化。拓宽写作题材,对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文题取材应广博,事事物物,凡能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感情者,均可为文题之材料。”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力帮助学生敞开思路,提供较大的选材范围,挑选自己最熟悉的、又尽量与众不同的题材进行写作。如:有一位教师让学生写《和睦的家庭》,但之后发现学生说套话、空话、编瞎话的多,矫情,众口一腔。大都写父母如何恩爱或如何孝敬爷爷奶奶,家里每天都如何奏着快乐乐章。后老师把题目改成《我的家庭》,这下题目不再绝对化了,肯定了事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学生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写和睦的家庭,有的写破碎的家庭„„但感情都真挚、自然感人。同一篇题目,写出了各自的特色,写者有趣,阅者有味。

其次,立意多样化。所谓文章的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同一题材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的中心思想,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为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确定文章的中心。为了让学生理解立意如何多样化,可先举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如同样是“春风”,李白的笔下是“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里的“春风”是凄凉的;而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却是“春面不寒杨柳风”,这里,“春风”则是轻柔、温暖的。同样是“离别”,王维笔下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离别的伤感、悲凉令人断肠;而高适笔下是“天下谁人不识君”,豪迈、乐观的心态使我们对离别又有了不同的感受。如让学生写寓言《滥竽充数》的读后感,一般,学生按照习惯性思维想到的就是要批判南郭先生的不学无术。可提出以下几个论点让学生参考,开阔他们立意的思路:A、烂竽能够充数,联想到官僚主义是产生南郭先生之流的土壤。B、南郭先生最终落荒而逃,说明他们还有自知之明;C、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冒充内行,最终露出马脚,说明人应该扎扎实实学习,掌握真本领,不能弄虚作假。

再次,结构要多样化。同一写作内容,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结构方式,如写《记一件难忘的事》一文,可以顺序,按时间先后,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也可以倒叙,把这件事中最精彩的一个场景提到前面叙述,再按原来的顺序写;还可以用插叙的形式,根据需要在叙述中暂时中断原来思路,插入另一些有关的事。结构上的求异训练,可以逐步改变学生文章平铺直叙的现象。

最后,体裁多样化。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文。如以“葡萄”为题材的作文可写成说明文,介绍其种类、特点、生长过程;可以写成一般的记叙文,描写色、香、味和一家人在月夜围坐在葡萄架下赏月、乘凉的情景;可以写成观察日记,记下葡萄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还可以写成借物喻人的散文,赞美具有葡萄那为人搭架乘凉默默奉献精神的人们。由于文体不同,学生的习作也就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二)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推陈出新

在拓展了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反弹琵琶出新意”的观念,对其所写的内容作反方向思考,敢于标新立异,也就是运用逆向思维。有些作文题目如果只是着眼于正面思考,绞尽脑汁恐怕也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但运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反方向思考,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有些人就是运用逆向思维获得了成功。有一位老师让他的学生画一幅画,表达千军万马的场面。第一个学生受固定思维影响,没有考虑太多就在纸上画了很多兵马,把纸全画满了。第二个学生想了一下,没有直接把军马画出来,只画了几匹,其他的就用象征性的点来表示。第三个学生没有按常规考虑怎么把那么多的军马直接画出来,而是反方向思考怎样用少来表现多。于是,他画了一条地平线,在地平线上出现了前后两个骑兵,他们身后有一些只露了头盔的骑兵,还有一面旗,上面写着一个醒目的“帅”字。结果,第三个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如以《“有志者事竟成”小议》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审题时应对题目进行辨证分析。“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确实鼓舞过许多人走上了成功之路,人们也一直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或拿来鼓励别人。但我们也可以打破这个常规思维,从反面提出,“有志者事未必成”的论点来,并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看法,从不同的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只有符合实际,自身力所能及,并且自己又努力奋斗的情况下,有志者的事才能得以成功。

有很多俗话、成语,往往只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我们可以用来作为触发学生逆向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

伯乐相马——选拔人才要靠体制; 见异思迁——不大胆求异,怎能出新;

开卷有益——开卷未必都有益,如果不加选择,不看对象,随心所欲,非但不有益,反而有害;

忠逆耳利于行——忠言不一定非要逆耳,推心置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犹如春风化雨,更能让人心悦诚服;班门弄斧——人人不敢班门弄斧,怎能后来居上?勇于挑战权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内因决定外因;

诸如“两耳要闻窗外事”、“高枕岂能无忧”、“商界就应见风使舵”、“不在其位,也应谋其政”、“知足者戒常乐”、“好酒不怕巷子深吗?”“卖瓜就得自卖自夸”等。这样的逆向思维,比习惯思维更有思想深度。大量这样的练习,可以逐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写出来的文章立意鲜明,有不拘泥于传统的标新立异的创造性。而且,现代的青年学生大多有逆反心理,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能珍惜这种精神,因势利导,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打破思维定势,标新立异。

(三)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不至于陷入模式化。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进行。

编创作文。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材料,编创出超越时空限制的传奇性故事。如:《孔乙己巧遇范举人》,《祥子误入大观园》等。编创传奇色彩很浓厚的故事,就得借助创造想象,因而,这种作文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续写小说。就是把小说中己经告一段落的故事,按照情节发展的趋势接着写下去。如教了《变色龙》后,可让学生写《奥楚蔑洛夫巧遇将军》;教了《项链》之后,可以让学生再为小说写一个尾声,以补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等等。这样的续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而且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此外,还可让学生续写寓言故事、扩写情景作文、看图作文等,这些都能较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想象思维能力。

聊天讨论。还可以在课堂上以聊天的方式进行讨论,只说不写。有位老师在讲授完《孔乙己》后,在作文课上,给学生出了一个话题:假如孔乙己中举,他会怎样?按照孔乙己的性格去做大胆的想象。在教师的点拨下有同学说孔乙己也会像范进一样发疯。马上有人反对:这不符合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因为他虽热衷功名,但却是个时刻以“读书人”自居的人,也就是他一直生活在虚幻中,一直在自欺欺人,这和范进有本质的不同,他又怎么可能发疯呢?他最看中的是身份,所以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坐上八抬大轿去风光一番。在教师肯定了这位同学所说有道理后,有同学说这还不是最能体现孔乙己个性的事,最能体现孔乙己思想现状的是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所以他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赶忙定做一件足以显示其举人身份的长衫。许多同学表示赞同。还有同学说,孔乙己受尽了丁举人的欺凌,他一定会带上一帮人去报复丁举人的。部分同学摇头反对,其中一个同学说,毕竟孔乙己有诚实善良的一面,迂腐不堪的他没准会主动上门给丁举人赔不是,并因此和他“礼尚往来”。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独到见解。平等和谐的气氛,把大家的兴致都提得很高。有的说孔乙己一定会穿上新长衫选一家最好的酒店好好“坐喝”,以体现自身的高贵,有的说他会派一帮人把咸亨酒店给砸了,因为他在那里受到了太多的奚落和冷落„„在这样的“闲聊”中,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想象的合理性也得到提高,因为学生在思考中展开大胆的想象。一旦学生能展开合理的想象,作文也就能内容丰富而闪烁个性的光彩。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这样“闲聊”的材料,我们大可以利用,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落实到实处。

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还可以一些假设性命题,如《假如我登上月球》、《太空之旅》等,让学生冲破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畅想未来,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激发富有幻想、想象力的中学生的兴趣。

三、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笔者谈了现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应采取的办法,但在培养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积极、健康地发展。

(一)提高教师人文素质,诱发学生创造兴趣

孔子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说:“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中西方不同时期教育界的权威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实际上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确实如此。而现在中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手段单一,评语呆板,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对作文感到畏惧,使作文教学处于难堪的局面。那么,如何扫除学生障碍,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呢?学生兴趣的诱发,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人文素质,扩大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内容,除了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历史、文艺、美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关注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改变机械的教育形式。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从实际出发,运用掌握的各方面知识,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创设培养思维的课堂环境和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功夫用在“导”字上,引导学生多向思维,推陈出新,摆脱定势思维的束缚。

此外,还可以设计载体,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回归自然,汲取养分;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与大师对话;关心时事,做到“国事家事事关心”,拓宽知识视野,积累写作材料,诱发写作欲望,从而使文章具有更多的大气、文气、时代气。

(二)坚持师生关系民主开放原则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发挥主体作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满堂灌”“填鸭”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发言,与学生平等交流,不以权威者的身份去扼杀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轻松的氛围,让他们心理得到自由感和安全感,促使他们思维活跃起来。教师还要注意禁止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不切实际、不科学或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观点、设想,及时引导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就行,不可打击学生。

总的来说课堂要做到民主开放原则,首先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转变观念,教师由教育的权威者、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由学习的主人。再次,放弃严格控制,让学生舒展天性,敢想敢说,生动活泼地成长与发展。

(三)鼓励求异,但不走极端

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尽可能提出更多、更新的见解,即使离奇、荒诞,只要言之有理也要容纳。但也要注意见解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如盲目翻新、肆意歪曲,一味追求“离奇”也是不可取的。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批评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3]作文批改,教师重在“批”,学生重在“改”。教师写批语,一忌指责,二忌笼统,三忌用高人一等的目光斜视学生。应善于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评语尽量用读者的身份而不是师长的身份来写,多用肯定性评语、欣赏性评语、商量性评语、交流性评语等,启发学生自己认识作文的优点,发现作文的不足,然后自己动手修改,也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评改表示异议。教师还要敢于打高分,不在分数上为难学生。教师吝啬分数的结果,往往导致学生积极性的挫伤。

还可让学生分成小组来互改作文,有不同意见组员之间互相讨论。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因地位平等。心理上没有障碍,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活跃状态,而且因相互启发而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辩的前提下推陈出新,拓展他们的写作空间。只要教师做到因势利导,持之以恒,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在作文教学这块园地里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注 释]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2-115.[2]赵冀.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95-98.[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01-204.[参考文献]

[1]扬雁斌.创新思维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2]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修订本)[M].北京:语文教育出版社,2006.[3]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冉正宝.语文思维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董菊楚.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6]张克久.浅谈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学文科教学,2001(12).[7]沈伯英.作文教学的思维导向[J].语文新圃,2004(11).

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教新课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教新课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教新课标)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有赖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

浅谈化学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而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

学习体会之新课标下作文教学

一路前行一路歌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高效教学青岛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人从青岛回来了;但,心——还迟迟不归。 这是第一次光临青岛,我有幸目睹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考,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思维能力 下作 新课标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思维能力 下作 新课标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教学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