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_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设计理念: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个经典的教学内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在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小学传统教学理念下,十分重视对数学性质、定律的传授,及运用性质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正式使用,在教学中必须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重新定位,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根据这一意图,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将传统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变更为“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摒弃传统的重结论的记忆、算法的模仿,而注重在让学生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的过程上,并且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数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感知——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课堂实录:
一、设计情境,初步感知规律
1、课件出示:
本学期学校来了4位新教师,总务处需要为老师购买办公桌椅,了解到的价格情况:办公桌第张100元,每把椅子40元,请同学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总务处算一算,为新教师购买办公桌椅一共要多少钱?
2、学生列式计算汇报:
左边表示98个21加上2个21,一共100个21,左边也是100个21,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等号两边的形式虽然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其他算式所表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3、归纳:尝试用数学语言概括规律,再对照书本,规范语言。
四、辩证思考,灵活运用
1、怎样简便怎样算
教学反思:
1、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解读教材,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通过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为学生解决问题和男女生比赛等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验证、归纳,初步了解感知规律,再次通过练习、描述、完善认识,达到对规律的理解,建立模型,最后又在熟悉的情境中深化认识认识规律,丰富规律的内涵。
2、充分体现寻找规律、描述规律、应用规律、发展规律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传统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拓展为“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学生从对规律的初步了解、深入理解到应用和拓展,是一个从琐碎到整合,正表述到逆表述,从单一到开放,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其间培养了学生从“猜想与验证”等探究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东井岭中心校 李国军 设计理念:《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一个经典的教学内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 学习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经历探索的过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有简算意识。3.感受数......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背景导读】《乘法分配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小学阶段学到的第五个运算定律,是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新开路小学 杨寿华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乘法的意义和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教材64—66页的例6和例7及练习十四的......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师(出示主题图):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生答(略)师:要求5条裤子和5件夹克衫一共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尝试独立练习,选两生板演。65×+45×5=325+225=550(65+45)×5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