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第1篇: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80页—81页)【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练习纸若干。【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初次见面,我很想与你们交朋友,可我不知道你叫什么?你的位置在哪儿?你们能不能不用嘴巴说,只是写一写、画一画就能让我找到你?能不能?
师:那就请同学们拿起黑色彩笔在答题卡
(一)上写一写,开始!
师:写好的同学已经坐好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帮我到每个大组里去任意收一张答题卡,谁愿意?
生:(将收好的答题卡交给老师)
师:现在我打乱顺序,看我能不能找到这四位同学? 师:(从老师右边第一组数起)你叫肖毅吗? 生:不是。师:对不起!我找错了。
师:你叫肖毅吗?(生:对)来,握握手,好朋友,第五组第3个。” 师:你叫王俊璇吗?(生:是)你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师:你叫全正和吗?第一组第一个,看得出来,你是一个机灵的男孩。
师:最后一个,你叫王书豪吗?
师:为什么刚才老师在找的时候,他们都是写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行,有时我找错了呢?。
生:他们不清楚是哪一组。
师:是不是没有规定哪是第一组呀? 生:是。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原来都是因为没有规定哪是第一组惹的祸。
师:现在我们这样规定:这一竖排为第一组,那这是第几组„„(第一组到第八组,让学生自己说下去)
师:如果刚才你写得第几组与现在规定的第几组不一样,请改过来?我把这几位同学写得贴在黑板上,如果写错了请到上面来改。
师:其他同学都改过来了吗?除了第几组第几个可以确定你的位置,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 把文字去掉?
生1:我是第一排第三个。生2:我是第三组第六个,写一个3、6
师:简称3、6,我觉得你这种写法很简捷也很特别,我想了解一下这里的3、6各表示什么?
生:从这边数起第3组第6个。
师:你刚才是这样写的吗? 生:不是。
师:你非常聪明,3,6这是一种很简捷的写法。(板书:3 6)还有其它写法吗?
生1:我们可以分大组,我在第四大组右上角。
生2:如果靠后面的话,可以倒数,假如最后一个可以说倒数第一个。
生3:我是第一行第8个。
师:同学们!在这些不同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中,你欣赏哪一种?
生:我欣赏3、6这一种。
师:说说你的想法。生:
3、6既简便又好写。
师:说到点子上去了,的确简便又好写,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像这样的两个数,在数学里我们叫做“数对”,(板书:数对)列在前,行在后,逗号隔开,外面加括号.读作:(4,3)一起读。
二、探究方法,掌握数对:
1、师:请你用彩笔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答题卡
(二)上,这几位同学请到黑板上来写。生:(学生在写自己的位置)
师:写完了吗?首先看看上面这几位同学写得对不对?肖毅(5,3)、王俊璇(2,2)、全正和(1,1)生:对!
师:请第八组同学把你写的“数对”举起来,起立、向右转,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有规律的,(8,1)、(8,2)、(8,3)往后数的。师:那个数字有规律?
生:第二个数字1、2、3、4往后数。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同学,还有吗? 生:每个数前面都有一个8。
师:你看得很准,为什么第一个数字都是8? 生:因为他们都在第八组。
师:原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组。(板书:第几组)再请第一行同学拿好你写的“数对”,站起来,向后转。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个都有一个1,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排。师:哪个数字都是1? 生:第二个。
师:你发现得很准,原来“数对”中的第2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或第几排。(板书:第几个)
6、练习两组⑴下面你能用数对的表示方法告诉我咱们班的班长坐在什么位置上吗?体委呢? ⑵看来用数对表示方法可以比较简便的确定位置。下面请看大屏幕——这是谁?××坐在哪儿? 他坐在第×列,第×行?用数对表示是? ××同学的位置是——,谁能完整的说说?
三、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能比较熟练的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如果我们把每个同学的位置看成一个点,就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点子图)现在你还能很快说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吗?
(课件;把刚才的图片抽象化,每个同学只用一个点表示,渗透座标知识)
师报数对,学生快速说名字,提醒学生注意(2,3)和(3,2)的区别
师:如果我们在图中再加上几条线,每个同学的位置就更加清楚了。(课件:动态出现横线和竖线)
4、提问:看方格图写数对你们有什么诀窍吗?
小结:只需从这点出发,先看竖线指着几,就先写几;再看横线指着几就再写几。
四、回归生活,应用数对 1、81页1 用数对表示建筑物的位置。
师: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着数对,你们看就是学校附近的地图,你能用数对表示建筑物的位置吗?写在纸上。
(学生看图表示各种建筑物的位置)
2、用数对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3、举例,回归生活。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两个数来确定位置呢? 出示地球仪图。确定地球上某地的具体位置。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叫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
4、机动练习:让学生用数对写出自己所在位置,然后交给老师,打乱顺序后发给同学,看看谁能准确找到位置。
五、总结收获,师生互评
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谁来谈谈你的收获? 还有谁愿意说?
第2篇:《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63,64页“确定位置”。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用数对确定位置。关于确定位置,学生学习过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路线等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往我们常常注重得到数对后的巩固应用,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数对产生和对数对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学本节课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图,使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经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渗透对应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符号意识,为初中学习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结合座位图,经历探索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点(行列或者列行)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对的意义,发展符号意识。
2.结合具体的问题,掌握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由位置写出数对,直观感受直角坐标系。
3.在数对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教具准备
学生的座位图、多媒体课件。过程预设
活动一 创设生活情境,多种方式描述位置。
1.同学们,老师很想找个时间去同学们家做客,哪位同学欢迎老师呀?你能告诉老师,从学校到你家怎么走吗?到了你家居住的小区,我怎样才能找到你家呢?(考查学生的方向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感受确定位置需要描述的方面和条件的复杂性。)
2.本月末,老师还想邀请家长到我们班召开一次家长会,如果要求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准备怎样向家长说明你坐的位置呢?
要准确地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你认为要说清楚几件事?/ 5
(产生“组”和“排”约定的需要,规定从教师的角度看,从左向右横着数分别是第几组,从前向后竖着数分别是第几排。)
3.规定了“组”和“排”,我们就形成了班级学生的座位图。说一说自己在第几组、第几排吗?
(平面图的座位上最好标出学生的真实名字,这样会感觉很亲切。在平面图上寻找自己的位置,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确定位置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和得到两个条件的观察顺序。)
活动二 自主探索,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每位同学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现在老师写一个同学的位置,你们看这个位置坐的是谁?
(板书:第3组第4排。)
我再说几个同学的位置,请你按照老师这种记录方式记录下他们的位置,看谁记录得又准又快?
(此时,教师要快速地说出一些学生的位置,如第4组第3排,第5组第2排等,有意让学生跟不上,产生简洁记录的需要。)
2.都有谁记录下了老师所说同学的位置了?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说得太快了,每个同学的位置都需要写6个字,这么多同学要写多少字呀。)
那么,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记录同学的位置呢?现在以第3组第4排为例,你来想想办法,看看怎样记录这个位置能比较快呢?
学生尝试创造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并予以展示,学生讲自己的想法,教师不/ 5
做过多评价。
[学习成果预设:①省略“第”字,即3组4排;②3/4;③3.4;④3——4;⑤圈;⑥3,4;„ ] 3.理解数对的意义。
(1)抽象方格图,给出数对的概念。
同学们创造了不同的记录位置的方式,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数学语言是一种人人都懂的简洁化的语言,那么,到底用哪种方式记录位置更好呢?我们暂不揭晓答案。先回到座位图上,每个座位都有一个横向的位置和一个纵向的位置,我们将这两个方向用线标示出来,便形成了方格图,横向和纵向就会形成交叉点,这些交叉点就是我们所在的位置,而每个交叉点都可以用两个数字来表示它横向和纵向的位置,即第3组第4排,就可以写成(3,4)来表示,3和4中间写个逗号,外面加个括号,这对数我们称为数对,它表示的是一个确定的位置。
(教师一边语言描述,一边利用课件直观演示方格图动态生成和抽象过程。)
(2)数对与点的对应关系。每个位置都可以写出一个数对,请你尝试写出自己位置的数对。每个数对都表示一个位置,请你找到(5,2)的位置,交流在方格图上找点的方法。
(师生共同检验学生表示位置的正确性,巩固对数对的理解。)
(3)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出全班同学的位置(课件出示数对)。请你观察这些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5
[学习成果预设:①同一组的学生,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②同一排的学生,数对的第二个数相同;③斜着看,组数增加,排数也增加;④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条件,即横向的位置和纵向的位置„„] 活动三 分析思考,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1.独立完成学习卡片。
(1)请在方格图上,圈出数对(3,5)和(5,3)表示的位置。(2)观察并思考:(3,5)和(5,3)表示的位置是否相同?
(3)两个数对用到了相同的数字,为什么表示的位置不同?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展示学生学习卡片,辨析数对的有序性。
(体会用数对表示一个确定位置时,第一个数字表示横向的位置,第二个数字表示纵向的位置。)
活动四 联系生活,拓展数对的应用价值。
1.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想一想,如果这是你家居住的那栋楼房(出示方格图,每个方格代表一户人家),你想怎样介绍你家的位置呢?
(检测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是否能将单元和楼层用数对表示出来。)2.数对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还想到了数对在哪些地方的应用?(可以先由学生想,教师适时出示:国际象棋的棋盘和棋子,地球上经纬线等。)
3.关于今天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施要求
1.感受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增强学习任务感/ 5
教师创设了到学生家里做客和家长到班开家长会的情境,意在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了解确定位置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学生在多角度、个性化的表达位置时自然会产生 “组”和“排” 约定的需要,这为数对的产生奠定了认知基础。
2.经历自主探索过程,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当教师以“第几组第几排”的方式快速说出位置请学生记录时,势必造成学生跟不上的局面,从而产生简洁记录位置的需要。当学生尝试创造个性化的表达符号后,教师借此揭示数对的意义,学生自然会顺理成章地予以接受和理解,寓教于无形之中。
3.借助多媒体课件,感受数学符号化的过程
从生活中确定位置到个性化的表达自己的位置,再到简洁记录位置的需要,最后到用数对确定位置,体现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经历了将座位抽象成平面图、将平面图抽象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形结合的奇妙与数学符号的简约之美,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此外,当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家居住的位置,并将数对拓展至国际象棋和地球经纬线时,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普遍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
第3篇: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教材80-81页内容。【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这方面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直观形象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概括出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的空间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并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
(一)”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空间的新视角。本节课内容是由主题情境图、说一说和试一试三部分组成,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4篇: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小寨小学 陈冬娟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0——81页。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准备:课件、座位数对卡、方格纸、图标。学具准备:位置卡、方格纸、彩笔。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游戏好吗?我们现在规定一列为一组从左到右一共有10组,请同学们记住自己是第几组。听口令,做动作。
师:第一组同学起立,第三组同学拍拍手,第四组同学挥挥手,第五组同学扭扭腰,第八组同学冲老师笑一笑,第六组同学向听课的老师敬个礼)
二、导入新课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老师觉得大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看你们这么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
第5篇:《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
北碚区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罗建华【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教科书五上第71页-73页,例一,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产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
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
物体在生活中的位置与图上位置的正确转换。【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游戏图,骰子。【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说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在哪儿,大家来找一找。2.揭示课题。
同学们能用了自己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确定位置还有其他的方式吗?我们今天来继续学习“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1)认识列与行
教师:我们平时说的“组”指的是竖排,通常也说成是列,横排
第6篇: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1)5.1确定位置(1)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
2.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优良品德。教学重难点
重点 :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各种方法。
难点 : 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和意义。教学准备 地球仪、投影片、三角板。
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具体情境 , 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 再通过具体活动和交流 , 加深学生对 “ 确定物体位置 ” 的各种方法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展示地球仪 , 学生观擦并思考以下问题 :(投影。)1.地球仪上北纬 40 度、东经 116 度是哪个城市 ? 与同伴交流你是如何找到的 ? 2.地球仪上北纬 40 度只有北京一个城市吗 ? 如何确定北京的位置 ?(以上两问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 让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想一想。
问题 1: 在电影院里如何
第7篇: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列、行、数对的含义,初步理解列、行、数对之间的联系,并能用数对确定位置。
2.经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简洁性,渗透坐标思想,发展学生们空间观念。
3.感受确定位置在生活中们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产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难点:物体在生活中的位置和图上位置的正确转换。
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提示卡片,座位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进入新课
同学们每一学期都要开家长会,你是怎么样向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呢?(抽生说)
导入:刚才我们都是用的生活中的语言,用精炼的数学语言又该怎样描述位置呢?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确定位置”。(设计理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语言怎样转化为数学语言呢”这个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课
(一)在数学活动中学习例1 1.说说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班长,学习委员的位置呢?
第8篇: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
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的例1,第51页的 “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知识?(东南西北,第几排第几个,数对等)
2.如果一个物体处在没有竖列没有横行的环境中,比如在海上、空中,又用什么方式确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互动新授
1.用方向描述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