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2023-02-09 08:06:5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大木小学

孙菲菲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动手画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新知,发现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渗透化繁为简、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从而掌握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与“植树”有关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摆、动手画等数学活动,探究出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直观认识间隔。(1)谈话导入

师: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这节课,大家欢迎吗?让我们伸出左手来打个招呼吧?

(2)认识“间隔”

请同学们看着你伸出的左手,把手指张开,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吗?(生说)师小结: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缝隙,我们给它取一个数学名字,叫做间隔。(3)认识“间隔数”

师:大家观察,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呢?那么4个手指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如果这样呢(把老师的十个手指合在一起),那该有多少个间隙呢?(再向一学生借一只手,和老师的手合在一起),这样呢?

师:发现什么规律了没有?

2、感受生活中的间距。

师:同学们,看看咱们的教室,你发现哪里有间隔?

3、引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

(二)、合作探索,了解三种植树方法

1、直接出示题目:

在一条长2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可以怎样栽? 师: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小路的长(来时在黑板上画出线段),用这个(三角形加一竖,写在副板书上)来表示树,请大家来设计设计,看看哪个小组最能干?

2、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合作要求,完成方案。(出示合作要求)合作要求(1)小组内猜一猜:可以栽几棵树?(2)自己独立动手画一画;(3)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汇报。

(1)师:谁来说一说,你栽了几棵树?谁还有不同的答案?

(2)师:哦,看来同学们有的栽了4棵,有的栽了5棵,还有的同学栽了3棵,咱就先请栽了5棵的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栽的?(追问:跟同学们详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有哪些同学是4棵的?说说你是怎样栽的? 刚才听到有同学说栽了3棵,来说说你是怎样栽的?(学生评价)师:你觉得他们说的怎样?

4、三种植树方法的命名。师:(指着第一种)像这种,在路的起点和终点都栽了树那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两端都栽”(板书),那像这种了,头栽尾不栽,或者尾栽头不栽,可以叫做——(只栽一端),这种呢?(两端都不栽)

5、探索规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三种植树情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每一种植情况中,树的棵树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规律?并且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开始吧!

(三)自主探索,举一反三

1、学生自己探讨例题

黑板上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1)指名读题,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说一说: “一边”、“两端要栽”的含义?(板:两端要栽)

(3)小结、析题意。用下图演示说明:

“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右边;“每隔5米栽一棵” 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端要栽”、“间距”、“间隔数”和“植树棵数(间隔点)”的含义。

?棵„„棵数

5米„„间距

100米„„总长(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设计意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题中信息,进一步明白“两端要栽”、“间距”、“间隔数”和“植树棵数(间隔点)的意思。】

(4)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5)反馈答案:

100÷25=20(段)

20+1=21(棵)

(6)师提出疑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呢?(让学生当树来寻找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

(1)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验证、讨论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如果在一条路上植树,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而总长除以间距等于间隔数。对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有没有不同说法?

(2)填一填,反馈规律。总长÷ 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 间隔数 =总长

棵数-1=()总长 ÷()=间距

()-()=1

【设计意图: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本环节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渗透

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在遇到比较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分析、研究,再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发现、总结出数学规律,这样学生可以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四)、巩固练习

下面就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课件出示)

1、大街一旁有一排路灯,从街头到街尾共有16盏路灯,这一排路灯之间共有()个间隔。

2、课间操时间,同学们排着笔直的队伍在做课间操,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1个同学之间有30个间隔,共一有()个同学。

3、公路上的斑马线,从公路的这一端到那一端共有20条斑马线,共有()个间隔。

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

(五)、拓展延伸:

师:这两个问题能解决吗?

1、园林工人沿着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栽一棵小树,一共栽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敲完?

(六)、总结全课

1、师:这节课学习植树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师:(指着黑板)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三种不同的植树情况都是在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那么,在像池塘那样的封闭图形上又该怎样植树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总长÷ 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第2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白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直观认识间隔

(1)、猜谜语:两棵小数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2)、引出间隔,直观认识间隔

师:其实,我们的手上也蕴含着很多数学问题,你能找到吗?大家一起伸出你们的左手,张开,我们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

生:五根。

师:再仔细观察,手指昱手指之间有什么? 生:间隙。

师:“间隙”在我们的数学里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间隔”。有多少个间隔叫做间隔数。你能找出生活中的间隔吗?

(PPT展示图片)请生找出图片中的间隔,并问间隔数是多少。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出间隔、间隔数的概念,让同学们直观的认识间隔,为后面的教学铺垫。

师: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间隔,在这些事物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他们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板书:植树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植树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我们学校准备在明年春天植树,他们是怎样植树的呢?请看例题。(PPT出示例题)

1、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读题、审题 师:同学们对于这道题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没有?那么老师有一个小问题,谁来告诉老师这个“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

生:两端要栽是指小路的两端都要栽。

请生上来指一指哪里是两端,找到关键信息(一边),理解(两端要栽)师:理解了题意后,有没有同学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谁来举手说一说。生一:21 100÷5+1=21(棵)生二:22

100÷5+2=22(棵)

师:好,现在两个同学的答案不一样了,那么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画线段检验。

师:应该怎么画?谁来教教老师。请生指导、示范。

师:100m是不是太长了?如果要画完,是不是太麻烦了?应该怎么办? 生:截取一段小一点的分析。

设计意图:这里老师选择了100m作为例题的数据,主要是让学生觉得100m画起来太麻烦了,从而让他们选取一段小的做为研究对象,体会“化繁为简”。

三、探索实践,建立模型

教师:先看看20 m的距离,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可以栽几棵树,在草稿本上画一画。

实物投影或课件出示: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20÷5=4,20 m被平均分成4段,因为两端要栽,所以要栽5棵树。

教师:再画一画,25 m可以栽几棵树?(学生操作)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25÷5=5,就是把25 m平均分成了5段,因为两端都要栽,所以要栽6棵树。

还可以这样画:这里的蓝色线段表示什么?(间隔数)红色线段呢?(植树棵数)

教师:不画图,你能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课件上输入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追问: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式子表示?)棵数=间隔数+1。

教师:谁能说说为什么要“+1”?(因为两端都要栽,所以栽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你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开头的问题吗?(指名回答,分析讲解)

教师:回顾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说说你的想法。

归纳小结:在解决较复杂或数据较大的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出发得出规律,然后将规律运用于复杂问题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画示意图──抽象出线段图──不画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设计理念,也正是在这一进程中,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建立起“两端都栽”这类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四、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刚刚我们用我们勤劳的双手与聪明的大脑为我们的小路种上了树,绿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接下来,我们来亮化一下我们的街道,给我们的街道安装上路灯,好不好?

生:好!

(PPT出示例题)1.在一条全长2 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 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师:读完这个题目,你觉得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预设1:单位不统一,要先进行转化再计算。

预设2:两旁。(追问:表示什么?)就是两边。你能通过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两旁”吗?在计算时该怎样体现?(先算出一边的路灯的数量,再乘以2。)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km=2000 m

(2000÷50+1)×2=82(盏)答:一共要安装82盏路灯。

师:2000÷50算的是什么?(间隔数)“+1”说明了什么?(两端都要安装)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需要5个男同学。哪些同学愿意?

要求:如果每两个男同学的中间站一个女同学,需要几个女同学? 生:4个。

(这里请女生上来站一下,并问男同学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什么?女同学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是那么?)

2.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

师:仔细读题,认真思考,说说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引导得出:要求一共栽多少棵银杏树,实际就是求梧桐树的间隔数。由“棵数=间隔数+1”可得“间隔数=棵数-1”。

25-1=24(棵)

答:一共要栽24棵银杏树。

【设计意图】练习中的实际问题,相比例题有一些变化,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1题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地表示出“两旁”,解决了算式中为什么要“×2”的问题;第2题先让学生思考,说说自己的理解,验证的环节既是对方法的回顾,又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 m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教师:读题并思考,要求“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就是求什么?(路长)跟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预设:例题是知道了路长求栽树的棵数,这题是知道了栽树的棵数,求路线长度。

教师追问:该怎样解答呢?试一试,并说说你的思路。(36-1)×6=210(m)

答: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是210 m。

教师:“36-1”算的是什么?(间隔数)再根据“间隔数×间隔距离=路长”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加深学生对例题中发现的规律的理解。该题是植树问题数学模型的逆向应用,有了前一题“间隔数=棵数-1”的知识为基础,学生应该能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可引导他们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答。

六、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根据学生回答,强调:

1.解决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棵数=间隔数+1。

2.当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 间隔数=总长÷间隔距离

100÷5+1=21棵 答:一共需要21棵树。

嘉禾县珠泉完小:曾驰

2016年12月26日

第3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过程】

一、利用白板展示图片,创设原型

1、教学“间隔”的含义 谜语导入,直观认识间隔。

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出示生活中的“间隔”

4、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根手指间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铁链需要几根柱子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106~111例

1、例

2、例3及练习二十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构建数学模式过程中,理解掌握不封闭路线中和封闭路线中“植树棵数”与间隔“段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段数”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植树问题中间隔“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段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段数;段数与植树棵数有三种不同的实际处理情形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景福小学 吴雪娇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两棵小数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是....生:手

师:真聪明,对,就是我们的手。在我们的手上,蕴含着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你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一看,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每只手有5个手指,有4个手指缝。

师: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看一看,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是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

每两个手指间有一个间隔,五个手指间有多少个间隔? 生:四个间隔。

师:四个手指之间有多少个间隔? 生;三个间隔。

师:三个手指之间有多少个间隔? 生:两个间隔。

师:同学们,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呀!生: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师:大家看屏幕,(出示图片,马路的路灯、公路两旁的树、排队做操)图中有我们刚才所说的间隔吗? 生1:树之间的距离是间隔。

生2:路灯与路灯之间的距离是间隔。生3:人与人之间是间隔。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敲钟的声音)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微课教学设计

轮台县第二小学 董海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尝试应用“巧手法”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植树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巧手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应用,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巧手法”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引入

1.活动交流

师:今天,同学们要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质疑:通过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呢?(生: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

师:请同学们动手设计一个植树方案: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师:出示三种方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呢?(生: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仍然是5米,而要栽树的棵数却

未完,继续阅读 >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