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
第1篇:课题实施方案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 《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背景和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出具体部署。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选题的意义
在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也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正面临断层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基础教育语文课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中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帮助学生通过一定途径的学习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养料,积淀文化素养,提高人文修养,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
(二)课题研究内容
1.识字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2.古诗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3.写作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4.古代经典阅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5.有效整合语文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 7.语文教材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8.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9.语文评价中如何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课题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必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整体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注重学生文学修养、道德品质等素质的培养。
3.个体性原则。尊重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要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4.创新性原则。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吸收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既要给学生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也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
5.实践性原则。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学实践;研究的过程紧随教学实践;研究的结果要靠教学实践检验,反过来又要给教学实践以指导。
6.科学性原则。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数据。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随时对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积累、归纳有关资料,不断发现问题,即时反馈,修正计划,将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3.个案研究法。关注学生个体,对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进行全程跟踪研究,通过一定的检测方式,考查研究效果。
4.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5.经验总结法。对各阶段的研究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对研究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五、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两年,时间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
一、组织实施阶段(2017.5~2017.9)1.课题开题并制定实施计划; 2.发布研究指导意见;
3.组织申报立项,考察和批准一批课题参研学校; 4.建立实验队伍,对立项课题组织开题。
二、深入研究阶段(2017.10~2018.12)
1.组织召开课题工作会议、研究人员培训研讨活动;2.课题成果展示、推广,重点组织观摩指导; 3.阶段性成果推广、评选和表彰。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9.1~2019.5)1.汇总课题研究资料,完成并撰写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集结出版,召开课题鉴定会;
3.通过各课题的审查和结题,评选课题研究示范学校,完成总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管理与指导 1.课题管理系统
总课题工作领导小组→总课题组办公室→各课题研究组→参研单位课题负责人→实验研究的教师。
成立《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课题组办公室,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负责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审定,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信息的管理、统筹,实施各课题组的各类交流与研讨活动以及成果集成、推广工作,负责对参研单位实验研究活动与行为的指导、督查。
总课题组办公室负责对各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的领导与指导。(1)总顾问
柳 斌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 孙绍振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钱梦龙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吴桐祯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贾志敏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2)总课题组组长
王旭明 语文出版社社长、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社长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3)专家指导组
吴忠豪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周 宏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李白坚 上海大学教授 陈友勤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胡明道 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余映潮 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黄厚江 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张赛琴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程 翔 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张立军 北京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薛法根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土荣 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省教科院语文教研室主任 段增勇 四川省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
何 郁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朝阳区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 冯 渊 上海市静安区高中语文教研员(4)总课题组办公室 主 任
李世江 语文出版社总编辑助理、报刊中心主任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成 员
刘 潇 语文出版社数字中心负责人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曹 华 语文出版社报刊中心主任助理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过 超 语文出版社报刊中心主任助理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立振 真语文推广团队负责人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5)办公室秘书处
负责人
吴 鹏 语文出版社报刊中心
成 员(真语文推广团队)
刘基庆 顾 进 张东利 张 雪 党 媛 张童生 于 阳
2.数字化管理
构建信息(数据)资源库,开辟课题网站,施行网络化管理。专人负责课题网站,及时收集、整理、存储、开发与应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3.成立课题组
凡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参研单位均须经申报核准后,由总课题组办公室下达立项通知,并在总课题组办公室备案后方能承担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申报可依据总课题的原则要求,予以创新发展。
经审核立项的课题,由总课题组颁发立项证书,正式授牌。4.研究工作的指导
(1)日常指导,主要依托网站和报刊等媒体平台进行远程服务;(2)定期指导,通过定期举办课题工作会议、培训活动开展指导;
(3)重点指导,根据参研单位需求,组织专家到校现场指导。5.研究工作的检查和总结
(1)建立实验工作定期汇报制度;(2)定点召开实验工作现场交流会;(3)定时召开实验工作年会;
(4)定期召开实验工作阶段性成果交流研讨会;(5)实验工作总结会和总课题结题会。6.研究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发布
《语言文字报》《语文建设》杂志等媒体及真语文官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将适时刊发本课题所属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和有关本课题的消息及专访报道。
七、研究经费
课题研究经费自筹,不收取任何立项、审批及管理费用。总课题组办公室将在参研单位参加课题培训和结题鉴定时,按规定收取适当教师培训和专家鉴定费用。
八、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理论研究成果:研究论文、研究专著等。
实验研究成果: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执行报告等。
行动研究成果:师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主管的行政、科研部门评价。
重点是地区或学校在实施方案过程中的成功操作经验总结。1.软件成果
(1)出版学术论文专辑;
(2)出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管理专著;(3)出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经验专辑;(4)其他。2.人员成果
(1)语文教学的优秀教育行政领导;(2)语文教学优秀研究和实践人员;(3)全体教学实验的参与人都有较大提高。(4)其他。3.潜在成果
(1)成功实施的典型:一大批示范学校和先进典型学校。可以带动本地区并为兄弟地区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起到示范作用。
(2)成功的实施经验:经验性描述文章和论著。(3)其他。
第2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县局、镇总体思路为目标,以学校即将推广实施的“一本、三化、五性”工程为动力,即;一本——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根本;三化——实现课堂教学课题化、科学化、规范化;五性——课堂教学课题突出主体性、全面性、层次性、创造性、开放性。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初步尝试构建各学科教研课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锤炼教师队伍。
二、目标要求:
通过建机制、引路子、培新秀、推普及、搞评比等系列活动,使学校研训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的研训目标可以概括成三句话:
(一)以学校10个课题为导向;
(二)以课题代言人为标尺,为楷模;
(三)达到广起研训的良好态势。
三、具体措施:
(一)建机制
本学期以及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搞课题的应用与推广,为了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组建了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课题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课题组组长职责、“课题”工程工作制度、课题教师职责、课题活动制度。
(二)引路子
1、开学第一周,我们将开二次不同层次的会议。一是教研组长的会议,在上学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各学科教学课题,征求意见,布置实施方案。二是主研人的会议,初步确定切合本校教学实际,适合在本校推广的总体教学课题。了解学校及各学科的教学课题,明确今后课堂教学的基本授课思路。
2、开学第二周,各学科尝试运用课题进行授课,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学校将组织教研组长对各学科教学课题,进行微调及细化整改,力争达到初级规模。
(三)培新秀。
为了把课堂教学课题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学校将组织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1日------9月1日
围绕各学科课题,开展课题主研人微调及细化整改活动,要求课题主研人精通教育理论,必须吃透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为了使他们尽快的掌握以上内容,学校本学期搞三轮关于《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理论学习,搞两次新课程标准的竞赛。在此基础上要求课题主研人必须与其他乡镇特别是一、二、三小,及时向他们学习好的经验,好的方式,以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本。
第二阶段:9月1日-----9月17日
开展各课题示范课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课题主研人的整体水平,及时收看“空中课堂”,骨干教师讲示范课。然后结合学到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搞出各自的示范课。学校必须有必要的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
第三阶段:9月18日------11月18日
学校轮流讲课、评课,促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学期末搞评比。
第四阶段:11月19日------11月30日
检查学校课题代言人收看县“空中课堂”的笔记。再组织讲仿模课,结合学校课题代言人的课,掀起人人学、议、讲活动。
第五阶段:12月1日------2月13日
学校领导深入各年级随机听课,对照各学科教学标准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不合格课,将追究责任。
四、评价奖励办法:
1、建立评价阶梯体系,即校长-----主任-----教师,层层落实,逐层评价。
2、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工作实效进行奖励。
3、学校在抽查中,如果出现不合格课,将给与一次整改机会,如再次达不到要求,则进行适当处理。
第3篇:课题实施方案
安庆市201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实践(AJKT2011-32)”实施方案
“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实践(AJKT2011-32)”课题组
一、本课题研究的项目名称
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实践(项目编号:AJKT2011-32)
二、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个人方面
课题第一负责人朱太平,长期从事德育管理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实践(AJKT2011-32)”实施方案。自1993年以来先后担任野寨中学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副校长等职务,对德育工作颇有研究,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誉。先后受邀到太湖朴初中学等多所学校讲学,深受听课老师好评。现参加教育部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冲突的应对》的研究。
课题第二负责人徐维,2005年开始从事教科研工作以来,先后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师》、《德育报》、《班主任之友》、《安徽基础教育》、《安徽教育论坛》、《湖南中学物理》、《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庆师范学
第4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写作常出现语句不通,语序颠倒、语句平淡无味,不会用好词佳句等现象。而农村孩子见世面少,基本生活就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社交范围小,缺乏生活经验,缺少生活素材。因此,一提到写作文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更是为选材煞费苦心。而老师也教得费力,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决定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小练笔“抓起”。因为,课后小练笔,是随文练笔,训练目标明确,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选题角度小,材料贴近生活,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故此,针对我校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选定了《关注课后小练笔,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后小练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后小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心理。这是因为根据儿童的“模仿性”特点,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作文练笔的“中介”,根
第5篇: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
6.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4—2014.6)
a.确定研究对象,组建课题组
b.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c.设计课题的初步实施方案
d.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
(一)(2014.6—2015.1)
a.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
b.制定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c.按计划开展研究和实验
d.进行经验交流、学术讨论,作出阶段小结
e.制定《新课程环境下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3)实施阶段
(二)(2015.1—2015.7)
a.初步评估方案的可操作性及时作出修改,制定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b.完善《新课程环境下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4)总结成果阶段(2015.7—2016.5)
a.撰写“新课程环境下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b.收集整理研究论文,编辑教案
c.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1)通过观看专家讲座、参与班主任经验交流、撰写学习感受等活动,更新教育观念,做新时代的合格班主任。
(2)教育学生关键是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走进小学生心灵这是许多班主任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我们将继续深入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