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的教学设计
第1篇:课间活动教学设计
课间活动教学设计
玉门市第一小学 裴东霞
学习目标:
1、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场景,进一步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和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问题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熟练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课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前两节课初步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97%左右的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方法,90%左右的学生能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0%左右的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兴趣,但65%左右的学生运用熟练程度还不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对2和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也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数形结合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下面我们展示一下,首先我们来个口诀对口令。
1、口诀对口令 男女生对口诀
师:口诀背的真熟练,这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这些跟乘法有关的知识来帮助老师一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口算我最棒)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快乐休息时间到了,学校的大操场突然热闹起来了。请你先认真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具体的数学信息?很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看图交流汇报,如:操场左右两侧各有5面彩旗;有4个地方都有树,每个地方都有5颗树;有3组同学在玩套圈圈,每组有5人;有3组同学在打乒乓球,每组有2人,;在拔河游戏中,每组有5人,有2组;操场上还摆了花盆,其中有3组是每组5盆花,另外一组是三盆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把数学信息贴到黑板上
2、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善于发现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真好!接下来老师要几位小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
教师根据小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不错,让老师刮目相看,为我们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
(4)火眼金睛
说一说,在我们教室,你能想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老师也在我们的课间活动中找到了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
师:那我们就试试看,(课件显示: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情境图)请打开书第35页,看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每图表示几个几,注意与第三幅图的区别进行对比。
(2)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解题过程?
师:说得非常清晰,真令人佩服!(奖赏小红花)
2、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的同学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练一练”第4题。他们各需要付多少元?
四、课堂回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数学书3题
六、板书设计。课间活动
有2组红旗,每组5面;
2×5=10(面)有4组树,每组有5颗树;
4×5=20(棵)有3组同学在玩套圈圈,每组有5人; 3×5=15(人)
有3组同学在打乒乓球,每组有2人,;2×3=6(人)
有2组同学在拔河比赛,每组有5人,;2×5=10(人)有4组花盆,其中有3组是每组5盆花,另外一组是三盆花3×5﹢3=18(盆)
第2篇:《课间活动》教学设计
《课间活动》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35页《课间活动》。学习目标:
1、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场景,进一步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问题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重点难点:
重点: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计算的计算方法。
课 型:新授课(计算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课间活动时操场上真热闹!老师拍了一张照片给大家,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景图。学生可能会说:
操作上有两组同学在拔河,每组5人。操作的四个角上各有5棵树。操场两头分别升起了5面旗子。
操场上还有3组同学在打兵乓球,每组2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说一说,5X2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
师:在同学们发现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之后,能说说5X2这个乘法算式可以解决操场上的哪些问题吗?
生1: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面彩旗。生2:也可以表示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2.说一说,算一算。师:这是其中的一部分,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打兵乓球图。
生:我知道了图中有3组同学在打兵乓球,每组有2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打兵乓球?”的问题。2X3=6(人),有6人在打兵乓球。
师:思路很清晰,说得很完整。下面的这幅图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套圈图。
生:图中有3组同学在玩套圈的游戏,每组有5人。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套圈游戏。列式是5X3=15(人)。
师:回答得真好!
3.一共有多少盆花?
师:操场上除了有同学们在玩耍,还有彩旗、大树和鲜花呢!先在图中找一找,哪里摆着花?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主题图。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哪里有花。
生1:最下面有2组花,每组有5盆;最上面也有2组,但1组是5盆,一组是2盆。生2:是啊,图中的鲜花有3组是每组5盆的,还有一组有3盆。师:那该怎么计算一共有多少盆花呢? 生1:用连加5+5+5+3=18(盆)
生2:我们可以先计算出3组都是5盆的有多少盆,5X3=15(盆);再加上另一组的3盆,15+3=18(盆)。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方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进行启发引导;如果出现了,教师就予以表扬鼓励。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的乘加算式,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从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答? 生:一共有多少棵大树?5X4=20(棵)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充分的较量。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评、鼓励。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你的课件活动中找一找,有没有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收集起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间活动
5X2:表示一共有多少面彩旗。
表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
5+5+5+3=18(盆)5X3+3=18(盆)
教学反思:
第3篇:课间活动教学设计
《课间活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课间活动》。本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范畴。【标准相关陈述】
1、基于课程标准
(1)数学教数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2)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并能找出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
2、基于教材特点
本课时内容是对2和5的乘法口诀进行复习巩固,教材设计了不同形式的题目,进一步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初步灵活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基于学生实际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在第三单元初步学习了乘法,并从图上能找出有关乘法的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习方式:小组之间能较好的合作、交流与倾听,能比
较主动地探究新知,
第4篇:课间活动二次教学设计
《课间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间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场景,能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情景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教具准备:
情境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预伏铺垫
1、幻灯片出示摘苹果,让学生说出算式的得数以及运用的口诀是哪一句。
2、课件出示图片,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情境导入,自主发现。
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纷纷到操场上开始有益的活动。请认真仔细观察课间活动主题图,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把你的发现轻声和同伴说一说。
学生观察思考后,轻声和同伴交流。师: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数学信息,提出了相应的数学问题,请至少选择一个问题尝试
第5篇:《课间十分钟》教学活动设计
《课间十分钟》教学活动设计
《课间十分钟》教学活动设计
学情分析
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时存在较大差异的环节。孩子们对此比较陌生,因此我在“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中生成了“课间十分钟”这节活动。由于受到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影响,我只能带孩子们去室外和教室参观,不能让孩子们和小学的哥哥姐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选用视频展示的手段来帮助孩子们增加对小学生活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并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为孩子们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学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引导幼儿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十分钟,并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课间十分钟录像。
经验准备:“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的开展。
(作为小记者,孩子们积极搜集了很多关于小学生活的信息,对小学生活有了基本的了解)
活动过程
1.放音乐《课间十分钟》
提问导入:
(1)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2)猜猜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
2.放录像,观察小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