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的体积教学课件

2024-02-06 07:12:1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圆柱体的体积教学课件

圆柱体的体积教学课件

圆柱体的体积教学课件篇一

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

实践探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

(课件点击后出现:一个长方体的钢锭通过锻造形成一个与长方体高相等的`圆柱体模具。) 通过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物体的体积是一样的,还有什么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初步感知圆柱的体积计算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有关。]

(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怎样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高得到,我想圆柱的体积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底面积×高得到呢?)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沿着圆柱底面扇形把圆柱切开,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体的演示过程。)

我们把这相等的16块分成32块,64块,或更多,,那么拼成的立体图形就??

(学生回答: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更接近于长方体的演示过程。) 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再点击出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练一练:

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90cm。它的体积是多少?

2.判断:

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① 50×2.1=105(立方厘米)

② 2.1米=210厘米,50×210=10500(立方厘米)

③ 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0.5×2.1=1.05(立方米)

圆柱体的体积教学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用的过程。

2.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3.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

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2.(出示幻灯片长方体)这是什么体?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同样的方法复习正方体。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表示是怎样的?

[复习旧知,为后面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做铺垫]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吗?你们都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有礼物,还有生日蛋糕。

师:今天是亮亮和爷爷的生日,你们观察一下书的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亮亮的一家在一起过生日,亮亮和爷爷都有一个生日蛋糕,而且爷爷的生日蛋糕大,亮亮的生日蛋糕小。

生:亮亮和爷爷的生日蛋糕都是圆柱形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说说,爷爷的生日蛋糕,意味着什么?联系我们刚学过的知识来说。

生:生日蛋糕大,就意味着它的体积大,生日蛋糕小,就是它的体积小。

师:你们真棒!那么想不想知道两个生日蛋糕的具体大小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三、推导、论证

1.拿出两个不易分辨体积大小的茶叶筒。

师:你们能说出哪个茶叶筒体积大吗?怎样比较两个茶叶筒体积的大小呢?

让学生思考和交流。

2.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

3.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

4.师生合作。用教具把圆柱等分成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把圆柱等分32份同样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观察两次等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不同点:等分的份数越多,就起接近一个长方体。

5.同学们观察一下,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你们发现了什么?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同时板书。

生:近似长方体的底面就是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

7.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四、实际应用

1.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生:底面积和高)

2.如果已知底面积和高,你们会求圆柱的体积吗?

出示书中的例题:一根圆柱形的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学生读题,特别提示统一单位。学生自主计算后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P31页练一练1。

练一练2:理解题意,使学生理解方钢的体积与锻造后的圆柱形体积相等,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业

测量你身边的圆柱的体积并向大家汇报你是怎样测量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好?

第2篇:《圆柱体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体体积》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接受昨天学生提出的只学不会的学习方式,在黑板上分了两个区域,一个复习区域: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重点研究区域: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面对复习的问题,学生回答的很好,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当我指着长方体的底面时,学生就说,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学生对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的推导记忆犹新,这是很值得我高兴的。面对本课的重点解决问题,我满怀信心(两个复习问题的铺垫,学生会首先想起来把圆柱体按照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一样,来等分圆柱体),开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正当大家苦思冥想的时候,一只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想出来一种。又是他,每次回答问题总是第一个举手,把别人的风头都给抢去了,他是一个爱表现的学生,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思考,每次我总是压一压他的积极性。给大家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等一会再说你的方法,谁知道这个积极分子不容我把话说完,已经拿着自己的圆柱体跑到讲台上了,(哎,让我怎么评价他呢,耐不住性子啊,再稳重一些多好啊?):我是这样想的,这是一个圆柱体的生日蛋糕,我想把它横着切成一个个圆片,分给你们吃。霎时间,下面的`同学都笑了,过了一会,一个学生提问:切蛋糕,和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啊?有啊,这个圆柱体蛋糕的体积就是每一个圆片的面积乘上圆片的个数。这样解释完,下面的学生有的在笑,有的在议论,还有的再思考。我想想了,这是我该出手的时候了:你给大家解释一下,圆片是什么?圆片的个数又是什么?圆片就是圆柱的底面积,圆片的个数就是圆柱的高。

这种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因为,解决问题前,已经复习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与圆的面积的推导方法,都是为把圆柱体进行等分转化成长方体体积来推导做铺垫的。谁曾向,这种用堆的过程来说明“底面积×高”计算圆柱体体积的道理,实际是积分思想,这是要到中学才学习的,学生不好理解的,竟然跑到预想方法之前了。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啊。课堂上的精彩总是不期而至啊。试想,如果,刚开始他举手,我就像以往一样”压一压他,让他和其他学生同步思考,说不定,这个想法在他脑海里转瞬即逝,那么这个精彩的火花就不会在课堂上呈现。

由此感悟到,课堂上,要给学生即兴发言的机会,及时的捕捉学生的思维灵感,精彩就会不期而至。《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3篇:圆柱体体积练习题

圆柱体体积练习题

圆柱体积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大家知道关于圆柱体体积的练习题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圆柱体体积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

圆柱体体积练习题 篇1

一、选择题

1.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①2②4③6④8

2.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相比较,()。

①体积单位大②面积单位大 ③一样大④不能相比

3.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

①正方体体积大②长方体体积大 ③圆柱体体积大④一样大

二、填空题

1.0.9平方米=()平方分米 3立方米5立方分米=()立方米

4.5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6厘米,它的侧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3.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2分米,它的侧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4.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31.4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高5厘米的圆柱体,沿底面直径将圆柱体锯成两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圆柱体体积说课稿

圆柱体体积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体体积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柱体体积说课稿1

教学内容: 数学第十二册《圆柱的体积》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体积的推导公式,在教学时,先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圆面积的转化,由此推想圆柱的体积能否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立体图形,求出它的体积。这部分内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弄懂可以将圆柱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长方体(近似),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得到圆柱的体积也应该是它的底面积乘高。

教学目标: 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圆柱体体积教案

圆柱体的体积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体积。

2、再次培养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探索新知的意识。

重点: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和学具:教师准备课件一个,投影仪,学生准备圆柱形的橡皮1~2块。

重点包含要素的分析:

1、让学生能从知识间或图形的联系的角度想到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研究它的体积。逐渐培养学生科学的猜想能力。

2、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并且掌握转化前后两种图形各个量间的关系,也是灵活运用公式的关键。

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掌握V=SH是解决有关求圆柱体的体积或容积基础,同时也是下一步学习圆锥体体积计算的基础。

突出重点的策略:

1、回忆圆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利用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圆柱体的过程来启发学生猜想:圆柱体能切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激发学生的思维。

2、学生有前面的推测,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实物(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操作,验证猜想,探索体积的计算方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圆柱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柱体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人教新课标版《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去探究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充分利用资源、学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采用与课情、班情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自制课件)、圆柱体教具。

2、学具:圆柱体模型(土豆或者萝卜)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推导过程以及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情境导入

师手拿彩泥,把彩泥从一朵玫瑰花,揉成一个小圆球,让学生观察,并从数学角度描述彩泥的变化过程。(变化过程中,形状变了,体积没变)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讨论关于体积的问题。

(二)、师口头提问

1、什么叫体积?我们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圆柱体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体的体积说课稿

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圆柱体的体积。

因为这是首次学习含有曲面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论是思考方法,还是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上,都更加深入了一步,难度也加大了。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理解。难点是: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及相关的推论。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渗透一些关于极限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习本节课应具备的旧知识是: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2、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教学中就是要运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从而由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因此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有目的的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

2、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规律

未完,继续阅读 >

《圆柱体的体积教学课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圆柱体的体积教学课件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