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寨(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3-09 07:12:5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汉家寨(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次内容。

二、 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受其庄重、严肃、冷峻的语言风格基础上体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一、 分析课文层次及各层次的具体内容。

二、 引导学生充分探讨、理解文章“坚守”这种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从而进一步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由各名家散文风格及散文的意义引入,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

在充满诗情画意却又富含哲理的散文天地里,如果说我们在冰心委婉明丽的散文中明白了平淡日子里的无数哲理,在朱自清清丽隽永、温文尔雅的散文中体会到生活的温情,在沈从文极具地方特色的浓郁韵味的散文中了解到对生活成熟和理性的思考,在汪曾祺幽默闲适、诙谐风趣的散文中体会到大智若愚的睿智及对生活的自适与豁达,那么,今天我们将在张承志的《汉家寨》中看到些什么?

二、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1、 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及作者的行文思路,并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层次内容。

点拨:了解隔行分层的知识。

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行文思路,确定层次内容。

明确:行文思路

“走近汉家寨”--“走近了汉家寨”--“离开汉家寨”

2、课文层次:

(1)“走近汉家寨”,主要写汉家寨地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空寂、苍凉、荒芜、残酷。

(可通过抓住“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及“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等作者主观感受的语句,感受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2)“走近了汉家寨”,主要写了在汉家寨的所见所感--神秘、隔绝、真实、坚忍。

(可通过“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及“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家寨所体现出来的“坚守”精神。)

(3)“离开汉家寨”,主要写了作者离开汉家寨时的感受和离开汉家寨之后思想的变化--遗憾、不舍、回忆、坚守。

(可通过“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凉峰和干沟裸谷相映衬,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及“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进一步感受汉家寨体现的“坚守”精神对作者的影响。)

注:因为最后一部分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点,因此这部分要让学生集体朗读,反复品味,最好留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品读。

第二课时

一、 探讨与拓展

(说明:这个环节是学生活动,在第一课时结束后,留下探讨与拓展的话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现。)

(1)“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可见汉家寨对作者影响深远。那么你认为对于作者来说汉家寨给予作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2)“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作者说“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你认为这个作者坚守的“什么”会包含哪些东西?

(3)文章还有哪些描写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的感受。

课下上网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张承志的作品、生平及其写作背景和创作初衷。

二、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五。

第2篇:《汉家寨》教案(语文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品味语言,体味景之荒凉、死寂。

2.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3.理解文本中“坚守”的内涵。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对文本重要信息的捕捉能力。

2.培养学生品悟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所颂扬的“坚守”精神。

德育目标:

渗透人文精神,思考“坚守”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探讨文本“坚守”的内涵。

教学难点:

难点之一:对汉家寨人在荒凉中“坚守”的理解。

难点之二:对作者的“坚守”的理解。

教学时数设计为1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了解作者,查找相关资料。

2.熟读全文,把握文章中景与人的特点。

一.导语:在西域的大漠戈壁中有一种树坚强挺立,茫茫风沙它不屈茁壮,根扎沙漠深处,寻找含水的土壤,头顶炽热的太阳,活出生命坚强,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这就是西域胡杨;在塞北的戈壁滩上同样有一种人傲视风沙吹袭,他们同狂风对抗,同黄沙较量,逆境中坚强生存,没有鲜花娇艳,没有绿树青苍,注定与寂寞长相伴,但他们却在那儿固守了千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他们就是汉家寨人。今日就让我们随同张承志先生一起走进这塞北的汉家寨吧!

二、理清课文思路。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看一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题目是“汉家寨”,所以文章是紧紧围绕汉家寨展开的,第一部分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汉家寨所处的大的环境背景。第二部分写进入汉家寨的所见所闻,第三部分写离开汉家寨时作者的感受以及汉家寨对他以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用幻灯片显示文章结构图)

三、课文分析

1、第一步:读景

⑴在走近汉家寨的路途中,作者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请找出这部分中能很好地表现自然景观特点的词语)

特点:空旷、空寂、贫瘠、苍凉、荒芜、恐怖……

(2)通过大家的分析和品位,在我们的面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一片贫瘠、苍凉、空寂、恐怖的千里戈壁。作者好像正在画一幅巨大的风景画,画的背景是贫瘠的天山南麓,是空旷孤寂的千里戈壁,在这样苍凉的背景中,作者将会给我们勾勒出怎样一个汉家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的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请同学们找出一个词语,能够补充完整幻灯片上的这个句子:“汉家寨是一块()”,大家要注意,这个词要能够概括汉家寨生存环境的特点。

生:汉家寨是一块绝地。

师:哪些内容可以表现出汉家寨是一块绝地?

生:这一部分的第二段,“汉家寨只是几件破泥屋”,还有,也是这一页的倒数第二段“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这些都表现了这里是非常荒凉贫瘠的土地。

师:大家注意这些景物的一些修饰词语,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无人烟的”“无植被的”,表现了环境的……

生:寸草不生、贫瘠。

师:这些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

生:自然环境。

2、第二步:读人

问题设计:

(1)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作者看到他们之后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老人:摇摇头“微微”摇头不动“无言”(饱经风霜木讷迟钝不回答来者的提问) 

人物

小女孩:“一动不动”“黑亮的眼睛”“凝视”破红花棉袄 汉人服饰 (天真好奇)

师:没有任何语言,没有期待中的热情,作者的到来也没有引起躁动和不安。

所思:“这里一定还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第三步:读精神“坚守

⑴汉家寨人的坚守

师:在汉家寨,自然环境是贫瘠、荒芜的,人的生活是贫穷的、与世隔绝的。所以,作者把这样的地方称为“绝地”。这样一块绝地,铁渣堆里长不出一粒庄稼,方圆数百里内,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然而他们竟在这种贫穷、孤独、无助中一代代的延续着生命,我们一方面要佩服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家寨周围有三条巨大的戈壁通向远方,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开始新的生活,永远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呢?他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

生:有一句话:“生于斯,长于斯”,汉家寨的人之所以想守住自己的家乡,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故土的依恋以及对于的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这正是一种绿叶对根的情谊。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有四点,第一点是,这里已经是他们的家园,所以他们有一种守护家园的责任感。第二点是他们要让他们的文化、他们特有的文明传承下去。第三点是因为他们有坚强的意志,所以能守住这片家园。第四点是,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哪怕这里的土地是这么的贫瘠,这里的生活是那么的困难、与世隔绝,他们也安于现在的生活,不会过于奢求。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思路很开阔,其中提得最多的一个概念就是“家”,汉家寨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不管它是贫瘠还是富饶,不管它是美丽还是丑陋,都不忍舍弃。另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们要坚守祖先的信念、传统、生活方式。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请大家给坚守下一个定义。汉家寨是多么的贫瘠、荒凉啊,但是他们始终守在这里,通过这种行动我们来分析,坚守是什么意思?

师:坚守在字典里,是坚决守卫、不离开的意思。无论外界的环境怎样的恶劣--外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始终守护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坚守。

师:文中作者两次提到穿破红棉袄的小女孩,这是为什么?小女孩又是代表着什么?

明确:女孩虽然稚嫩,但终究给了这块土地生生不息的繁衍的希望。汉家寨人坚守生存的理想、信念和行为给现代文明中的人予强烈的震撼和鼓舞。作者用红色给文章深沉悲凉的氛围营造一点亮色,使全文的格调慷慨悲壮但不至于伤感。

小女孩不仅是汉家寨在如此恶劣自然环境坚守生命存活,对生命尊重的证明,还是汉家寨未来生命延续的希望。

 师:我们读懂了“坚守”,也就读懂了“汉家寨”。

⑵作者的坚守

 师:有的地方即使我们去了百次千次,也对它毫无印象,有些地方去过一次就会让你终身难忘,那么对于作者,汉家寨属于哪一种呢?

当作者离开汉家寨之后,汉家寨对作者未来的人生之路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并找出能够表现作者对于汉家寨的感情的句子。

生:“我强忍着心中的激烈,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起我永别了汉家寨。也就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

师:为什么无论作者到哪里,即使是在国外,还会倔强地回忆起汉家寨呢?

生:他回忆的不只是这块土地,更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所给他的一种坚忍不拔的坚守的精神。

师:说的很正确,汉家寨那种坚守的精神感染着作者,作者要从中吸取力量,要永远把“坚守”放在心中。

师:大家回过头来看49页第二部分的23两段,作者说“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那么作者面对人生的选择时他的答案是什么呢?

明确:面对不能确定的人生选择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应该像汉家寨人一样选择坚守。那么作者的坚守是否和汉家寨人一样,也是对于家园和传统的守护呢?请同学们看一张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朗读)

 生(朗读):近年来,文学界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许多作家的创作中都出现了“商品化倾向”。张承志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未介入任何商业性创作的少数作家之一。张承志说:“我只是一个作家。我永远不是走红的文字商品的贩卖者,永远不是流行思潮顶峰的泡沫。我独立地表达而已。”“我希望自己的文学中,永远有对于人心、人道和对于人本身的尊重;永远有底层、穷人、正义的选择;永远有青春、反抗、自由的气质。”“哪怕再难,也要坚持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判,这是我在自己的微渺作品中一直坚持的。” “当你们感到愤怒的时候,当你们感到世俗日下没有正义的时候,当你们听不见回音找不到理解的时候,当你们仍想活得干净而觉得艰难的时候……请记住,世上还有我的文学。”

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总结一下,作者所坚守的是什么?

生:作者坚守的是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判。

师:作者坚守着知识分子的良心,其实也是在坚守着纯洁的文学,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四)课题延伸

师:在汉家寨,作者找到了人生的答案,离开汉家寨,作者开始了他坚守的精神之旅,那么我们呢?我们该坚守什么?

 师:作者为了追求高洁的人格以及纯洁的文学,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汉家寨人为了坚守自己的家园和祖先的生活习惯,放弃了外面美好的世界,有人认为他们很傻,他们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自己,就会换来舒适的生活,请大家讨论一下,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坚守”还有没有价值?

 师:我们这个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大家都信心百倍地向着现代化目标前进;但是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眼中只有金钱,拼命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理想主义失落,没有生活方向和目标;有的人媚权媚俗,或者眼中只有“西方”。因此,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的确需要在物欲横流中坚守道德,在庸俗泛滥中坚守高洁,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理想,在尔虞我诈中坚守诚信,在“崇洋媚外”中坚守民族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我们做人的尊严,才能守住民族的灵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作者倡扬的“坚守”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与“发展”的观念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那么大家想一下,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坚守一些什么东西呢?

生(自由回答):学习、个性、理想、真诚、人格……

师: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领略了天山南麓千里戈壁的苍凉,感受了汉家寨人在绝地中的坚守,当我们和作者一起离开汉家寨时,那种坚守的精神已经在我们心中扎根了。

生活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但是同时,有一些东西是要始终坚守的,比如正直、真诚、善良等美好的人格,比如诚信、尊严、理想。中华民族靠着坚守的精神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雨,希望同学们也以同样坚守的精神延续我们民族的血脉!下课。

联系

第3篇:《汉家寨》教案之二(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之二

一、《汉家寨》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惜墨如金地描写人物--而深刻的主题便蕴含在描写之中,在言外,耐人咀嚼。遗憾的是,却有不少中学生读者对如此美文妄加褒贬。有的说:作者被洗脑了,写出这篇荒诞的作品,用混乱的视象与病态的想象,充斥读者理性的头脑。有的说:景物描写所用篇幅太多了,作者似乎在卖弄自己的文采,故意写得极晦涩。对这篇散文的阅读,将使慧心犹在的学子明白:一篇有诗意的散文,才是上乘的散文;一个品得出诗意的读者,才是有品位的读者。

二、这篇散文主题深刻,足以振聋发聩,惊世警人。“坚守”的主题,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于不毛之地中坚守着生存,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有人在物欲横流中坚守着清贫,有人在庸俗泛滥中坚守着高雅,有人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着理想,有人在“游戏人生”中坚守着作为,有人在“众人皆醉”中坚守着“独醒”,有人在急功近利中坚守着“治本”,有人在“全盘西化”中坚守着民族精华……对这篇散文的学习,将使良心未泯的学子思考与选择正确的“坚守”,从而使自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汉家寨》教案之二(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之二(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7篇)由网友 “玫瑰色的你”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汉家寨》教案之二(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汉家寨》教案之二(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之二(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之二

一、《汉家寨》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惜墨如金地描写人物--而深刻的主题便蕴含在描写之中,在言外,耐人咀嚼。遗憾的是,却有不少中学生读者对如此美文妄加褒贬。有的说:作者被洗脑了,写出这篇荒诞的作品,用混乱的视象与病态的想象,充斥读者理性的头脑。有的说:景物描写所用篇幅太多了,作者似乎在卖弄自己的文采,故意写得极晦涩。对这篇散文的阅读,将使慧心犹在的学子明白:一篇有诗意的散文,才是上乘的散文;一个品得出诗意的读者,才是有品位的读者。

二、这篇散文主题深刻,足以振聋发聩,惊世警人。“坚守”的主题,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于不毛之地中坚守着生存,其实,它在我们的

未完,继续阅读 >

《汉家寨(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汉家寨(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