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制度改革_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1.收入分配公平的判断依据应当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经济领域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缩小收入差距、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靠发展,二靠改革。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在发展中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判断依据还是要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如果我们实行的分配政策能够迅速发展生产力,那么这样的分配就是公平的,可以说效率就是公平,公平是为了效率。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分配。社会的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这四个环节中,如果分配环节扭曲,社会再生产的其他过程也会随之扭曲。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成果不断向少数人手里集中,而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收入水平无法随着经济发展而相应提高,甚至可能下降,这样就会导致生产规模与消费规模不对称,有可能发生经济危机,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病。
2.初次分配应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从正义的角度说,作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首先社会要尽可能保证“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使人们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劳动就业。在我国,由于收入差距大,加上法规不健全,劳动者教育和就业的起点就不一样,公平竞争也很难做到;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依据是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或者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贡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由于对收入分配认识上的偏差或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存在诸多不公平的分配现象。如在一些单位仍然不同程度地实行着平均分配,不同岗位劳动者的收入未能充分体现岗位特点和贡献大小;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合同工和正式职工工之间收入分配中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同样的劳动岗位和劳动贡献得到的是不同的收入;由于行业垄断,不同行业劳动者收入差别较大;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甚至凭借手中的权力使分配过分地向自己倾斜,与普通职工和技术人员的收入差距悬殊。这些都导致了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⑤作为点睛之笔的“社会主义”应该主要体现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上。而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从所有权来看,在国有企业中,劳动者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虚位的因而是残缺的,他既不能通过“用手投票”约束使用者,也不能“用脚投票”转让所有权,因此资产的收益性对劳动者来讲是不具备或不完整的。在我国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资本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劳动力在要素市场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以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的非熟练、非技术劳动力的劳动报酬更是被压低到极限,并且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长期处于被资本剥夺的境地。加上我国的工会组织形同虚设,新的《劳动法》现实中很难推行,致使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远远低于其价值,更谈不上“按劳分配”。
3.再分配要关注解决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也开始市场化、产业化,市场经济的两极分化使这些问题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低收入人群尤为突出。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们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这种资源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触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教育乱收费、医疗乱收费、商品房的价格居高不下等。以“按需分配”为基本原则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尽快地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向广大人民群
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劳动就业、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会大大增加社会生活的安全感和公平感,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4.加大伦理建设力度。十七大制定了“提低、扩中、调高、打非”的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原则。“提低、扩中、调高”虽然属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但如果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运用遗产税等税收手段调节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这本身对伦理分配有积极的作用。而“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这能有效限制伦理分配中“恶的分配”。通过严格执法,对偷税漏税、侵吞公有财产、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收入依法取缔和惩处,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消除垄断利润,能提升广大群众的公平感。
我国社会目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期。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缺失已经触发并加剧了很多社会问题,如像“三鹿奶粉”折射的食品安全问题、山西“黑砖窑”、“黑煤窑”反映出的劳动安全问题、上海“楼脆脆”代表的豆腐渣工程以及诚信却失、贪污腐败问题等等这样一些令国人颜面丢尽的丑闻。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我国伦理道德建设,形成适应转型时期的新的伦理道德架构。社会转型时期,强势群体的普遍道德感和责任观是解决众多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大众道德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强势群体道德责任意识的影响。通过伦理道德建设,实施诸如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组织各种对贫困地区和个人捐献、馈赠活动等,不仅能缓解因贫富差别带来的社会矛盾,而且能弘扬爱心和社会文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分配制度改革(整理12篇)由网友“三年二班邱小冬”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分配制度改革,欢迎大家前来参阅。篇1:论国有保险公司分配制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可以概括为财富的创造与分配的互动过程,财富如何被创造与分配,是社会进步水平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国民收入作为财富“流量”的概念,如何......
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摘要:分配制度改革是确保人民生活水平能够不断提高的制度保障,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在缺少效率的分配制度下生产力得不到优先发展,资......
新十年中国社会公共政策方向——“十八大”之后中国的分配制度改革班级: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姓名:孙婷学号:11251102123近期有个非常热点的词就是关于“分配制度改革”。“......
学界争论如何改革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收入分配制度如何改革,目前学界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把初次分配作为改革重点;另一派认为,着力点应放在二次分配。 厉以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