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_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代码:Z0305010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学时数:总学时72 学分数:4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社会工作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一、说明部分
(一)课程性质
《社会工作实务》是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本课程主要基于社会工作原理和方法之上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
本课程是培养具备“爱众亲仁”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技能,能及时回应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社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人群提供直接的专业服务,并藉以专业的服务提升社区管理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社会工作人才。
(二)教学目的①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方法和技巧。
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具备及时觉察社区居民的问题和需要,并对之进行预估与计划,选择合适的介入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帮助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
③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社会工作“爱众亲仁”“助人自助”的工作伦理的认同更深入,并能自觉地去运用。
(三)教学方法: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讲解、课堂讨论和辩论、与外部机构实务工作人员的学习和交流。
(四)考试方式 :闭卷与随堂考查相结合,以闭卷为主;期末考试占70%,平时作业30%。
(五)教材: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 编写(2010),《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含义、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重点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基础(2学时)
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含义。
2、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3、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2学时)
1、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2、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2学时)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1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步骤或每个阶段或步骤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技巧,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第一节 接案(2学时)
1、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2、接案应注意的事项。第二节 预估(2学时)
1、预估的目的和任务。
2、预估的基本步骤。第三节 计划(2学时)
1、服务计划的构成。
2、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3、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第四节 介入(2学时)
1、介入的分类。
2、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第五节 评估(2学时)
1、评估的目的。
2、评估的方法。
3、评估应注意的事项。第六节 结案(2学时)
1、结案的任务。
2、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儿童需要、儿童问题、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和特殊整合方式。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2学时)
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2、儿童的需要及问题
3、儿童社会工作基本要素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学时)
1、宏观层面: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促进儿童的养育;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开展儿童家庭服务;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2、微观层面: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救助;对孤儿、弃儿的救助;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
1、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个别谈话;咨询服务
2、儿童小组工作
3、儿童社区工作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青少年需要、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2学时)
1、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
2、青少年的需要有哪些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学时)
1、青少年个案
2、青少年小组工作
3、社区工作
4、整合性运用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
1、三大方法的运用
2、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老年社会工作、老年人的需要、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2学时)
1、老年人的特点
2、老年人的需要
3、老年社会工作目标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学时)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与情绪问题
3、精神问题的解决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5、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
1、老年个人家庭工作方法
2、老人小组工作方法
3、老年机构照顾
4、老年社区照顾
第六章 妇女社会工作(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妇女的需要、妇女出现的问题、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
1、妇女的需要及问题
2、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
1、针对特殊困难女性服务内容
2、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社会工作内容 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
1、个案方法
2、小组方法
3、社区支持网络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残疾人需要、残疾人问题、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
1、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
2、残疾人的需要及问题
3、残疾人的特点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
1、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2、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
1、社区康复模式
2、社会康复模式
3、职业康复模式
第八章 矫正社会工作(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矫正对象特别是违法犯罪人士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掌握这一工作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价值观,学会运用矫正社会工作的方法。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
1、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2、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3、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4、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
1、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2、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3、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4、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主要方法(2学时)
1、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2、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九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问题和特点,明确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特点以及内容。掌握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方法,服务于正在服役或已退役的军人。
第一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
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
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
4、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二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2、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3、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
4、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
5、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
6、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
第三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
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各领域需掌握的共性方法
2、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的介入重点
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
4、军休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 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什么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依托社会救助制度和政策,面对生活困难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展开以济贫、解困、扶危等救助活动。掌握面对不同救助者采用不用的救助方法。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述(1学时)
1、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2、社人求助的基本程序
3、社会救助的特征
4、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5、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6、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
1、以反贫困为主的基本生活求助
2、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3、灾害求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
1、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2、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3、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特征和假设,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学会运用方法解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
1、家庭社会工作
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 家庭社人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
1、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3、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
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
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2、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3、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 第十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校社会工作的涵义、要素和功能,学会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学校中,如何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的有机连接,需要在学习中联系实际认真体会。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
1、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
2、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位
3、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与功能
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
1、针对学生一般的学校社会工作
2、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3、结合家庭与社区的力量,开展学校社会工作 第三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2学时)
1、抗逆力的理论与方法
2、个案管理方法的组织与运用
3、团体辅导方法的组织与运用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灵活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可以通过实践将所学内容深刻体会。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
1、社区的含义
2、社区社会工作的定义
3、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4、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
1、社区服务
2、社区就业
3、社区治安
4、人民调解
5、社区卫生
6、社区教育
第三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
1、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
2、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十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特点,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其方法,学会如何在医院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精神健康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
1、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
2、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3、对健康与疾病的理解
4、医务社会工作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
1、医院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2、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
1、医院社会工作主要方法
2、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3、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参考教材及图书资料:
1.库少雄 主编(2002),《社会工作实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童 敏 主编(2008),《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美)内廷等著,刘继同,隋玉杰等译(2006),《宏观社会工作实务(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朱眉华,文军 主编(2006),《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工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政治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个案工作》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个案工作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课程类型:必修课开课时间:第三学期或第四学......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大纲一、课程名称: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二、总学时:48学时三、学分:3学分四、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着重讲授国际......
环境中的人视角(代表解释问题个人原因论和社会处境论观点,强调个人与环境相互影响,一方面个人行为心理产生具体环境,另个人是有认知能力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生活)优势视角或称能......
社会工作实务一/(一)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可采取以下策略: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价值的肯定。高龄老年是老年人群......
- : 题号:1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是b、斯金纳题号:2 青少年是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一个人生阶段,年龄在b、14-25岁题号:1 社会工作督导最重要的功能是选项: d、教育功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