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_北大荒的秋天免费
北大荒的秋天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北大荒的秋天免费”。
《北大荒的秋天》第一课时
设计概说:《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既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又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感受景美来体验情美。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客观景物所带来的物境之美,通过理解、想象感悟主观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创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我来考考大家:(师板书“荒”字,看老师写“荒”这个字。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什么都没有,注意中间是个“亡”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能给“荒”组个词吗?(“北大荒”、荒凉、荒芜、荒无人烟„„)
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那么今天的北大荒是什么样子的呢,想知道吗?(板书:的秋天)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
(设计意图:“北大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导入课题时层层深入,先从字面上理解“荒”的意思,再来想象北大荒原来的样子,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今日的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东北的“大粮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出示词语: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自由读,指名读。正音,释义后齐读。
2.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交流后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快速浏览,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指名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
(设计意图:总分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对文本的初读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预设一:感受原野之美
1.课文哪一段写了原野的景色,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预设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
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这里的“铃”指的就是豆荚,大豆摇铃摇来什么?(丰收、喜悦、快乐、财富)
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
(2)预设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
我们书上的插图就画了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
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
4.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
5.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点击变红:燃烧)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5.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师生合作按总分结构读。
6.真不愧是东北的大粮仓啊!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一般地都是用所有者的眼光去看自然,他觉得大地上的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与欢乐相连的。”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劳动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学中透过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点。)
预设二:发现自然之美。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1)“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流云有哪些颜色?那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什么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个句子挺长的,谁能读好?课件帮助断句出示,指导朗读。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师范读
指名读,指导读好这个句子,注意顿号的停顿和“转眼间”这个词语的指导。
(二)北大荒的小河
1.静之美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美妙,而那儿的小河又别有一翻情趣。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理解“如同”。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默默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静的美,指名读、指导朗读。
2.动之乐
(1)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它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
出示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小鱼多调皮,它顶着水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点击变红:顶
漾)漾在这里指什么?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此时随着水波荡漾的还有我们的心情,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波一圈一圈漾出去。
(2)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
3.动静相宜
(1)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2)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板书:动静相宜)我们一起来读。
(3)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写景文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情与景之美是通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推敲、比较进入文章的意境,从而来理解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语言、品味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五.拓展延伸 小结板书: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锦、小河动静相宜、原野热闹非凡,其实美还不仅仅局限于此,出示句子: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理解“草甸子”读好“沉甸甸”
那么多的美景,你能不能用总分结构的方式,以“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为总起句来写一写。(可以是书上提到的,也可以是你想到的。)
总结: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也让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设计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的特点,根据课文特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感受北大荒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凭借课文语言、图片等体会美、感悟美的能力。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情感,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俗话说,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师出示课件)
2、(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这一课了,现在,大家能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北大荒。
3、作者用了哪一句话来赞美北大荒。
4、(师出示课件)生齐读。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天空美
2、自由读,说说: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过一样的干净,想看看吗?
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看好老师要变魔术啦,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什么?(出示课件)(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
4、这样的天空你感觉怎么样?是啊!这哪里是天空,简直像是什么?
5、师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6、(师将“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擦去)让你来写,你怎么写?
(二)学习 小河美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请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群小鱼()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理解“清澈”,提问:把小河比作什么?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反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感受原野美
1、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见课件),学生自由读。
师:作者写“天空”抓住色彩,写“小河”抓住清澈,写“原野”抓住什么来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朗读讨论“原野热闹非凡”一句:“非凡”,什么意思?“热闹”原是形容什么?课文中形容什么?此句在自然中有何作用?
朗读,找出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比喻句。把什么和什么当做人来写。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赛读,体会“热闹非凡”,体会农民对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小结,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大豆、高粱、榛树叶子”,具体描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四)学习 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草甸子”、“茫茫”、“沉甸甸”。茫茫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渗透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五)读课文,悟情感,教师问:作者是那样地熟悉北大荒,热爱北大荒,你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种情感来?把这样的语句读一读。练习朗读和背诵。
三、总结
北大荒不仅景色美,更重要的是为祖国奉献了那么的宝物,所以作者最后强调:(师出示课件)齐读。
让我们配上音乐有感情的来朗读全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小练笔:(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写一段话)一下课,操场就热闹起来了。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以“疑”为主线,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生疑”开始,让学生的“释疑”过程在阅读中进行,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存疑”中延伸。我还采用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以“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读书活动中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我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因为学生不注重观察实际生活,对农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在阅读过程中未能体会出其中的“欢快”的感情。课后通过查询,我发现“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后分角色表演”的办法很是有效的,我感觉到: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
不过在本课教学中我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引导学生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评价学生这几个方面做得不够好。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一、情境激趣,导入课题1、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显示若干图片(北大荒在解放前的一组图片)。 师:设问: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由交流。(这里太荒凉了,那里......
《北大荒秋天》说课稿......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案例分析2017.12.31 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课题】三年级语文 【教材解析】《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赣榆县柘汪小学 牟菲菲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兼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