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考试试卷答题情况分析报告_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一模考试试卷答题情况分析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一模考试试卷答题情况分析报告

桓台一中 高三语文组

(一)卷一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重新涂卡分析发现,卷一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是第2、4、6、10题,其中第4题出错率为82%,第10题出错率超过87%。出错原因具体分析:

第4题,词语使用题。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和成语意思辨析。出错学生多数选择B项,分不清“奏效、生效”两个词的意思和用法。这两个词的辨析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素辨析法,对这种方法学生在考场上还不能灵活运用,导致判断出错。

第10题,文言文阅读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题。此题出错的学生绝大多数选择了D项,两个“其”的用法,一为“那”,作指示代词,一为“他的”,做人称代词,学生不能结合原文上下文进行分辨,所以认为两者相同,导致判断失误。

第2题,字形题。这个题出错说明学生在字形积累上还做得很不够,连简单的“喝彩”都掌握的不好,二轮复习查缺补漏一定要将字形尽量做到全面记忆和掌握,这也提醒学生不能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第6题,社科文阅读第一题,考对概念的理解,这个题出的很隐蔽,学生没有将选项的解释与原文仔细比较。如果仔细,就可以发现,原文表达的与C项表达的意思是有细微差别的。就是那些平时做题马虎,没有好习惯的学生在这里跌了跟头。

(二)第四题答题情况分析:

13.文言文翻译,总体得分不高,(1)(2)小题答得较差,第(3)小题情况较好。第(1)小题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把“俄而”翻译成“不久”“过了不久”,很多考生翻译成“一会儿”了。另外“由是”没有翻译成“因此”或“因为这”,此题大部分学生得到2分或1分。第(2)小题的主要问题是“每”“辄”“克”这3个词语没有翻译准确,因而这个小题丢分最多。在翻译前,应把各句还原到原文中,然后结合上下文,再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重要字词释义,力求准确、全面地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4.诗歌鉴赏,是第四大题答的最差的一个题。问题有,一是不会知人论世,不了解陈子昂这位初唐诗人,想当然地把诗歌里的“恨”解释为“国破家亡”的家愁国恨以及“怀才不遇”之愁恨;二是看不懂这首诗,无法明确首联的“孤征”是本诗的诗眼,全诗都是围绕着“孤征”来写的。理解出了偏差,因而回答的就五花八门;三是不明确答题套路,不会准确答题,没有做

好系统训练或者是欠缺这方面的答题技巧。如第(1)小题鉴赏第二联,很多学生不知道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一下这一句,而且这段话尽量用文学性语言来生动传达,然后再指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或传递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考生大都是乱答一气,尤其是写作手法很少有人答准确,答“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为下文作铺垫”的比较多。同样,第(2)小题不能结合全诗去分析,说明考生既不认真审题,不按照要求去做,也说明平日训练答题缺少规范训练。

15.选(2)(3)(4)的较多,说明对第(1)小题孟子那句话不熟悉。总的问题是:一是不严格按照要求做,4个小题都选了,选得都不全,结果阅卷老师只看前3个,得分不理想,原因是掌握的不牢靠,想投机取巧;二是名句掌握得不理想,答得对的仅有三分之一,还有能够背上来,但写不出来,因而错别字特别多,这是以后复习要特别注意的,错的最多的是是这几个字“矩”——“距”,“樯橹”——“强虏”,“骤”——“昼”等。

(三)第五大题答题情况:

第16题:爱心提示语的“得体”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有“称谓语”和“感谢语”,要写出提示的对象和对提示对象配合的感谢。而这两点大部分考生写不出或写不全,思维和表达不够周全。二是“提示语”不要太生硬,要说得温馨、坦诚,要说得合乎情理,要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考生在这方面的表述有些不到位。

第17题:本题的压缩最佳方案是选用单句表述,两个单句也行。评分时执行的方案是陈述主体“璇宝奖牌“璇宝”的内在特点“理念”“中国文化特色”各占1分,计3分;外在特点“造型((样式、外形)和图案结合”占1分。考生可表述成两个单句:璇宝奖牌+外在特点,璇宝奖牌+内在特点。

第18题:填入的语句要想做到“恰当”要考虑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上要出现带“是”的暗喻和带“仿佛”的明喻,内容上要和后面的句子相反相对,和“缓缓”相对的词语,比喻的内容要合乎情理。考生在形式上注意了,比喻有些牵强。

(四)第六大题答题情况:

本次选考题文学类阅读是一篇季羡林写思乡的散文,实用类文本是记艾青的传记。有七成学生选择第一篇,三成选择第二篇。从得分来看,散文平均得分略高于传记的得分。具体分析:

《月是故乡明》:

第19题考查分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考点,本题答题要点是: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引出

下文写水和故乡或是引出下文作者对童年趣事的回忆。这一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到4分。第20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这一题是送分题,几乎都能拿到满分。

第21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考点,多数学生能够答出:思乡、有苦有乐,但答不出思乡之情是一种浓郁的情感,随时光的流逝,生活苦中有甜的信息点。所以这个题多数学生只能得2——3分。

第22题考查表达技巧考点,应先点使用的手法(当然不是一种手法),然后分析手法,最后联系思想情感。但是学生不能按照这一步骤来分析,让阅卷老师到处找得分点,一些该得的分因为思路不清楚得不到。

《艾青评传》:

第19题考查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绝大多数学生答不出荣幸和感动两种情感,只能答出艾青认为自己只做了一点成绩,人民却给了他很高评价这两方面,所以本题十分相当严重。

第20题考查对文章3、4段内容的概括,本题是送分题,基本是满分。当然个别同学看不到题目中的提示信息——思想成就,答题就偏了。

第21题考查文章第5、7段的理解和概括,与上一题相类似,学生必须看到题干中的“美学的胜利”即艾青诗歌在艺术方面的成就。

第22题考查文章关键句的理解和分析。此题得分偏低,失分原因是学生不能挖掘“太阳、火把、诗”在本句里的深层含义,即温暖、光明、永恒、激励,另外,作为最后一题对整篇文章主旨的考查,学生想不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对艾青的崇敬之情和高度评价在最后的关键句里也有所体现。

问题反馈:

1、学生对问题的设题角度和相应的答题步骤掌握的不熟练。

2、在回答问题时,用单词说话或仅列条目,回答不完整。

3、无用的信息写的太多,答不到点子上,还扰乱了阅卷老师的视线,影响阅卷老师寻找得分点。

(五)第七大题阅卷情况:

作文题:本次作文一个为命题作文,一个为材料作文。两个题目,从审题立意立意角度来看,考生只要细心分析就不会跑题,难度适中;从思想意义角度来说,既能够让学生施展自己的个性(第二个题目),又可以让学生“有据可依”(第一个题目)。从考生选择的角度看,选择第一个题目的大约占到了70%,考生选择了容易行文的题目。

具体分析:

一、关于命题作文“清醒”

鲜明精炼的观点句:

①人至清则无敌。

②心清而人自醒。

③古语:知足者,常乐也;我说:清醒者,亦常乐。

④清则明,醒则智。惟有清醒,方能一路前行。

关于命题作文“清醒”的辨证的深刻段:

清醒是一种状态。完全糊涂的人,是病人;完全清醒的人,是圣人。

我们一般人,都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糊涂少一些的人,就叫做清醒的人。所以,人生成败取决于:机会降临时你是否清醒,面对选择时你是否糊涂。

对中学生而言,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是要明辨是非,坚守自我,面对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要能分辨什么是美与丑、什么是好与坏、什么是高尚与庸俗等等。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与社会,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没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度,也许我们永远只能是昏乱的俗人。关于命题作文“清醒”的新恰当深刻的素材:

①**中许多人糊涂了,疯狂了,许多人变色了,变质了,但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却是清醒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许多清醒的革命家,开国元勋都被错误地打倒成阶下囚,但周恩来始终是清醒的。他有时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采取一些违心的行动。有时采取了一些违心的行动,恰恰是起到了保护作用。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无奈的,但历史会证明一切,历史会谅解一颗伟大的人心和崇高的人格。

②罗京把清醒留给自己

不少观众说,从来没有看见罗京笑过、激动过。罗京说:“我的职业决定了从我嘴里出去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笑的事情。新闻要求有一个常态,要有相对的客观,所以我必须保持冷静的态度。其实让我激动的新闻有很多,毕竟我们是做新闻节目的,新闻就是见证历史,这么多年,我们国家发生很多重大的事情,我都见证过,甚至很多都是参与者。这些历史事件虽然给我很大的震撼,但我在电视屏幕上代表的不是我个人,代表的是党和国家,因此我一方面要感染别人,同时又要保持一份清醒。”

二、关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以“走路”来比喻人与人(国与国)间的交往。材料已经提供了文章的立意,分三种情况,但不管那种情况,都应当注意“结果”,即:

“一个人独自行走”,“走得更快”;

“多人结伴而行”,“走得更远”;

“独自行走”,不一定“更快”;

“结伴而行”,不一定“更远”。

行文过程中应当注意写出“独自行走”或“结伴而行”的“结果”。

然而有的考生只写“走自己的路”或“大家一起走”,而对于“更快”或“更远”的比较却写不出来,因此有很多文章在“切合题意”方面做的不够好。

三、值得借鉴之处:

1、文章结构清晰,学生有自己的写作方式,能够在考场上“轻松成文”。

2、语言较有文采,修辞手法多运用排比、引用,使文章看上去很丰满,有血有肉。

3、材料比较新颖,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如有的考生选择了威尔第、米勒等名人事例,可见学生的个性化事例还是准备比较充分的。而有的考生注意挖掘试卷素材,将“山寨文化”写进作文,而且恰到好处。

4、字数多在1000至1200字之间,内容很充实。

5、同学们的书写很工整,也很认真,卷面给人的感觉很好。

四、问题反馈

1、平淡的叙述语言,通篇像在拉家常,行文语言不够精炼。

2、部分文章事例陈旧,司马迁、屈原、项羽在所阅文章中比比皆是。

3、作文模式化严重。

“清醒是一种智慧。清醒是一种境界。清醒是„„,清醒是„„。”“***,你„„,***,你„„”等形式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出现,形成了“视觉疲劳”。这与考前的“硬性”训练有一定关系。

4、套作现象时有发生。有些考生将“武则天摄夫、溺子、宠张„„”等文字大段大段地“引用”效果不好。有些考生不分青红皂白,将“学会坚强”“不走寻常路”等现成的文章照搬进来,看来只是为了充数。

5、部分考生将两个题目混合起来写,“不伦不类”。

6、命题作文改题目,审题意识不强。

7、部分试卷涂改严重,卷面较乱。

2009.3.15

一模考试文综试卷分析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学科试卷分析一、考试概况本次考试组织严密,监考认真,评卷一条龙,全部是教师亲自评卷,反映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二、试题基本情况及......

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一模考试质量分析这周过得好快,一转眼,又到周五了。本周三,xx市教科所数学教研员邱xx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模考试质量分析,感觉受益匪浅。他的分析,很多是我们平时发现了但是没有总结......

一模考试任课教师分析

汽车三中2009届长春市第一次模拟考试班级质量分析提纲(科任教师)1、本次考试,所担任班级的学生整体情况如何?(按班级类别分析)一班:整体很好,但班级内两极分化严重,100分1人、90—100......

中考英语一模试卷分析

2018年中考英语一模考 试 分 析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本次一模考试的一些看法和分析,不到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指正。结合我校......

高考英语一模试卷分析

2014高考英语一模试卷分析(一)完型和阅读:本次海淀试卷难度系数与13年高考最为贴近,文体依然是记叙、议论、说明和应用四种,完型阅读选项基本在文本中可以找到出处和依据;而西城难......

《一模考试试卷答题情况分析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一模考试试卷答题情况分析报告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考试试卷 情况 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考试试卷 情况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