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研究_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21.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研究
---写作提示:本题不要写成中间业务。需要搞清楚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区别;要多写现状,多分析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摘要
本论文首先系统的介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分类、来源、发展趋 势和特点。然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的开展情况从品种和数量两个角度 做了相关分析。最后,从理论上预测国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紧迫性,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优势和相关的发展瓶颈,从而试图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一些基本发展思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 分析及建议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表外业务介绍.........................................................................................1.1 表外业务的概念.............................................1.2 表外业务的分类...........................................1.3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2.1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表外业务的发展.......................................2.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现状.......................................................第三章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综合分析及建议
3.1 我国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3.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优势...........................................................3.3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劣势...........................................................3.4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3.5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分阶段发展表外业务的建议.......................................第四章结 论.....................................................................................................参 考 文 献...........................................................................................................致 谢.....................................................................................................................摘 要.......................................................................................................................前 言
第一章 表外业务介绍
1.1 表外业务的概念
所谓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1.2 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有固定场所的银行是1157年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BANK OF VENICE)。商业银行的历史是充满了进取和变革的历史,为了适应经济和政策环境的改变,商业银行不断改进服务模式,增加服务项目。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商业银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的管制;不断加剧的竞争和脱媒;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因此有了巨大的转变,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 Activities)的发展壮大就是转变之一。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内部动力,又有外部作用。1978 年2 月,美国西北大学召开了一个关于存款机构资产证券化和表外业务发展与风险的研讨会,会上有的学者将表外业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归结为一个模型:
TRICK + Rational Self-interest = OBSA + Securitization 即 TRICK + 理性的自我利益 = 表外业务发展 + 证券化上式中,TRICK 中的T 代表技术(Technology);R 代表管制(Regulation);I 代表利率风险(Interest);C 代表争取顾客所进行的竞争(Competition forCustomers);K 代表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也就是说,表外业务和证券化是由TRICK 驱动的,是商业银行寻求盈利机会的一种努力。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是微观经济个体,它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银行必须确保其金融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表外业务就是这“三性”的统一。
1.3 表外业务的分类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仍在蓬勃发展中,新的业务不断产生,原有的业务也在 不断演变,这就给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表外业务的分 类方法有很多,但每一种分类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国际银行业对此尚无 统一的结论,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流行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广义和狭义概念的区别,按照是否构 成银行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两类
① 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即狭义的表外业务)② 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Financial Services)
(二)按照是否含有期权,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两类 ① 含有期权的表外业务(Option-like OBS)② 不含有期权的表外业务(No-option OBS)
(三)按照业务性质,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四类 ① 贸易融通业务 ② 金融保证业务 ③ 金融衍生工具业务 ④ 中介服务业务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
2.1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表外业务的发展
2.1.1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1948 年的冬天,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组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在解放以后,随着我国银行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些专业银行也相继成立。1951 年农业合作银行成立,1954 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立,1963 年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但后来均被撤消。至1979 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内唯一的银行,基本上承揽了全部金融业务。初步形成中央银行监管下的银行体系是在1979 年至1995 年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发展,企业对银行资金需求的增大使我国金融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70 年代末和80 年代初先后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1984 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同时分设中国工商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恢复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完全垄断的局面,初步形成中央银行监管下的专业银行运作体系。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10 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成立,外资银行相继进入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开展业务,此外外资银行也纷纷登陆并与中资银行合作开办中外合资银行。1995 年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实施,我国的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央银行监管下的商业银行运作模式的现代银行体系。
2.1.2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负债业务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本上分为各项存款、债券、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货币发行和银行自有资金五大类,其中各项存款在银行的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至2000 年第一季度末,各项存款占整个银行资金来源的87%,其次是货币发行及央行的资金来源,再次是自有资金债券和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所占比例较小。资金来源是银行的血液,传统负债业务的创新则成为银行扩大资金来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模式出现由单一的柜面储蓄、企业存款方式转向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中心依靠银行卡、ATM 自动取款机、自动存款机、自助银行、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等先进工具和手段来吸收企业存款。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项目即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各项贷款、黄金占款、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资产和财政借款等。至2000 年第一季度末,我国银行的各项贷款占整个银行资金运用的85%。银行的资产业务是银行负债及自有资金的运用,这既会给银行带来盈利,也会带来风险。随着银行间金融竞争的加剧,各大银行不断加强资产业务,开辟新的利润渠道。近年来,除了原先的企业贷款,银行不断开展银团贷款、多家银行参与贷款项目、兼并收购等提供贷款、保理贷款、企业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一些新型的企业贷款业务,还大力拓展按揭贷款、助学贷款、汽车贷款等各种形式的个人消费贷款。第三种业务就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仍属分业管理体系,所以近年来,尽管表外业务有所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业务面不广,服务品种少,收益比例低,无法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相比。
2.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现状
第一,我国现在开展的表外业务大都比较单一,一般是与贸易服务密切相关。常用的有以下类型: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保函和信用证。国外流行的票据发行便利、资产证券化、互换、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都没有开展。同时表外业务开展范围局限于少部分外贸企业和国有企业,表外业务规模小效益较差。
第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缺乏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从上到下缺乏主管机构和总体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无章无序,无标准可行,缺乏规范性的管理。在组织结构上商业银行还没有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在业务操作程序上,许多业务品种没有完整统一的操作方法。在开展业务的手段上各商业银行不是通过增加业务品种,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来吸引顾客,而是采取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第三,我国中央银行监管重表内,轻表外的情况依然存在。对表外业务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规定只散见于一些其他的法规条例中,同时我国对表外业务监管与国际惯例还有较大差距。随着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0,我国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下,如何处理各机构之间的协调,避免监管盲区和重复监管,是摆在监管当局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章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综合分析及建议
3.1我国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
1、适应利率下调,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
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低存贷款利率,6个月以内的短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7.65%降低为2002年的5.04%;6个月至1年期短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8.64%降低为2002年的5.31%;1年至3年期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9.36%降低为2002年的5.49%。3年至5年期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9.9%降低为2002年的5.58%。银行的低利率降低了银行资金的边际利润,使银行存贷利差不断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获利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去开拓各种非利息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化解不良贷款,减少金融风险的需要
从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来看,世界前20家银行的平均不良资产率仅为3.27%,其中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1.4%和0.85%。而我国银行业2001年按新的贷款分类法统计,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仍在25%左右,除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外,新兴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也在急剧攀升。银行业显露和潜在的金融风险已十分突出,再加上缺乏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有效措施,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利用表外业务来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报酬率的需要
随着银行成本增加,收益下降,单纯的传统业务已难以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和银行收益的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规模过大,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过多,人均创利1.19万元,人均费用却达8.58万元。其他商业银行由于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过少,人均创利40多万元,人均费用也高达18万元之多。所以银行必须降低运营成本。如果要在不增加或降低运营成本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多功能、多元化、国际化的服务,表外业务因具有低成本和提高资产报酬率之功效,不失为理想之选。
4、利用表外融资技术,增加资金来源的需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直接以机构投资者身份与经纪商进行股票和债券交易,不再完全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的快速发展,分流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为了竞争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展表外融资技术,如贷款出售、发行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增加其资金来源。
5、通过业务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业务包括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三个方面,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表内业务,而且也要重视表外业务的发展,抢占适应持续发展要求的空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是其银行经营国际化、资本证券化、业务表外化的三大发展趋势之一,也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一、西方银行表外业务概述(一)表外业务的含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Items,简称OFSI),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无法在资产负债表内充分反映的业务,它本......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发布日期:2009/9/1210:37:55来源:[决策与信息]作者:[吴波] 摘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银行业发展的重点。从发展规模看,不少......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研究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外业务管理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实践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的理论研究 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发展趋......
第八章表外业务含义: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和,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字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发展的原因: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
第七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一)不定项选择题:1.表外业务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A 高杠杆作用 B 流动性强 C 透明度高 D 盈利性好2.备用信用证业务通常涉及到三方当事人。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