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和《七律 长征》听课断想_七律长征听课笔记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和《七律 长征》听课断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律长征听课笔记”。

《跨越百年的美丽》和《七律 长征》听课断想

深圳南山华侨城小学周晓燕

今日,我校和阳光小学组织了一次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我校胡葵老师执教了六年级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阳光小学也奉献了一堂五年级的课《七律长征》。

课后,各个学校的老师分别对这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发言者似乎都是提前指定好了的,所以大家的发言结构惊人的相似。一律都是对这两堂课的溢美之辞,最后不痛不痒地说点遗憾之处。这种点评方式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也就不以为然。拿着麦克风当着兄弟学校的这么多老师和领导说话,自然要有点分寸,如果口无遮拦胡乱侃一通,不但得罪了人,也伤了老师和领导们的面子。

南山教研室的郑主任终究是个性情中人,在夸赞两位老师的课以及教师的素养之后,突然激动起来。原来,郑主任的语文教学观特别强调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对于这两堂课上学生的朗诵情况,似乎遗憾得痛心疾首起来。末了,又觉得自己话说重了些,于是又恢复他一惯谦虚、低调、谨慎的作风,说纯属自己的观点,也许不对云云„„

坐在台下的我不禁暗叹:郑主任实乃一个标准的好好人!!

想起以前我在湖北工作时,上完一节公开课,自己就像被斗地主一般挨全体听课老师的“批斗”。有时候,还把实况录象拿出来,一段一段地播放,让自己看看自己哪些小动作不该有,哪些废话不该说。老师们也个个毫不留情,把我的伤口一层层地翻开来检查、治疗。那个时候,眼泪啊,哗啦啦地流了又流。总结起来,那就是——痛,并收获着!!

我甚至想,如果我没有来深圳,一直在老家的学校经受这样的“批斗”,我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不是比现在更加成熟和完善呢?

当然,深圳毕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其所拥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是老家的学校望尘莫及的。这个城市里的老师也是个性张扬、魅力十足的。在这样一个地方,再加上自己临聘老师的身份,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灰麻雀,只敢躲在暗处悄悄地关注、欣赏周围亮丽的风景,从不敢站在阳光照耀的枝头高声鸣叫几声。

但是,自己毕竟是个教书的人,听了人家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不说几句似乎

会被领导误认为“不积极”,也辜负了执教老师的一番心血。因此,就在这文字间叫唤几句,倘若不中听,权且把我当作是只黑乌鸦而非灰麻雀罢了。

1、公开课能不能连续上两节课或者三节课?

这里的两节课或三节课,是指该课文所要求的是两课时还是三课时而言的。我们听到的公开课,往往都是第二课时。究竟第一课时是怎么安排的,我们无从得知。只好根据第二课时授课的情况,推测:这个知识点老师是不是在第一课时解决啦?还有些内容是不是要安排在第三课时完成啊?

如今天的《七律长征》,我几乎无法得知,学生是不是在第一课时就已经理解了“逶迤”、“等闲” 等词语?是不是就已经了解了七律是古诗的一种形式?是不是还安排了一个课时指导学生的背诵,以及讲解夸张、总分总的表现手法啊?

如果这个老师没有落实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没有落实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背、练,那么这节课是不是追求形式胜过追求内容呢?《七律 长征》毕竟是一节语文课,既不是历史课,也不是政治课,语文这门学科原本具备的学科特点必须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来。

如果一节公开课留给听课老师太多的疑惑、太多的不理解是不客观的。在不理解的基础上,谁又敢妄谈自己的想法,点评他人的课堂呢?如果不点评,思维上不碰撞,那教研教研的“研”字又何以体现呢?

因此,我想,公开课能不能不止上一节课,如果能让大家从头听到尾,是不是更能体现课堂的实在和质效呢?

2、公开课能不能先听授课老师的备课思路,再听老师的评课?

在任何事情上,我一贯主张: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

在教学评课上,我也是这样认为。授课老师授课完毕,我们都只听到其中的一部分,根本不了解老师的备课思路。在这样的基础上,你的发言是不是太武断、是不是揣摩的成分太多、是不是个人本位主义的观点太强?

如今天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胡葵老师在没有阐述其备课思路之前,我不禁担心他究竟要如何完成后面的教学?如何来诠释“美丽”的内涵?如何要安排这样一个写作的训练?可是后来,当他在办公室里解读了自己的备课思路之后,我发现,这样的思路实在是太妙了。内涵深刻,观点独特,方式方法是独辟

蹊径。这样的备课思路何止是备课,完全是对文本的一次彻底地解读。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实施这一备课思路。这样一来,我们探讨的问题就清晰地呈现为体现实施的手法此类设计性的东西了。

因此,如果先听一听授课老师的备课思路,再畅谈我们对实际授课的直观感受和理性思考,我们教研的对象不是更加客观、更有针对性了吗?

3、公开课的机会是不是要更多地留给年轻教师?

一个学校想办成一所优秀的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校里百分之百的教师,或者只是百分之八十的教师,在业务上都是一把好手,这个学校的教学何愁任何质量标准的抽测和检查?

一个业务优秀的教师是需要给机会培养的。就好象大多数学生一样,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教育的。试问:真正自学成材的学生又有几个呢?同样的道理,真正自我鞭策、自我提高的教师又有几个呢?

我以为,给年轻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就相当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帮助教育。在帮助教育的过程中,这个对象或许是痛苦的、或许是有怨言的、可是当他收获丰硕成熟的果实时,他定会感谢那段帮助和教育。

不可否认,胡葵老师可称得上我校大师级的人物。但是,光有他一个还不够啊,他毕竟是四字出头的人物了,但是三字出头的人物呢?二字出头的人物呢?一个学校如果在教学上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是不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因此,我以为,把公开课的机会多留给年轻的教师,尤其是那些刚刚参加工作三年五年的老师。他们有激情、有拼劲,也有时间去探索和追求。试想:每年分进我校的年轻教师如果是三个的话,十年就是三十个,这三十个老师人人都经过“痛,并收获着”的锻炼的话,他们在十年之后全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二十年之后,就有六十个优秀的老师,三十年之后,则有九十个业务过硬的能人„„如此以来,一所学校拥有了如此骄人的教师队伍,在任何教学质量的较量中是不是都能所向披靡!

写下以上文字,我暗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于理想化。不过好在前面有言在先,如果不中听。权且当作黑乌鸦叫唤几声罢了。嘿嘿!千万不要用砖拍我,如果拍成脑震荡的话,今后胡话可就更多了!

《七律.长征》,听课反思

《七律.长征》听课反思——烟台送课下乡活动《七律 .长征》一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写就的,诗中描绘了红军战士跋山涉水,顽强战斗的长征过程,歌颂了红军......

《跨越百年的美丽》听课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听课反思((共14篇))由网友“庄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听课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篇1: 《跨越百年的美丽》听课反......

跨越百年 美丽课件

跨越百年 美丽课件教学目标:1、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3、体会经典细节的表现力。4、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教学重点与难......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标分析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

《《跨越百年的美丽》和《七律 长征》听课断想.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跨越百年的美丽》和《七律 长征》听课断想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七律长征听课笔记 断想 美丽 七律 七律长征听课笔记 断想 美丽 七律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