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学案_第一章声现象学案
声现象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一章声现象学案”。
声现象
【知识梳理】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2)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传播:
(1)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人耳的;
(2)将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声音会,这表明。方法:理想实验法。拓展:牛顿第一定律
(3)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
3、声音是一种波:(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声音具有能量。
4、声速:(1)声速大小取决于。(2)通常情况下,v固>v液>v气。
(3)15℃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4)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是(听见起跑的枪声/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这是因为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需要s。
5、回声:(1)回声是声音的反射而形成的。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m。回声定位:声纳。
(3)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音调、音色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称做声音的三要素。
2、响度:(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物体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3)响度与和有关。
3、音调:(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Hz,某人的心跳每分钟72次,其频率为;
(3)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有关
5、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有关。拓展:控制变量法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的; 噪声通常是指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的。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
3、噪声的级别和危害:人们用分贝(符号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证休息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4、噪声的控制: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1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频率范围在至之间的声波叫做可听声。
2、超声波的应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性强、能量易于集中等特点。
3、次声波:人耳虽然听不到次声波,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以及自然界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等都会产生。次声波可以传播得很(远/近),很(容易/难)绕过障碍物。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10年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10年烟台)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10南京)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4.(10扬州)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5.(10盐城)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10肇庆)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7.(10成都)关于图l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A所示的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B所示的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C所示的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图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8.(10苏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m/s
9.(10荆门)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10.(10莱芜)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11.(10宁夏)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
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
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B.振幅 C.音色D.响度
12.(10沈阳)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13.(10徐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耳的人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 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
14.(10孝感)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
正确的是()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15.(10哈尔滨)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
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16.(10鸡西)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8
17.(10泸州)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A、传热B、传声C、通风D、导电
二、填空题
1.(2010年济宁)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2.(2010年安徽)初春时节,柳树发芽,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
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3.(2010泰州)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常州)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
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
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5.(10河南省)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
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
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当钢尺
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6.(10年莱芜)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在放声歌唱,有多种乐器同时为
他们伴奏,观众依据听到伴奏声的_______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
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效应。
7.(10年湘潭))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
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
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其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
8.(10年柳州)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9.(10年广州)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能简单解释有关声现象的实例;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空气中的声速;二、学......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一、复习提醒: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声波的反射;回声2、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
《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案一、知识梳理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声现象一.选择题(共16小题)4.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伤亡,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生地震时没有9.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声现象一、选择题1.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