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保障法(排版)_电大现代管理学排版
电大社会保障法(排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电大现代管理学排版”。
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总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起源于()。A、德国
2、在很多社会保障的国际公约中,最具影响的是1952年第35届国际劳动大会上通过的()。B、《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3、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的代表。C、强制储蓄型模式
4、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最基本关系是()。D、给付关系
5、在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是()。B、国家
6、国际劳工组织《残疾、老年和遗嘱津贴公约》规定的最低工资替代率是()。B、45%-50%
7、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是()。
D、1991年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8、开世界最早的医疗保险立法先河是1883年()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A、德国
9、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采取的是()模式。A、社会保险模式
10、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B、公费医疗
11、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出现某些行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另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是()D、结构性失业
12、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个月。B、1813、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个月。D、2414、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之一,就是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A、1年
15、按照《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可用于下列开支:()。A、最低生活保障金
16、工伤保险的法律特征之一就是,工伤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相比,实行()。D、无过错责任
17、工伤保险的法律特征之一就是,工伤保险遵循()原则。
A、劳动者无须缴纳工伤保险费
18、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的正式实施日期为()。A、2003年4月
19、参加工伤保险由谁缴费()。A、单位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
20、根据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同工伤:()。
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24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1、工伤事故中,如果职工也有责任,职工能否获得工伤补偿?()A、能
22、在工伤认定时,如员工或亲属的申请超过一年的期限,工伤保险部门将不予受理,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C、一年
23、享受生育保险的对象是()。C、女职工
24、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如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天的产假。
D、9025、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于怀孕()7个月(含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并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A、7个月(含7个月)
26、国际粮农组织认为,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即属于贫困。B、60%
27、不属于灾害救助的特点的是:()。B、长期性
28、不属于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制度的是()。D、公派出国费用
29、下列那种情况不属于“三无”老人所规定的条件?()C、无子女
30、我国的社会优抚主要有三大类,下列那一种不属于这种类别?()B、现役军人家属优抚
二、多项选择题
1、工伤保险费确定费率的原则是()。A、以支定收、收支平衡D、实行费率浮动机制
2、一般来讲,以实施保障的国家类型为标准,社会保障可分为()。
A、社会保障型模式B、福利国家型模式C、强制储蓄型模式D、国家保障型模式
3、社会保障的特征包括()。A、强制性B、社会性C、普遍性D、互助性
4、从保障项目的层级及保障对象范围看,社会保障包括的领域有()。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5、社会保障法的法律特征包括()。A、广泛的社会性B、立法的强制性C、权利和义务不完全对等性D、社会保障权具有一定的人身性
6、社会保障法的渊源可以包括()。A、法律B、法规C、条约
7、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普遍性原则B、生存权保障原则C、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D、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8、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包括()。A、生存权思想B、社会连带思想C、社会公平思想D、慈善思想
9、世界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下列哪些模式?()。
A、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B、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C、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10、目前,我国哪些群体暂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仍执行原来的退休制度?()。A、国家机关B、事业单位C、人民团体
11、我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哪几方承担?()。
B、国家C、企业单位D、个人
12、职工领取养老金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退出劳动领域C、年龄D、缴费年限
13、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特征是()。A、非强制性B、分配的直接性D、实施具有灵活性
14、医疗保险的法律特征包括()。A、普遍性B、复杂性C、随机性D、不可预测性
15、由于世界各国政策和法律的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了以下模式()。
A、社会保险模式B、全民保险模式C、商业保险模式D、储蓄保险模式
16、根据失业的表现形式,失业可分为()A、显性失业B、隐性失业
17、在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基础上,相关部门还颁发一系列配套性部门规章,主要有:
A、《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10号)B、《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13号)
C、《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
发[1999]29号)
D、《关于调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28号)。
18、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A、重新就业的C、应征服兵役的D、移居境外的19、工伤保险法的原则主要是()。
A、无责任补偿原则B、个人不缴费原则C、补偿、预防与康复相结合原则
20、《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B、城镇企业C、个体工商户
21、受《工伤保险条例》保护的职工是指()。A、正式职工B、临时工;农民工C、各类企业全部职工D、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全部雇工
22、《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在下列情况不得被认定为工伤或者是同工伤:()。A、正式职工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B、醉酒导致伤亡的临时工C、自残D、自杀
23、退役义务兵主要是指服现役期满(包括超期服役)退出现役的义务兵。此外,也包含经部队师级以上机关批准提前退出现役,并符合一定情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警察部队人员,这些情形包括()。A、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经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和人民武装部证明,需要退出现役的B、经驻军医院证明,患病基本治愈,但不适宜在部队继续服现役以及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半年未愈的 C、部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D、因战、因公负伤(包括因病)致残、部队发给《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的24、根据1998年修订的兵役法规定,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由部队评定伤残等级,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军人证》。待遇方面包括:()。
A、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 B、二等、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家居城镇的,由本人所在地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C、二等、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家居农村的,其所在地区有条件的,可以在企业事业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能安排的,按照规定发放伤残抚恤金,保障他们的生活;
D、在服现役期间患精神病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视病情轻重,送地方医院收容治疗或者回家休养,所需医疗和生活费用,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负责。
25、1999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修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士官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退出现役:()。
A、军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 B、服现役满30年或者年满55岁的;
C、服现役满本期规定的年限,未被批准继续服现役的;D、国家建设需要调出军队的。
26、下列关于特别抚恤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特别抚恤金按照第一条所列条件的顺序依次划分为一、二、三等,其中一等为15000元,二等为12000元,三等为10000元;
B、同时具备两种(含)以上条件的,按其较高的一个等级给予特别抚恤;
C、领取特别抚恤金的对象和顺序是:人民警察的父母、配偶、子女及依靠人民警察生活的未成年的弟、妹和抚养人。D、公安机关离退休人民警察牺牲、病故后,只要符合上述特别抚恤条件的,也发放相应的抚恤金。
27、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对此增发一次性抚恤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 B、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 C、立一等功的,增发25%D、立二等功的,增发15%
28、职业福利的内容可分为那些类别?()B、福利设施C、福利津贴D、福利服务
29、关于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国家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B、年满6周岁的儿童就近入学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地区,可以延迟到7周岁。
C、年满6周岁的儿童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学、缓学的,应当附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 D、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提供
30、根据贫困的成因,贫困可以分为()A、普遍性贫困B、制度性贫困C、区域性贫困
三、判断题
1、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古代的济贫思想。
2、新《济贫法》的最大贡献在于它确立了享受社会救济是公民的合法权利。
3、强制储蓄(公积金)型模式以新加坡、日本为代表。√
4、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应当覆盖整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
5、社会救助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一种保障制度。
6、社会保障法与经济法共同点表现为调整对象相同。√
7、社会保障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8、宪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也是社会保障法的最根本渊源。
9、法的溯及力问题,是指法律对它生效以前的事件或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10、社会保障法律关系是指依据社会保障法律规范进行各项社会保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1、社会救助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对陷入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从物质上予以救济,从而在国家与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12、社会福利法律关系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精神生活而在国家、社会与社会成员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3、社会保障义务是指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主体,为满足权利主体的某种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14、社会保障权利是指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15、法律行为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情况。如因水灾导致社会救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因人的死亡导致养老保险法律关系的消灭。√
16、凡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力与服从关系的法为公法,而规定公民相互之间平等关系的法为私法。
17、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理念的变化,西方国家的法学家明确提出了社会法的概念,并将社会法视为公法和私法之外的第三法域。
18、生存权出现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689年美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就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包括了保护生存权的内容。√
19、社会连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9世纪法国的哲学家孔德、迪尔凯姆等。
20、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模式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英国俾斯麦政府于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设。√
21、养老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只有物。√
22、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账户基金与统筹基金构成。
23、《现代汉语词典》(1999年版)定义健康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24、医疗保险的基本理论基础在于:对于每个人来说,其生病和受伤害是可预测的,而对于一个人群整体来讲,则又是不可以预测的。√
25、所谓有劳动能力,是指失业人员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
26、如果是个人原因造成的自愿中断就业,则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7、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骗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当事人退还,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处以所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28、1871年《英国赔偿法》和1880年《德国雇主责任法》的诞生,标志着雇主责任时期的来临。√
29、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这是最直接、最典型的工伤。
30、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15日。√
四、填空题
1、我国社会优抚制度中的家属范围较窄,限于军人的___父母、配偶、子女,以及依靠军人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___弟妹、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2、革命烈士___、因公牺牲军人、___病故军人的家属,都可以从民政部门取得一次性抚恤金。
3、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___《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进行的。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对象主要有以下:___无生活来源、___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居民;
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___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___专款专用。
6、女职工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___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7、长期救助是对长期不能维持___最低生活水平的特定救助人进行的持续不断的救助,这一类受救助者一般是没有家庭保障的残疾人、___老年人、孤儿、重症病人等。
8、编制___目录不仅是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也为了方便确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
9、根据失业的程度,失业可分为___完全失业和___部分失业。
五、案例评析题
1、案情:申诉人:范某,男,28岁,汉族,系某市国营某某商店全民合同制工人。被诉人:某市国营某某商店;法定代表人:罗某,系某市国营某某商店经理。
1996年6月6日,申诉人范某不服被诉人市国营某某商店终止劳动合同和停止医疗待遇决定不服,以医疗期未满,尚在医院住院为由,申诉要求被诉人将医疗期支付到医疗期满,并相应延长劳动合同期限。,共计支付检查费、医疗费、住院费等12387.20元,被诉人实际垫付3000元;申诉人月工资标准为416元;被诉人主管部门某市商业局文件规定,职工因病住院报销80%。
法理分析及仲裁结果: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又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第二十九条第(二)款项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根据本法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国家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4条规定:“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酌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第38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国家另有规定的,可以从其规定”。《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十条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因非工负伤,按其在本单位工作时间的长短,给予3个月至一年的医疗期,在医疗期内,其医疗待遇和病假工资与所在企业原因定工人同等对待,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因合同期满„„,解除劳动合同时,企业应当按其在企业工作年限,年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1个月的生活补助费。《关于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第十二条规定,按照《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时,合同期虽满,但医疗期未满的,企业亦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延续到医疗期
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第十三条甲款规定,工人与职员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该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或特约中西医师处医疗时,其所需珍疗费、手术费、住院费及普通药费均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负招。本案中的范某患病住院治疗,医疗期未满,被诉人就自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停止支付包括住医疗费在内的限疗期待遇,明显违背上述规定,应当纠正。
仲裁结果如下:
1、被诉人同意按医疗费用的80%报销申诉人医疗费7508.96元(12386.20-3000)×80%);
2、被诉人补发申诉人病假工资3个月l248元(416×3);
3、申诉人放弃赔偿要求;
4、本案仲裁费300元,由被诉人负担。
简要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及其他法规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在医疗期内,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措施。任何企业都不得利用各种借口,变相或随意解除医疗期内职工的劳动合同。
2、驾驶员小李在工作中不幸被倒塌的驾驶楼压伤致瘫,公司以其持伪造的驾驶证上岗为由,不服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作出的认定工伤的具体行政行为。„„.某货运公司不服,故将劳保局告上法庭。但被法院判决驳回。你认为法院的判决有理吗?
参考答案:法院的判决有道理。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原告认为,因为第三人小李持伪造机动车驾驶证应聘,故其与小李之间没有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关系,被告在认定工伤时未审查这一事实,属事实不清。但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书及谈话录音记录等证据,均可证明原告与小李之间成立事实劳动关系。小李在曾经使用伪造的驾驶证的同时,持有真实合法的驾驶证,其为逃避交管扣分而使用假证与本次工伤事故的发生,并无因果关系。原告以此理由要求撤销工伤认定,法院不予支持。故法院作出上述判决是正确的。
3、原告张军系某化工公司职工。因其工作认真负责,致使煤炭商在为某化工公司送煤时掺假行为被查处,招致煤炭商雇凶报复。2007年3月27日17时许。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认定原告张军受到的伤害为工伤。你认为法院应该怎么认定? 参考答案:
属于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是:最大可能地保障主观上无恶意的劳动者因工作或与工作相关活动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能获得医疗救济、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该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了不得认定或视同工伤的三种情形,即(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二)醉酒导致伤亡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此条排除的情形均为受害人自身原因导致伤亡发生的,本案原告张军的伤情系被他人故意伤害所为,并不在该条规定的排除之列。《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本案原告张军是在下班途中,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的暴力伤害,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六)项之规定,可以认定为工伤。因为,《工伤保险条例》是一个权利保障的行政法规,在行政法规本身规定不明确的条件下,应尽可能朝着有利于劳动者利益的角度进行宽泛理解,这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从《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出发,可以认定原告张军的受伤属于工伤。
4、南京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租借某幢大楼的18层作为办公地点,王女士在该公司担任IC数字设计工作,工作时间为9时至17时。
在申请复议未获支持后,该公司于7月8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劳保局的工伤认定。你认为法院应判决王女士构成工伤吗? 参考答案:
法院应判决属于工伤。因为,王女士到达公司底楼大厅等候电梯时不慎摔倒,此电梯是到达公司的正常之路,该公司与他人的租赁关系中包含公用部位和附属设施的使用,因此该楼的大厅和电梯是公司工作场地的延伸,且王女士的事故发生时正值上班时间。劳保局工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法院应判决维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伤认定。
注:前面的题目中,含有颜色的选项或话语是正确答案。
家庭保障的残疾人、_老年人_、孤儿、重症病人等。《社会保障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起源于(A)。A、德国
2、在很多社会保障的国际公约中,最具影响的是1952年第35届国际劳动大会上通过的(B)。B、《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3、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C)的代表。C、强制储蓄型模式
4、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最基本关系是(D)。D、给付关系
5、在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是(B)。B、国家
6、国际劳工组织《残疾、老年和遗嘱津贴公约》规定的最低工资替代率是(B)。B、45%-50%
7、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是(D)。
D、1991年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8、开世界最早的医疗保险立法先河是1883年(A)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A、德国
9、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采取的是(A)模式。A、社会保险模式
10、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B)B、公费医疗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我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哪几方承担?(BCD)。
B、国家C、企业单位D、个人
2、职工领取养老金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CD)。A、退出劳动领域C、年龄D、缴费年限
3、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特征是(ABD)。A、非强制性B、分配的直接性D、实施具有灵活性
4、医疗保险的法律特征包括(ABCD)。A、普遍性B、复杂性C、随机性D、不可预测性
5、由于世界各国政策和法律的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了以下模式(ABCD
A、社会保险模式B、全民保险模式C、商业保险模式D、储蓄保险模式
6、根据失业的表现形式,失业可分为(AB)A、显性失业B、隐性失业
7、在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基础上,相关部门还颁发一系列配套性部门规章,主要有:ABCD
A、《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10号)B、《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13号)
C、《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29号)
D、《关于调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28号)。
8、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ACD)。
A、重新就业的C、应征服兵役的D、移居境外的9、工伤保险法的原则主要是(ABC)。
A、无责任补偿原则B、个人不缴费原则C、补偿、预防与康复相结合原则 D、待遇优厚原则
10、《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是(AB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B、城镇企业C、个体工商户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长期救助是对长期不能维持_最低生活水平的特定救助人进行的持续不断的救助,这一类受救助者一般是没有
2、编制_基本药物_目录不仅是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也为了方便确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
3、根据失业的程度,失业可分为_完全失业_和_部分失业_。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的正误,并在每小题题后的括号中写“正”或“错”,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古代的济贫思想。(√)
2、新《济贫法》的最大贡献在于它确立了享受社会救济是公民的合法权利。(√)
3、强制储蓄(公积金)型模式以新加坡、日本为代表。(×)
4、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应当覆盖整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
5、社会救助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一种保障制度。(√)
6、社会保障法与经济法共同点表现为调整对象相同。(×)
7、社会保障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8、宪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也是社会保障法的最根本渊源。(√)
9、法的溯及力问题,是指法律对它生效以前的事件或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10、社会保障法律关系是指依据社会保障法律规范进行各项社会保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
南京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租借某幢大楼的18层作为办公地点,王女士在该公司担任IC数字设计工作,工作时间为9时至17时。2008年1月15日上午9时许,王女士在办公楼大厅等候电梯时不慎摔倒,经医院诊断为右颧弓骨折。2008年2月1日,该公司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该区劳保局经审核,于4月1日认定王女士是在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活动时受到意外伤害,属于工伤。但该公司认为,张先生摔倒的地方不是工作场所,也不是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工作,不应认定为工伤。在申请复议未获支持后,该公司于7月8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劳保局的工伤认定。你认为法院应判决王女士构成工伤吗? 答案要点:
法院应判决属于工伤。(2分)因为,王女士到达公司底楼大厅等候电梯时不慎摔倒,此电梯是到达公司的正常之路,该公司与他人的租赁关系中包含公用部位和附属设施的使用,(5分)因此该楼的大厅和电梯是公司工作场地的延伸,且王女士的事故发生时正值上班时间。劳保局工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法院应判决维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伤认定。(3分)
1.社会保障处理的是公共关系,即政府与(B.国民)的关系。 2.现代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是(D.英国的《济贫法》)3.丹麦学者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
一、单选题 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C、《社会保障法》)。 2英国1601年颁发的(B《济贫法》)是西方最早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3.最早被采......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两分,共40分) 题目1 退出现役的军人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复员的志愿兵 B.转业的军官 C.退伍的义务兵 D.复员的士官正确答案是:转业的军官, 复员的士官,......
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形成考试2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两分,共40分) 题目1 根据我国目前相关法律规定,下列人员适用不定时工作时间的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A.企业中的长途运输......
社会保障法一. 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法律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丧失劳动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