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孔子游春_23孔子游春
23、孔子游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23孔子游春”。
23、孔子游春
分段段意
一(1-2)阳光普照大地,孔子带着弟子们来到泗水河边游玩。
二(3-9)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水奔腾不息,从中看出深奥的道理,弟子们很惊讶。三(10-19)孔子听弟子子路、颜回畅谈志向,高兴之极。
中心思想
本课描述了孔子带领子弟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问题
1.为什么本文题目是孔子游春而内容着重写了孔子和子弟们的对话?
2.开头写景的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人物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子路:孔子得意门生。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
补充
29、《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课文描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A、颜回:谦逊、沉稳。子路:豪爽、乐善。孔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充满智慧。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72人,曾整理过《诗》《书》《易》《礼》,编写过《春秋》。贤弟子有:颜回、子路。
C、《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论语》里有不少精辟的语句: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默而识之,学而不言,诲人不倦。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来自《论语》的成语:文质彬彬敬而远之当仁不让
E、“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这句话是对师生之间浓浓情谊的赞赏,有着深化中心的作用。
F、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做人就应该做像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G、水与真君子的相似之处: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词语解释
普照:普遍地照耀。絮语:连续不断地低声说话。善施教化:善于通过教育来启迪人。宏论:表示见解高深的言论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情谊:人与人相互关心、相互敬爱的感情。有福同享:指共同分享幸福。
BY :WTH
2、当学生谈到包含有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时,我适时引导学生精读3到9 节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细细体会,尤其是要抓住第八小......
《孔子游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二实验小学王利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体会“飘逸、絮语、司空见惯”等词语的意思。 3.能运用“串词法”(成语)围绕课......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3、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体会第八自然段孔......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一、二部分,感受文中的美景,体会孔子话的含义; 3、熟读课文,能背诵第1、2、8节内容。教学重点:赏析......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然段。2.体会孔子论文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