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班主任的谈话艺术_浅谈班主任谈话的艺术
小议班主任的谈话艺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班主任谈话的艺术”。
小议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湖北省汉川市马鞍乡八一中心小学 李红江
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艺术。在班主任的教育过程中,形象可感的语言,人格风范的感化,教育情境的熏染,师生间心灵的交流、撞击和融合,“弹钢琴”般的巧妙点拨,“灵机一动”的创造性发挥等,无不显示着艺术的特性。掌握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对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学生发展,无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谈话说理是班主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从而启发学生觉悟、提高学生认识、指导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这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一)根据需要,选定谈话的方式
1.讲解
讲解是班主任向学生传播、分析、阐明社会和学校道德规范要求的一种常用方式。它可以是比较抽象地进行说理,也可以是用打比方、讲故事等方式形象具体地揭示道德的真谛。这种方式较多应用于晨会、班会、少先队集会、主题活动等大型场合中,也可穿插在其他谈话方式之中。可以是系统地讲,也可以是专题地讲,时间可长可短,形式不拘一格。班主任在讲解之前,事先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能力,来确定目的,准备内容,考虑过程。必须做到目的明确,观点鲜明,有的放矢,有说服力,使学生感到情真意切,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切忌为讲解而讲解,把谈话变成枯燥的说教。
2.谈心
谈心是班主任与学生当面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时常用的一种方式。可在课内或课外进行,也可以在集体或个人中进行,但多用于课外个别教育时进行。谈话之前,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应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谈话内容事先要有所准备。谈话时态度要诚恳,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武断地做出判断,不要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要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
3.讨论
当学生对某些问题认识不明确或有不同意见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这样进行教育的效果比较好,它也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讨论应有明确的中心,教师对讨论的问题也应有明确的态度,以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4.指导阅读和反思
指导学生阅读有教育意义的书籍、报刊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是说理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传记、生动的故事以及其他科学、文艺方面的文章;读后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班主任也要了解学生是否阅读了不健康的书籍或报刊,如有,不能简单地制止就算完了,还要注意疏导。只堵不疏,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那些最顽劣的、最具生命活力的儿童(也往往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儿童),往往是“问题多多、伤痕累累”的。对待儿童,老师如果秉持的是“动辄得咎”的教育原则,那么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通过这件事,我认为“犟”同学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试着
用这样三个步骤来解决,即:“冷处理”,使躁动的心恢复平静;讲宽容,使固执的心被爱感动;谈感想,使肤浅的认识得以深化。
(二)优化环境,创设谈话的氛围
1.地点的选择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谈话的地点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班主任的谈话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根据不同的谈话目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谈话地点。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在办公室里与学生谈话居多。在办公室里谈话,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正经、严肃、认真。如给个别同学布置班上的工作,了解班上的情况,研究某个问题,这些都不是一两句话所能够讲清楚的,需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对那些严重违反校规、班纪的同学,叫到办公室里来谈话,进行批评教育,会让他无形中觉得事情的严重性,从而有助于他认识错误。像这些情况比较适合在办公室里进行交谈。
如果班主任想接近学生,想知道学生的心理,想掏出学生的真心话,那么在办公室里交谈就不太适合,学生总会感受到一定压力和一定程度的束缚,心理得不到放松。特别是还有其他老师在场,更会影响他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如果是在校园里,在老师自己家里,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在校园里与学生散步,在家里与学生“聊天”,学生就没有在办公室里所感受到的紧张和拘束,心口一致,忧愁与欢乐就会溢于言表。
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来选择谈话的地点。对于一般同学来说,在办公室里与他们谈话是比较正常的,对谈话效果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但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比较胆小的学生,在办公室里谈话,就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他们可能根本不是在“谈话”,而是在“听话”;而对那些顽皮、经常在办公室里挨训的学生,在办公室里谈话,效果更差,任你“苦口婆心”,他总是“金口难开”。对这样的学生,最好先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或对抗心理,如先与他一起在操场上活动和玩耍,然后在路上或校园里与他作“随便”的谈话,效果就会好得多。
2.距离的保持
保持谈话的距离,有人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枝节问题,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两个人进行交谈时,对方离你太远,你可能意识到他这是在疏远你,是不想与你深谈,你可能也会悄然拉大与他的距离;反之,如果对方与你关系一般,但谈话时却紧紧凑在你面前,你可能会下意识地讨厌他。这说明谈话距离的远近,确实会影响谈话的效果。这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也反复得到了验证。班主任与学生进行谈话,究竟应保持一种怎样的距离?这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许多因素来定。
一般来说,班主任与谈得来的学生交谈,距离可近一些,这样可显得亲近一些,反之则要稍远一些;如果谈的内容比较严肃,距离要远一些,反之则可近些;对较多学生谈话,距离要远一些,而对个别学生谈话,距离则要近些;在正式场合谈话,距离要远一些,在非正式场合谈话,距离则可近些;与开朗、活泼的学生谈话,距离要近一些,而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谈话,距离则要远一些。谈话的距离可在1.5米到2米左右,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作些调整。
总之,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既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要动辄对学生促“膝”谈心,保持适当的距离,会使谈话的双方都感觉到心理放松。
3.角色的扮演
人在不同的场合,总是扮演不同的角色,言行举止都受着其角色心理的支配。班主任要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必须把谈话双方纳入到特定的角色“轨道”中去。
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任何一名小学生,心中都有对班主任老师形象的一个大致“定位”,即班主任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该说什么。班主任要处处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衣着要整洁、美观、大方,不要穿奇装异服,不要浓妆艳抹,不要过于追求华丽,不然就会形成谈话双方仪表上强烈的对比反差,造成不必要的地位上的距离感和心理上的隔阂感。同时,班主任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态度是否符合一个教师的身份。如果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口出秽言,粗俗不堪,对学生嘲讽、讥骂甚至体罚,学生马上就会产生失望、抵触的情绪,关闭本欲打开的心理“通道”,因为他觉得你不像个班主任老师。此时班主任则应根据不同情况,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谈话角色。如对班干部说:“你是班干部,应该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这位班干部就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找后进学生谈话,班主任可先表扬这位学生的近期进步,给他带些“高帽子”,这位学生就可能不会把自己看作是不可救药的“差生”,从而较愉快地接受班主任对他的批评和要求。
(三)讲究技巧,提高谈话的质量
1.开启说话通道
有些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往往是唱“独角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听”的地位,尽管班主任不断提醒学生讲话,但学生始终一言不发,最多只是“嗯”、“啊”地应付,缺乏师生间的交流。这样的谈话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出现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设法解除学生的心理顾虑,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细腻丰富的情感、亲切友好的语气、恰到好处的分寸,来形成良好的谈话情境。谈话时可采用比如“老师是你的知心朋友”、“老师很愿意听听你的意见”、“听了你的意见对老师一定有帮助”之类和善的话来诱发、鼓励学生说话的欲望;或先与学生寒暄一番;或先表扬学生近来的进步。切忌一见面就给学生来一个“下马威”,把学生说话的“闸门”关得死死的。
谈话过程中,班主任应特别留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学生欲说又止,不妨把话停下来,给机会让学生先讲。学生说话的时候,不要轻易插嘴,更不要简单制止,要耐心地让学生把心里话倒出来。学生中断了说话,或是该学生发表意见了,不要急躁地催促其开口,应设法打消学生的思想顾虑,并允许学生稍作思考,给他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讲话时,班主任要予以及时适当的反馈,采用诸如表情、姿态、感叹词、稍作评论等来表达自己对学生谈话的热情和兴趣。有时,班主任微微地一笑、赞同地点一下头、一个充满热情的“对”字,都是对学生的有力鼓励。
2.达理还须通情
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热情谦虚,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或板起面孔动辄训人。其次要做到思想和感情相容。谈什么样的内容,就应该真诚地表现出什么样的感情倾向,不要明明在批评学生,却显得嘻嘻哈哈,轻描淡写;明明在表扬学生,却一脸冷漠,似乎显得很不情愿。三是要集中注意力。谈话时眼睛要看着学生,表示出对所谈问题的关心和关注,不要东张西望,“顾左右而言他”。四要耐心疏导。不要希望与学生一谈就“通”,一说就“灵”,更不要幻想所有的问题都在一次谈话中“迎刃而解”,而要做到有气者来时先消气,急躁者来时你不急,无礼者来时你有礼,自己有错时敢认错,谈不顺畅时另想法,一次不成时等下回。与学生谈话,有一句广告词还真适合,那就是“真诚到永远”。
3.重在因人而异
与学生谈话,关键是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班主任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心
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1)劝慰式。对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谈话方式,一般适宜于期望、激发、鼓励学生好学上进,也适用于性格内向、感情细腻脆弱、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谈话时,班主任要措词得当、委婉曲折、态度和蔼、感情真挚,切忌态度生硬。和学生进行和风式谈话,会像和煦的春风掠过学生的心田,在其心底荡起阵阵涟漪。
(2)诱导式。对学生指点开导,循循善诱的谈话方式,一般适用于染有坏习惯,自觉性、自控力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在诱导时,要有诚心、耐心、恒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必要时要反复谈,切忌急躁冒进,“一口吃一个胖子”。特别对一些后进、顽皮的学生,班主任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爱的潺潺溪流滋润学生的心田,相信“变好”这一天一定会来到。
(3)爱抚式。用爱心、诚心、情感去唤醒学生,采用温暖的谈话方式,一般适用于虽经努力仍较差的学生、生理有缺陷的学生、受了委屈的学生及挨了处分有悔改表现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班主任要给予安慰和理解,用一片爱心去温暖学生冷却的心,点燃其心中的希望之火,有效地防止他们发生“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4)暗示式。选择适当时机,运用教育机智寥寥点拨、微微提醒的谈话方式,一般适用于偶犯或初犯错误,但自觉性较高又要面子的学生。班主任要宽容学生,相信他们犯错误只是“一时糊涂”所致,谈话时应有所暗示而又不轻易捅破这层“纸”。暗示式谈话往往能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所以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善于运用谈话的艺术,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班主任谈话艺术班主任由于工作需要经常需要与学生、老师、家长进行谈话,这里说的谈话艺术主要指班主任对个别学生的谈话。班主任有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学生谈话,需要......
班主任谈话的艺术班主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要讲究一定的艺术。管理好一个班级不能完全靠严格的班级制度,班主任要和学生敞开心灵去交流谈心。这是我从教十年来的经验,和......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班主任老师如果不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是居高临下以训斥的口气与之谈话,则难以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
浅谈辅导员的谈话艺术陈清华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是传统的德育方法,也是每个辅导员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南宋词人说:"语贵含蓄"。苏东坡也曾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玉言也......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我看班主任谈话艺术陕西省府谷职中(719400)马艳萍(***)陕西省府谷中学(719400)贺 瑞(***)[摘要]: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要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