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_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字词,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句式。
2、熟读成诵,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深入赏析,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情感基调的异同。【教学重点】
赏析本文的语言,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的积极情感。【教学方法】
诵读法
研讨法
赏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不愧为盛唐的骄子,他的文章烙印着盛唐时代的乐观、自信和豪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千古传颂的美文,体会唐人的生命观和精神气质。
二、解题
1、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体裁(序)
(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弟就是堂弟或族弟的意思。)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春夜李白和堂弟们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序:一种文体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序》、《自序》等。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听朗读录音,注音解词 逆旅(nì,客舍,古意“迎接”)。
过客(旅客。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秉烛(bǐng拿着,握着。)假(借,引伸为提供。)
序(同“叙”,叙谈,畅谈。)琼筵(yán,古人席地而坐时铺的席。泛指筵席。)羽觞(shāng,古代指酒杯。)
2、齐读课文,感受文意
3、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不懂之处讨论分析,老师加以点拨。①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②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
古义:大自然。
今义:大的块头。文章
古义: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文中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
季
古义:弟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
今义:季节 ③词类活用
(1)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2)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3)古人秉烛夜游(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飞羽觞而醉月(飞,使动用法,使……飞动)(5)高谈转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新的话题)(5)如诗不成(名词作动词,写诗)④文言句式
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比喻)状语后置: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拟人)⑤文中典故
⑴ 逆旅:旅舍。逆,迎接。
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如《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于天地间,寄也。寄者固归。”此用其意。李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⑵ 浮生若梦: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人生浮于世,死而归于平静安然。此句是庄子对自己人生的感悟,无论世事如何,死后终化为平静,生前何必计较太多;
《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表达的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穷诘。⑶ 秉烛夜游:
秉:执持。秉烛夜游,谓执烛照亮,夜间游玩,形容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又作“炳烛夜游”。
出处: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⑷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惠连:南朝宋文学家,幼而聪慧,十岁便能作文,深为族兄谢灵运所赏爱,常一同写作游乐。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
意为诸位贤弟都是俊才秀士,个个堪比谢惠连,只有我吟咏的诗,有愧于谢康乐。⑸ 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有金谷园,曾与友人宴饮其中,作《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滕王阁序》“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梓泽”就是指金谷园。⑥其他词语:
良:确实。有以:有原因。假:给予。
已:停止。依:按照,依据。⑦参考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代不停的过客,而人生漂浮无常,就像一场梦,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古人手持烛火在夜里游玩,确实是有原因的啊。何况那温暖的春天用淡烟轻雾的美景召唤我,大自然把五彩缤纷的花纹图案提供给我。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我们叙 2 谈兄弟之间的欢乐事情。弟弟们人品俊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当哥的吟咏诗歌,却很惭愧唯独没有谢灵运那样的才华。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举怀痛饮以醉观月色,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
四、深入赏析前四句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
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人在旅店中不久居,意味着人生在天地之间的时间短暂。光阴是匆匆过客,不会在某一刻停留,在千年一瞬的长河中,无数的人出现又湮没。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短暂这一道理。
2、由此,我们就能理解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人生苦短需珍惜光阴。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分析其精妙之处。
明确: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况:况且。说明这一句和上一层内容是递进关系。
4、这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交代夜宴缘由——人生短暂,光阴易逝;春色秀美,不容辜负。
5、朗读并试背诵。
五、深入赏析后六句
1、这六句中哪个字可以概括文章的感情基调? 明确 :乐
2、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A、桃花芳园流光溢彩,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欣赏如此秀美景色,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B、李白和堂弟们在宴席上聚在一起,共享天伦,这当然是“乐事”之二!
C、在宴席上大家一同吟诵诗篇,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D、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
E、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3、“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哪个词用得精准?
“飞”字用的好,与羽字对应,有飞动之势,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出了场面的热闹,参与者情绪的高昂。是全篇高潮所在。
4、这六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叙述夜宴之乐——兄弟相聚,欣赏美景,清谈高论,赋诗罚酒。
5、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 对人生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小结: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难怪明代大画家仇英要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6、朗读并试背诵。
六、拓展探究
1.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 “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 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即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2.将本文与其他诗序进行比较,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 《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
这些诗序始终摆脱不了兴尽悲来的感慨,都有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悲凉。,而李白则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
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本篇确实别开生面,自是“锦心绣口之文”。
七、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
这次筵席是一场文人墨客的盛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李白告诉我们,切莫因为浮生若梦就消极低沉,任由生命白白消磨,而应珍视生命,爱惜时间,挚爱生活。
面对生命,面对时光,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写下你的思考,不少于300字。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属模块: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情分析】本文的......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并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诵读:把握节奏和语气,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2.细读:梳理文意,鉴赏本文的......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一、重要词语万物之逆旅也 (nì,迎)大块假我以文章 (jiă,借用,给) 琼筵 (yán,美好的筵席) 羽觞 (shāng,古代指酒杯。) 罚依金谷酒数 (依照)(shù数目) 何伸雅怀 (抒......
一、导入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酒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少文人因酒忘却人世间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的翱翔,因酒吐露真情,因酒而成就传世的佳作。唐代诗人李白,便是这......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执教人:叶月娥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2、把握情感,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