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贸易案例_中国技术贸易案例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技术贸易案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技术贸易案例”。

3、国际技术转让中的价格及支付方式的案例

案情介绍

香港A公司向大陆B企业提供某种型号的录像机组装技术,项目内容为组装该型号录像机的图纸、技术要求、工艺规程等技术资料,并派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培训。港方提出技术转让费为120万美元,并向该企业输出部分设备,金额为6万美元。签约后,厂方预付5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安装调试完毕再支付30万美元。达到规定的日产x x台生产能力时,将所余4()万美元付清。进口设备则采取信用证方式付款,同时搞来件装配,装配的该型号录像机全部由港商返销境外,每台给厂方x x美元工缴费。分析合同中存在的问题。

4、国际技术转让中的保密义务的案例

[案情介绍]

2005年,A厂与德国B公司签订了一项非独占性专有技术转让合同,根据合同规定,德国公司向A厂转让生产某种食品的专有技术(包括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检测等);A厂采用了德国公司的专有技术后,生产出的产品深受我国消费者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2009年,A厂发现其技术科的技术工程师王某偷偷将A厂使用的专有技术以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非法转让给一家乡镇企业。德国B公司获悉这一消息后,来电指出,王某的泄密行为使该专有技术众所周知,严重损害了该公司的利益。根据合同保密条款的有关规定,A厂对接触掌握专有技术核心秘密的该厂员工泄密行为应负保证责任,因此要求A厂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该公司的一切经济损失。A厂虽然几经力争,但由于合同中确实有此规定,最后不得不替王某承担泄密责任,赔偿德国B公司预期利润损失12万元。工厂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5、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案例

[案情介绍]

美国—家食品公司A自1952年起开始经营炸鸡等快餐食品,其使用的商标是Chicken Dcll8ht。60年代中期.该公司与美国另一家经营快餐食品的B公司签订了一项技术转让合同,合同规定B公司允许A公司经营其快餐食品,并向其传授经营管理技术诀窍.还允许使用其商标和商号,但合同同时规定,A 公司必须购买B公司一定数量的煮锅、煎锅、餐具、包装和调料等作为交换条件,上述商品的购买价格均高于同类商品的一般市场价格。不久,原告公司向地方法院起诉,指控被告B公司有搭售行为。B公司是否构成搭售。

6、技术转让案例:

美国ABC制造公司是世界各大矿业公司所用的选矿设备的主要供应者,它生产的选矿设备在选矿时功能优良而且节省费用。除生产质量优良的产品外,该公司还致力于发展和改良产品工艺技术,因此,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两方面它都在同行业中具有极大的优势。为发挥优势.利用自己的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扩大经济效益,ABC公司除销售产品外,还作出一个重要决策,即通过技术输出提高技术使用率以更多地赢利。根据引进对象不同,引进方所在国家不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不同的途径输出技术:

第—种途径是通过出口ABC产品输出技术。利用产品的精密结构和高技术性带动商品出口,这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式。对于该公司来说,通过这种途径输出技术,其承担的风险最小,利润却最大。但这种方式实质是实物贸易,买方只能间接地得到一些技术,或是得到设备的操作方法,因此,这并不是技术输出的主要途径。

第二种途径是在外国设立子公司,公司再通过协议将技术转让给子公司,这里的技术转让包括工程服务,转让图纸、技术说明书以及其他工艺技术,供应零部件.培训人员并给予持续的援助。这种方式对该公司来说,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外的廉价劳动力、原材料以降低成本,扩大产品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子公司在所在国进一步的技术转让,可以赚得大笔的技术许可费,同时还可以规避输入国有关税收管辖

第三种途径是与外国合营者建立合营企业,例如ABC公司在向巴西出口空气污染控制设备遭到高额进口关税阻碍后,就转而采取与巴西一家公司合营的方式.将有关技术作为出资,在巴西国内生产空气污染控制设备、选矿设备等。通过建立合营企业的方式.—方面将技术输出,另一方面还取得了在输入国市场上销售产品的机会

第四种途径是出售许可证,即授予输人方有关技术的使用权,同时获得数额可观的许可费,由于这种途径可使输入方直接获得全部所需的技术,而输出方也不必关心输入方的实际经营状况,因此成为ABC公司技术输出最主要的一种途径

1.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ABC公司主要采用了哪几种技术转让的途径?

7、合作生产案例:

2008年,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与联邦德国林德公司达成一项制氧设备的合作生产协议,依照该协议,两家公司合作生产8套制氧设备,中方的生产单位是杭州制氧机厂。在8套设备中,前6套设备以林德公司(甲方)为主要承包人,杭州制氧机厂(乙方)根据甲方定货生产

设备和材料。后两套则相反,乙方成为主要承包人:在生产过程中,甲方负责技术,负责向乙方发送技术文件和图纸的义务,并对技术的性能负责,乙方完全按甲方的技术要求办事。设备销售款由甲乙双方分成。依据协议,甲方还有义务向乙方提供技术服务,包括培训中方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派专家到乙方进行技术指导、示范操作以及讲解技术难点,对乙方现有的生产方法提出改进和增加生产能力的建议并负责实施.甲方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乙方的产品达到甲方产品样品的技术特性。协议签订以后,在整个履行过程中,由于存在合作生产和利润分享的关系,甲方除按约定提供技术和服务外,对乙方技术吸收消化的情况非常关心,在甲方的积极帮助下,乙方以最快的速度掌提了相关的技术并逐渐增加了生产成分。在8套设备中,前4套乙方只生产了8%,第5、6套则上涨为30%,第7、8购套乙方已按约定成为主要承包人,生产全部设备的72%。由于双方均严格履行了合作生产协议的义务.因此双方都如愿获得设备销售款,乙方还获得甲方拥有的生产制氧设备的全套技术

本案中,乙方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甲方拥有的生产制氧设备的技术?

8、许可合同案例:

2001年2月,我国某公司(甲方)与日本某公司(乙方)经过多次会晤达成协议,甲方购买乙方生产某产品的专利技术,合同有效期内(2001年5月1日于2006年4月30日)乙方不再把此项专利转让给其他厂家,且自己生产的该类产品也不再销往中国,鉴于乙方损失的市场份额较大,中方在2001年4月一次性支付了高额入门费并承诺按每年销售额的10%向甲方支付提成费。2002甲方由于担心产品没有知名度难以打开市场,并且甲方认为利用乙方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自然可以采用乙方的商标,因此在生产第一批专利产品时,用和乙方产品相同的商标和包装将这批产品投放市场,结果当年销售量极大,2002年4月底,甲方按约定将当年销售额的10%作为提成费支付给乙方。但是,2002午6月.乙方以甲方侵犯其商标专用权为由(乙方商标已于2000年在我国注册),向我国法院提起诉讼;

1.本案中,甲方有没有侵犯乙方的商标专用权?

2国际许可合同按转让标的不同有哪些种类?

9、1988年,我国四川省某无线电厂通过国内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引进法国工程联合公司的“氧化铝陶瓷基板流延成型”专有技术,用于彩电元器件的产品。合同约定,1989年至1999年引进方每年12月按年销售额的5%向出让方支付提成费,在此期间,出让方可以在中国销售合同产品,但不得再向中国的其他单位转让此项技术。

1989年至1992年,合同履行情况良好。1993年初,引进方发现市场上有与合同产品完全相同的产品销售,这些产品的外包装表明其生产厂家为河北省某无线电厂,由于这些产品枪走引进方在北方的一些用户,因此,引进方派专人对此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某无线电厂是于1991年获得法国工程联合公司的授权,使用其“氧化铝陶瓷基板流延成型”专有技术生产产品。于是,根据合同“争议解决条款”的约定,四川省无线电厂于1993年l0月向中国贸促会的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要求法国工程联合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其经济损失。

1.本案中,法国工程联合公司将其专合技术再转让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

2.国际许可合同按授权程度的不同有哪些种类?

10、2004年我国某省钻头生产公司从美国A公司引进了某种类型的地矿钻头生产专利技术,在双方的密切合作下,很快生产出合格的合同产品。但当该产品销往美国后,美国B公司提出诉讼,状告我方侵犯其专利权。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方根据许可合同鉴于条款“鉴于美国A公司拥有某地矿钻头生产专利,能够合法地向引进方授于制造地矿钻头的生产许可证„„“的规定,责成美国B公司撤诉,经调查,该地矿钻头生产专利确属B公司所有,A公司属于非法转让;最后,美国法院判决B公司胜诉,要求我方赔偿B公司损失.并停止在美国销售合同产品。在支付赔偿金之后,我方以A公司违约为由,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我方的—切损失。

1.A公司是含违约?

2.国际许可合同中,鉴于条款有何作用?

11、2001年,我同A公司通过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同德国某公司签订了一顶关于某电子技术的出口合同。合同中部分条款如下:

鉴于条款结束部分规定:“双方经过多次协商,现达成授予受方(德国某公司)在欧洲独占实施上述技术的协议”

合同第2条规定:“受方同意支付在德国、法国以及欧洲其他有提出专利申请的国家的专利申请费;”

合同第4条规定:“在本协议执行期间,如有在转让技术基础上作出的技术改进,并构成新的专利,专利权属双方共有,如再转让成功.分成比例双方另议。”

合同第7条规定:“受方在收到全部技术资料以后的1个月内,向供方预付技术转

让费5万美元。”第12条又规定:“供方将从香港生产基地生产的每台合同产品的净销售额中提取5%的提成费,但受方先从中扣除1.5%,直至收回向供方预付的5万美元。”

合同第9条规定:“供方将保留在中国境内实施上述技术,并可实施上述技术而生产的产品的权利。”

合同第16条规定:“本协议(如有必要)需报中、德双方政府的有关机构审批,最后一方的政府批准日为合同生效日。本合同期限为生效之日起3年

上述条款有哪些对我方不利?

国际技术贸易案例

国际技术贸易案例一、案情原告美国X X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国X X公司)诉称:原告成立于2001年6月18日,注册地为美国纽约州,系被告股东之一。2005年5月8日,原告与山东X X公司签订......

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

国际技术贸易案例分析案例介绍浙江省民营企业中国通领科技集团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在美国本土依法维权,成为第一家在中美知识产权官司获胜的中国企业。GFCI(接地故障漏......

商务谈判 技术贸易 案例 许可权

普通可口可乐塑料包装技术许可权在碳酸饮料PET包装技术上,可口可乐乐持有该项较为先进的技术并且占据了碳酸饮料的绝大部分市场。康师傅、统一以及汇源在PE、PVC包装技术上则......

国际技术贸易

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的比较摘要:国际技术贸易是世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一方将某种内容的技术通过签订商业协议或合同的形式,转让给另一方面,并收取一定的技术使用费,这种......

技术贸易 名词√

技术贸易:转让关于制造一种产品、应用一项工艺或提供一项服务的系统知识,但不包括只涉及货物出售或出租的交易。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一项技术发明依法被授予专利,再起所有者被赋予......

《技术贸易案例.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技术贸易案例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技术贸易案例 案例 贸易 技术 中国技术贸易案例 案例 贸易 技术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