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_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备课:鉴赏诗歌语言:炼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讲课用)
热身练习:
下列诗词中黑体的字各有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4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这句话完整的解释应该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就像海面上生长出来的一样。作者明是写景,实则抒情,抒发的是天各一方的相思之情。生活的“生”字,意思是出生,古人认为,日月是由大海孕育的,日月在大海中诞生。说明海月一体,而上升的“升”字只能说明个动作,用生活的“生”来得更加传神。而在唐代另外一位诗人张若虚的长诗《春江花月夜》中,作者也有同样的描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用的也是生活的“生”字,同样是出神入化的点睛之笔。”)
炼 字
(一)关注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1、一般动词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答:“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
例2: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体会意境)答:“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例3: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感受情趣)答:“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例4:王昌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物及人思考)答:“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5: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景及情考虑)答:“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7: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例8:“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2、注意活用为动词的词
【例1】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风”和“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可以想作风已老,莺正年轻;也可以想想为雏莺从昂首待哺的娇憨,在风中慢慢丰羽、展翅离巢、婉转鸣叫的情景。而一个“肥”字,可以想见梅子成熟、果肉鲜圆,悬挂枝头,诱人馋涎欲滴的情况。这两个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人。答案: 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例2】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空”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例3】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例4】南北朝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前一句写室外:夜深寂静,雨滴台阶,异常单调。虽未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由此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后一句写室内:用一“暗”字,表现天已破晓,油灯将尽,充满离愁的屋子煞显昏暗。破晓屋内较暗,与白天不然,足见观察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夜未眠,“空阶”和“离室”,渲染出人心凄惶。
(二)关注修饰词
1、形容词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答: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潜”“细”二字,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答: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例4: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茫茫沙漠景观,“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孤”字状其醒目;“直”突出无风而劲拔。沙漠毫无遮拦;“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圆”则表现落日雄浑。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例5:吴文英的《鹧鸪天•化度寺》:“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下阙开头一“窄”一“宽”,对比中表达出思念故乡、却又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2、数词
【例】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参考答案】“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开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
分析:诗中“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更显出此梅“早”开。此诗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称郑谷为“一字师”。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三)关注特殊词
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例1: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蛱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原诗用“飞来”,只表现出蛱蝶从别处飞到此处的情景,而“纷纷”则表现出众多蛱蝶一起“过墙”、追寻春光的情景,语意表达得更充分。例2: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中“时时”“恰恰”为叠字。“时时”表现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表达出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并让人领略到汉语的音乐美。
例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其一》刘禹锡)
例4:“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例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
“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2、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①边塞诗:多以黄色与白色相对,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如:“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②感怀诗:多以青色与白色相对,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如: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③田园诗:多以红色与绿色相对,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王维)
(四)注意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有时作者注意使用一些具有表现力的词,来更生动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
如南宋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这首词意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际”中用一“展”字,化静为动,把少女远望时看到的山势连绵不断一直铺展到天际的情景表现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山岭阻隔、不能回归家乡的悲愁。而第三句“泪眼不曾晴”的“晴”字,本来形容天气,移用过来,把作者满腔哀怨、整天满目思乡之泪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的情感。“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两句,用雪花比喻浪花。用拟人化词语“乱委”表现浪花随意腾起;用沙鸥自由翱翔与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作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就把少女流落异乡、有家难归的难言伤感流露笔端。因为这首词用了一些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语,显得妙语横生,妙意满目。古人赞它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词人玉屑》)。
(五)注意含有修辞方法的词。
如杜甫的《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开钩。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首联十个字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月夜图。“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从山后破云而出之状,“明”字正好表现水月相映、夜明如昼之景。它们把月写得晶莹璀璨,仪态万千,给这两句以至整首诗抹上了一层神奇、妩媚的银光。苏轼以为“古今绝唱”。
再如北宋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晚上原应有月,岂料云满夜空,遮住月色。但清风一起,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也被风吹动,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起舞。这就给作者临老伤春、感到前途渺茫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传诵千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为“风”起“弄影”,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又与终篇的“落红” 前后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
又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首句作者用可“铺”之物比阳光,将“残阳”斜射的情景逼真而生动表现出来;另外与“照”相比,铺给人一种舒展感,表现出阳光的柔美。
技 巧 点 拨
炼字题设问方式:
①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分析。
②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表达效果。
③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④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⑤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1)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以词类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修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步骤:
1、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
2、看所要鉴赏的语言对这个对象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看它表现得怎样(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含蓄、凝练、淋漓尽致等),有怎样的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作用)。例: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第一句中的“铺”字有什么作用?
答:“铺”字写出了“残阳”(表现对象)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对这个对象进行了怎样的描写)用词更准确、形象(看它表现得怎样),而且它还能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更贴切地表现诗人此时的心境。(有怎样的作用)
一、对动词的考查
1、强调动态的动词的考查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问:此诗中“望”字有什么妙用?
答:此诗之“望”,虚写作者(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置身峰头(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既生动形 10 象地(看它表现得怎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有怎样的作用)。
2、表引领作用的动词的考查(1)“某动词”领起了什么内容。(2)对领起内容进行概括叙述(3)由它领起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例: 望蓟门(唐)祖咏①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③,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①祖咏:唐代诗人。②三边:泛指边境。③胡月:胡地之月,边地之月。
结合原诗,众写景抒情的角度谈一谈“望”字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望在全诗中领起所见(“某动词”领起了什么内容):寒光、积雪、曙色、危旌、烽火等意象(对领起内容进行概括叙述),渲染了战斗场景气势之盛;全诗行文,由望中所见,生望中所感(“心惊”之感受,“论功”之壮志),景与情自然交融,使作者由望而感,渴望建功立业这种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由它领起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3、化动为静的动词的考查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答:化动为静,形象(看它表现得怎样)地描绘出遥看瀑布(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飞泻时的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4、对心理动词的考查
溪居即事(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注。
注:却关:拉开门闩开门。
诗中的三、四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疑”“急”二字用得最好,把一个正在玩耍的儿童(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看到船儿进入水湾,“疑”是有客人来了,就“急”忙跑去打开柴门迎客的行动(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写活了,把儿时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出来了(看它表现得怎样)。
5、对兼有动词、名词两种词性的字的考查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注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佛寺,即指柏林寺。
问: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首诗别有情趣(看它表现得怎样)。
6、形容词作动词的考查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问:第三句中的“绿”字有什么好处?
答:“绿”字化不十分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既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见出春风(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到来后江南水乡的变化(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一派生机,欣欣向荣,并是全诗的诗眼(看它表现得怎样)。
7、化静为动的动词的考查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问:诗中的“护”“送”两字的运用有何妙处?
答: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溪水、青山拟人化,仿佛溪水(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也赞赏主人躬耕陇亩的品行,殷勤地环绕田亩将禾稼保护(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似乎青山(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也理解主人寄情山水的意趣,主动地推门而入,将青翠山色送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平淡的景物写得生动形象、有情有意(看它表现得怎样),很好地烘托了主人品行的高洁,也表现出了诗人退出政治漩涡所感受到的田园意趣和心情的闲适(有怎样的作用)。
二、对副词的考查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又”字暗示作者(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不止一次浪迹天涯(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饱含愁苦与无奈(看它表现得怎样)。
三、对数词的考查早梅(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应如律,先发望春台。问:诗中的“一”字有什么好处?
答:梅花(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开在百花之前,称为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而开(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更突显出此梅的不同寻常,突出一个“早”字(看它表现得怎样)。
四、对形容词的考查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问:诗中的“凉”字有什么作用?
答:凉字既写天(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又写心境的孤寂(看它表现得怎样)。
五、对象声词的考查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问: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看所要鉴赏的语言的表现对象是什么)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看它表现得怎样)。
六、对连词的考查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宋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问:此词中的“岂无”“难得”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答:“岂无”使上句成了设问句,“难得”使下句成了应答句。自问自答,上下句对偶,句意却单行直下,贯成一气,成为灵动自然的“流水对”。诗人的牢骚感慨之情,也借助这四个字的呼应自然流露出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学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学案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一、导入新课清风 细柳 淡月 梅花A、摇、映 B、舞、隐 C、扶、失二、考点透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诗歌鉴赏语言的炼字方法讲解,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相关知识 2、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解答方法3、从对炼字的鉴赏中体会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第一课时 【高考......
诗歌鉴赏语言的炼字方法讲解一、古典诗词用语精妙无比,即使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甚至如今的流行歌曲,一旦浸染了古典的气息,就会别有一番风味。所以首先我们在品味几句流行歌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