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案及反思_落花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落花生教案及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落花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落花生》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段。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理解课文中深刻含义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并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懂得做人的道理。
3、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写身边的食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花生的作用。
3、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
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教师展示花生生长示意图辅助理解
4、介绍作者:本文的作者是许地山,课后资料袋有有关于他的介绍,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针对这个资料袋,你有什么问题?
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留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5、板书:15.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并划分文章段落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我们和母亲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好准备。第三部分(第三到十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花生。
6、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吗?(认识详略)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略学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指名读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3)、抓住对“居然”理解(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练习用“居然”造句。)(4)、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2、学习“尝花生、议花生”
过渡:母亲为了庆祝收获,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在收获节上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2)、三个人分别说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姐姐说它味美; 哥哥说可以榨油; “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3)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4)父亲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呢?指名读父亲的话。(5)、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默读第10自然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外表 印象(6)、所以,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什么?(再读读父亲说的话,引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7)、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像这花生一样,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举例子(清洁工、送报员、)(8)、作者明白父亲的希望吗?从哪一个句子可以看出,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指导朗读[肯定]。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9)、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齐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作者为什么以落花生为笔名,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2.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父亲谈话的教学中,学习详写和略写。
2、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只是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将果实挂在枝头,由此,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可贵的品质。学习这种是借助花生讲明道理的写法叫“借物喻人。
(六)、小练笔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你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写一写。
(七)、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详略得当
借物喻人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学。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我执教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父亲笔下的苹果、桃子、石榴是怎样的?花生又是怎样的?启发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
2、要求学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细品读,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蕴含很深的道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谈了对父亲那段话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让学生在以后人生历程中慢慢体会,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把背诵课文作为教学重点来抓。让他们把课文背下来,再慢慢在生活中体会。我相信对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帮助。
3、抓好课后小练笔的落实。目的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在课前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从而让学生知道花生名字的来历。这样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却很深刻,富有教强的教育意义。课上孩子们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也能积极发言。只有个别孩子仍然思想“开小差”,不能控制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合理,本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过少。下次上课我要有效进行小组合作,简单的内容可以不进行小组合作,这样也能节省时间。
3.朗读较少。因为时间不够,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过少。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落花生》教案昭乌达小学 曲广波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7个字,会用“居然”造句。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落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落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落花生》课例分析阜阳循环经济园学区中心校李士友本节课是我2013年11月6日在五(2)班上的一节公开课。《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
《落花生》教学反思《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散文。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由平凡事物花生谈到人生道理。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