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作文教案_第四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作文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四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到民间采风去
一、活动目的1.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活动准备:
1、参加人员:崖子初中初三(1)(2)班全体学生。每班共分四组,组长由组内成员推选。
2、前期准备:
①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启发学生对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产生兴趣。
②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风土乡情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活动过程:
1、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2、民间故事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崖子镇乡村风情”录相片。
3、活动时间:一个周的时间。
四、成果展示:
主持人导入:
近期,我们走村串巷,流连于乡村的田野风光,穿行于古老而优秀的民间文化之中,开展了“民间采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今天,各个小队来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汇报。
1.由民间故事收集小组介绍收集整理“崖子镇乡村民间故事”的情况。小主编(学生a): 介绍小队组建过程、收集整理及制作手抄报的整个过程。小编辑(学生b):给大家讲二至三个自己收集整理的优秀的民间故事。小美编(学生c):
介绍手抄报整体设计及艺术加工。小主编(学生d):介绍收集民间故事的经验和感受。每篇习作都各有特色,各有魅力,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不同的审美观和创造性。
古老的传说,经过我们的妙手加工,焕发了时代的色彩。
2、由“谚语警句”小组汇报收集“谚语警句格言”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情况。
组长介绍收集资料的方法、组员简要汇报各自收集的内容以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谚语警句或采集中最感动的一件事;全组制定电子演示文稿,展示制作成员。
3、民间剪纸艺术欣赏组出示成果展示版,并当场演示简单的剪纸工艺。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
4、乡村风情小组介绍“崖子镇乡村风情”录相片的制作情况。
小制片人(学生A): 介绍小队组建过程及外景拍摄活动情况。
小摄影师(学生B): 播放中解说自拍的崖子镇风光景点录相“崖子镇乡村风情”。小导游(学生C): 出示展板:介绍展板上的景点照片及特点。垛山风景美不胜收,龙角山水库远近闻名。崖子镇蕴涵着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不必说奇妙无比的垛山,美仑美奂的龙角山水库;不必说远近闻名的大樱桃,也不必说走向世界的红富士苹果„„来到小小的崖子镇,领略一番这里的乡村风情,也会让你流恋忘返。主持人:走出三味书屋,来到生活的百草园,我们发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是一棵永远不老的常青树,这棵树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精华,这棵常青树也需要我们不断地用时代之水去浇灌„„
有关资料:
1、崖子镇乡村民间故事手抄小报;
2、民间剪纸作品图片;
3、“谚语警句”电子演示文稿;
4、“崖子镇乡村风情”录相照片。
五、活动收获: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这一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话题?
让学生分小组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
最后,让同学小练笔,以《亲近民俗》为话题,用凝练的笔墨整理本课收获。引导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爱乡情绪。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树立一种保护乡土文化的意识。
第四单元加和减教学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2、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实际问题。4、练习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塞北江南 葡萄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词。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
Unit 4Where is my car?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描述物体的位置,分A、B、C三部分。以A、B部分Let’s talk中谈论位置和方位交际用语为线索,和A、B部分Let’s learn中......
第四单元 课题:千以内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
13 动手做做看教材简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