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_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字”。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设计】:崔文华(主备人)时间:2011年4月18日
宋娟(授课人)时间:2011年4月27日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世界上谁有语言?小时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神奇的语言,那就是——
(出示并齐读课题)。
大自然也有语言?它的语言是怎样的?我们能读懂吗?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共同去学习、发现吧!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2)、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3)、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4)、这首是有没有总说的小节?其他小节是怎么排列的?能不能颠倒顺序?“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3、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四、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板书设计】
总起:大自然是有语言的大自然的语言具体介绍:
归纳全文: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诗歌,从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告诉我们只有爱学习,勤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本节课上,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通过自学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诗歌,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四、思考小结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板书设计】
领起(1)---大自然是有语言的蚂蚁搬家要下雨
大自然的语言具体介绍(2--8)水中蝌蚪春天到
大雁南飞秋天到
大树圆圈是树龄
鱼鳞圆圈是鱼龄
总结全文(9)---爱学习、勤思考才有发现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在诗歌教学中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我认为是注重情感投资。注重情感投资,就能在教学中起“鼓舞、唤醒、激励”的作用。以亲切的态度设置问题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学生去思考面临的问题,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知识,以亲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这种具有吸引力的教学,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乐于学习,积极思考,并且在学习中获得满足,得到提高。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二、理请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作用三、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能力目标: A.......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