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案_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铅笔有多长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
铅笔有多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沈阳市沈河区泉园小学 徐明婉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教材中安排了两次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估测的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之中。如在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估测。
教学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和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节课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和学过的米和厘米之间这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长度单位对于2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动手实践操作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每个长度单位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自主学习也十分重要,整节课,估一估贯穿始终,每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操作,小组合作、自己数一数的方式探索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我直接告诉的。在身边找一找,学生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联系生活的学习数学的意识。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用手势表示知道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并且知道学过的4个长度单位的大小。
2、通过量一量、测一测、找一找、比一比、估一估的活动,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弹性目标:
1、通过小便签长、宽、桌子宽度的估一估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估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形成感性的认识,发展空间的观念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保障:教师用米尺、学生用米尺、学生用尺、一分硬币、卡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老师上课都要用到黑板和粉笔,请同学们估计黑板的长度和粉笔的长度。分别用的是什么单位,用字母表示呢?(米和厘米。m和cm)。现在老师说长度,大家用手势来表示,看谁反应得最快。(1米、1厘米)看来同学们没有忘了我们的老朋友米和厘米,长度单位的大家庭中还有其他的成员,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去认识分米弟弟和毫米妹妹,你想去吗?
二、活动中学习
(一)分米的认识
1、认识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师:不过老师想先看看你们的本事好吗?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长方形小便签,请你估一估,便签的长大约是多少? 生:估计(9厘米、8厘米)
师:到底是多长呢?谁的眼力好,快去量一量吧!生:学生测出10厘米并汇报。(标上)
师:看,分米弟弟来向你们挑战了,这是1分米,谁愿意拿着便签的长和一分米比试比试。(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学生到前面比。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分米和10厘米一样长。
师:那么谁能用等式表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呢? 生:1分米=10厘米(齐读)
师:太好了,现在我们还可以说便签的长是(1分米),分米弟弟的本事还真不小,1分米就等于10厘米,那么怎么用字母表示分米弟弟呢?同学们猜一猜? 生:猜,dm 师:你真聪明,弟弟吗?就用dm,那么请同学们用字母表示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生:1dm=10cm(齐读)
2、感受1分米
师:同学们发现了1分米就是10厘米这么长,我们身边的物体或身上的那部分长大约是1分米呢?快去找一找吧!生:找1分米。
师:老师也找到了1分米,你想知道吗?伸出你的大拇指和食指,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这一乍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你想用这种方法试试吗?好,请同桌合作用这种方法估一估桌子的宽大约是多长? 生:我估计大约是3分米、4分米„„
师:那老师想用厘米作单位,谁能告诉老师是多少厘米呢? 生:大约是40厘米
师:老师知道桌子的高是70厘米,你还可以怎样表示桌子的高呢? 生:7分米。
3、米和分米
师:分米弟弟觉得自己的本事很大,米大哥可不甘示弱,同学们你猜谁的本领大呢? 生:米的本领大
师:好,现在小组长拿出米尺,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米尺上找从哪到哪是1分米,注意可以从不同的位置找,并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1分米。
生:小组内找,并数一数(教师循视并发现问题)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的发现生:我找到了从10到20是1分米„„一共找到了10个1分米 师:那么米和分米是怎样的关系?(有困难,就可以同桌交流)生:1米=10分米(齐读)师:用字母表示呢? 生:1m=10dm(齐读)
师:学生边说边板书,同学们太聪明了,而且老师还发现春天到了同学们都长高了,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身高是多少? 生:1米30厘米
师:还可以怎么表示身高呢? 生:130厘米。(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我们认识了分米弟弟,能用上分米弟弟吗? 生:1米3分米、13分米。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评析:由学生的身高测量这一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掌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
(二)毫米的认识
1、认识毫米,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4种方法表示我们的身高。一支被我们同学扔掉的小铅笔头也想知道自己长度,你愿意帮助它吗?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说一说铅笔头有多长? 生:6厘米多一点。师:这样说不准确,多几个小格呢?每一个小格都有1个名字,叫毫米,过了3个小格,就是(3毫米)现在谁能告诉小铅笔头它的长度是多少啊?
生:小铅笔头的长是6厘米3毫米。
师:这就是毫米妹妹,我们通常用mm表示,别看它小,在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要求测量的很精确时就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1厘米里藏着多少个1毫米呢?在你的格尺上用笔尖指着数一数吧!
生:学生数出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师:老师这也有一把尺子,让我们一起数一数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谁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秘密了?用等式表示出来。生:1厘米=10毫米(齐读)
师:还可以怎样表示呢?同学们都发现了,那就一起来说吧!1cm=10mm(齐读)
[评析:由于“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为精确测量带来了困难,这一矛盾的有意制造,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发明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为下面的新知探索设置了一个有利的悬念。]
2、感受1毫米
师:毫米妹妹这么小,我们怎么用手势表示它呢?想一想办法,到小组的学具中去找一找,哪些物体可以感受到1毫米。生:硬币的厚度、卡的厚度„„
师:老师还发现了一个1毫米,你想知道吗?那么和老师一起做,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格尺,用另一只手慢慢的抽出格尺,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大约是1毫米,同学们自己再一次感受一下1毫米的长度。师:我们一起感受了1毫米的长度,现在请同学估一估我们数学书的厚度,注意从装订这一侧来估计。生:5mm、6mm 师:谁估计的准呢?快点量一量吧!
[评析:用手势表示出几个毫米的大约长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提高估测的能力;是对过去只注重单位长度表象建立的局限性的补充。]
三、实践联系,巩固知识
师:同学们估计的真是越来越准了,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吧,我们一起活动活动,老师说长度,我们用手势表示出来。
生:先跟着老师一起做手势,然后闭上眼睛,自己用手势表示。师:现在我们认识了这4个好朋友,小红也把他们请到了家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你在小红家发现了什么? 生:找出错误改正并说明理由。
师:这回我们给4个朋友安一个家,好吗?伸出你的右手,(看着大屏幕)和老师一起做。这4个朋友想去串门,需要一个口令,例如 毫米想去厘米家要说1厘米=10毫米或者10毫米=1厘米同学们和你的同桌玩一玩这个游戏吧!你想让谁到谁家串门。生:自己玩这个游戏。
四、谈收获,师总结。
师:这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自己在什么方面最出色呢? 生:谈收获和感受。
师:我们现在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大家庭中的好朋友,生活中我们处处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不能随时带着格尺,那么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一把尺子,什么事情都能做到准确、恰当。《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1.关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我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物——小棒和银行卡、1分硬币等。让学生在用手夹或捏的动手操作中,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如,毫米的教学,通过学生们扔掉的小铅笔头为契合点,学生产生质疑,从而引出毫米,毫米虽小,但在生活中也很重要,在要求测量的比较精确或者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就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厘米。顺势让同学们自己在格尺上发现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学生自己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秘密之后,在到小组的学具中找一找,哪些物体可以体验到1毫米。学生积极的到小组中去找,去感受,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的感受1毫米,接着和老师一起通过抽出格尺的方法再一次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本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借助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大量活动,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例如,在教学分米是,先让学生自己发现10厘米和1分米一样长,然后再去自己到身边去找大约长是1分米的物体。学生找到了很多很多,如,自己的铅盒、木梳、自己的记事本等等,在这个找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的感受到了1分米的长度,然后学生再和我一起做将小棒从两个手指之间移开的操作活动,更加深了对1分米的感性认识。接着,用刚刚感受过的1分米的长度来估计桌子的宽度,做到学的知识马上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在整个课堂中我只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让学生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长度,学生非常愿意去做,学习积极性很高,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到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数学就在身边。
3.重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在测量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都是先估计,然后测量。学生在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当今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体验了探究的乐趣、体验了数学的丰富多彩„„
学生的数学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的现实原型还不够丰富。学生虽然建立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但此活动还不够充分。我对于学生说的能力,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很多,缺少让学生自己画一画的训练。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6-28页。 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观察、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分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和毫米》教案葛村中心小学 张洪燕教材简解: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教材编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第54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长度单......
一、听故事录音导入 (1)师:(录音)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