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_晏子使楚教案教学设计

2020-02-27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晏子使楚教案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 主备人:李德增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审阅: 教学目标

重点:初步掌握一词多义;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写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难读字音,流利通读文章。

2、疏通文言字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晏子故事两篇》叙述了晏婴出使楚国的故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不仅在军事上角逐,在外交上也常常展开激烈斗争,以显示各自的实力。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正是这段历史的反映。文章表现了晏子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晏子故事两篇》。

(二)学习课文

1、播放录音。

要求:①学生边听边画出疑难字词。

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a.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傧者 更道 闾 张袂成阴 比肩接踵 缚 赐 熙

b.借助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以,因为; 坐,犯罪; 短,身材矮小; 盗,偷窃; 延,迎接,引进; 赐,赏赐; 道,通“导”,引导; 诣,到„„去 辱之,羞辱他; 曷,同“何”; 踵,脚后跟; 固,本来; 宜,适宜; 席,座具; 徒,只是; 其,它; 然,这样; 熙,同“嬉”,开玩笑;

取病,自取其辱; 焉,相当于“啦”。

3、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翻译下列句子。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明确句意: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齐国的国都临淄有几千户人家,大家举起袖子来就阴了天,擦下来的汗就如下雨,他们肩并肩,脚跟脚而存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齐国根据所出使的国家的情况派遣使者,有才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开明的国家,无能的人被派遣出使无能的国家。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然,这样。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得无,莫非。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5、集体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故事。

6、小结

第一篇:写晏子出使楚国的两件事,第一件写楚人欲辱晏子,晏子经过斗争终于从大门进入楚国;第二件写楚王因晏子身材矮小欲贬其缺点,晏子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击楚王。第二篇:写晏子使楚前,楚王设计辱齐;晏子设喻破计,维护了齐国尊严。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练习

课本P77第二题

四、布置作业

1、同步训练对应题目。

2、复述本课的几个故事给别人听。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主备人:李德增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审阅: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简要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2、感受晏子说理艺术。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⑴思考问题幻灯片。

思考题一: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进行有力回击,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二:简要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⑵学生思考、讨论。

⑶明确思考题一:

首先,从他自身来看,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辞令。

其次,他善于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如文中的“使狗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把楚国与狗国等同。又如在第二则故事中他又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回击楚王。

再次,他所采用的夸张手法,也让楚王生畏。如在讲到齐国人时,以“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形象的夸张,让我们感受到齐国人比比皆是,更有力地反驳了“齐无人耶?”的质问。

第四,晏子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面对楚王提出“然则何为使子?”的质问,晏子降低自己的身份,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作答,又是一次以楚王的尴尬而结束。

总之,课文中正是由于在晏子的外交辞令中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和以退为进的方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使晏子这一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⑷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

⑸明确思考题二:

晏子是齐国的大使,从外貌来看,其貌不扬,不够潇洒,从文中“楚人以晏短”,可以看出他身材矮小,因而成为楚人耻笑的把柄,但晏子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弥补这一不足之处,面对楚王的百般刁难,他非常镇定,不慌不忙地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他并没有在其追问下退缩,而是反戈一击,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从晏子对楚王的三驳与楚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中,我们不难领略到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

家尊严的精神。他不愧是一代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杰出代表。

(6)深入探究

思考题三:贯穿两篇故事的思想主线是什么?

思考题四:从《晏子故事两篇》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思考题三:两篇故事贯穿了一条思想主线:文章通过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用辞令战胜楚国君臣蓄谋的记叙,表现晏子忠于齐国的品格与机巧善辩的才能。晏子作为一名使者,是作者着力塑造的理想人物。他出使楚国两遭戏弄。面对楚国君臣两次蓄意刁难、侮辱,若晏子翻脸,既显出使者笨拙无能,缺少风度,又会使两国关系形势紧张。因此,晏子不愠不火,机警设喻,使楚王自讨没趣,处于尴尬境地。晏子的对答措词委婉,柔中有刚,充满智慧大度,十分精妙,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过人的胆识及出众的辩才。

明确思考题四:从晏子的角度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一个人的外表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才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以貌取人,而要以真才实学来评价一个人的才华,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就是这个道理。

从楚人这个侧面来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无论自己的势力、能力有多大,在待人接物这方面,我们都要注意场合和对象。无论对什么人,在什么地点都要注意运用礼貌性语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广结良友,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体会晏子与楚王的三次对话,三、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争霸。外交上的胜负,成为当时兼并战争的重要辅助手段。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妄自尊大,无缘无故欲辱来使,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对他本人的侮辱,而是关系到齐国的尊严,因此他在蛮霸的楚王面前不卑不亢,从容镇定,针锋相对地进行有力的反击,且乘胜反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使民善盗”的帽子扣到楚国人的头上,置楚王于理屈词穷的尴尬境地。表现了一位外交使臣不凡的勇气和智慧。晏子折服楚王的话不长,却句句设伏,步步紧逼,终于胜利地折服了对方,显示了一位外交家所特有的应变才能。而愚钝逞强、目中无人的楚王最终只有陷入羁绊,彻底服输。

(四)布置作业

⒈找出并解释出自这篇文章中的成语。

⒉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

说明: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可以介绍后面扩展资料中的延伸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内容摘要: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在教学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前,我布置预习作业,让孩子从文章内容、课题、人......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训练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3......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创造性的复述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长春版五年语文下册第九版块《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一、回顾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从书中找出交代起因和结果的语句。那么,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晏子使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晏子使楚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晏子 晏子使楚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晏子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