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2022-10-01 09:14:59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一、导入

复习人物形象。

二、疑难语句分析

1、“我”为什么气闷?“高墙”比喻什么?

明确:闰土与“我”隔膜了,杨二嫂不理解“我”了,所以“我感到气闷”。“高墙”是比喻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们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2、“西瓜地上的小英雄的影象,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的“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西瓜地上的小英雄的影象”中寄托了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

3、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我”对新生活的希望念念不忘,但又没有找到实现新生活的道路,所以说和闰土一样是对偶像的崇拜,而且“茫远”。

4、划出文中表明“我”充满希望,精神振奋的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明确:全文最后一句。特别是“我想:希望……成了路。”

含义:希望的有无取决于人是否努力,光有希望而不努力,希望就不会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努力奋斗,希望就可能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无”。全句强调要为新生活的到来而努力奋斗。

三、探究主旨

在这景与人的对比中,作者鲁迅要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思想,那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什么呢?

1.小说中一共描写了几个“故乡”?

明确:该问题探究的已不仅是环境,而且涉及小说主题。除了对比鲜明的“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之外,其实,小说中还有一个“理想中的故乡”。从小说结尾部分“我”的内心独白可以看出,“我”对未来的故乡有一个朦胧的希望轮廓。

2.“故乡”在哪里?

明确:从小说对宏儿和水生的想象中,可窥见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理想中的故乡,不在儿时飘渺的回忆中,更不在世俗、功利、隔膜的成年世界里,它需要我们去追求,去勇敢地开创新路。

总结: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四、作业

完成练习题5、6题。

板书设计:

封志莉

《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推荐)

科目:语文年级:九教学设计:赵子山 审核人:赵子山时间:2015.10.15编号:239.《故乡》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对比手法,理解文中的“三个故乡”。 2.多......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设计1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故乡课时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把握小说内容。2、学习运用圈点勾画、朗读品味的阅读方法,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3......

《《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