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推荐)_故乡教学设计3课时

2020-02-28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故乡教学设计3课时”。

科目:语文

年级:九

教学设计:赵子山 审核人:

赵子山

时间:2015.10.15

编号:23

9.《故乡》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对比手法,理解文中的“三个故乡”。2.多角度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鲁迅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对比手法,理解文中的“三个故乡”。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席慕容说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在游子心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是魂牵梦绕的家园。大家读完鲁迅的小说《故乡》,感觉和我们以前读过的那些思乡怀人的作品是否一样?现在我们来走进鲁迅笔下的故乡。

2.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对比手法,理解文中的“三个故乡”。2.多角度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鲁迅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过渡语: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请同学们迅速默读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带着目标上路,开始愉快的学习之旅。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乡之行,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悲凉,究其原因是故乡“变”了,人变了、景变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本文的环境描写,感受作者笔下的三个故乡。1.自学下列资料,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对情节的推动作用;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④反映社会现实,交代时代背景;⑤表现主题。

2.故乡的景色有怎样的变化呢?朗读课文1——5段,12段,88段,将描写故乡景物的词语或句子标出来,思考下列问题,在文中做好批注。

(二)自学检测反馈

相信我能行!完成后,组长组织同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1.课文1——5段写的是 的故乡,它有 的特点,作者内心充满了 的感情。

2.课文12段写的是是 的故乡,它有 的特点,作者内心充满了 的感 1 科目:语文

年级:九

教学设计:赵子山 审核人:

赵子山

时间:2015.10.15

编号:23

情。

3.课文88段写的是是 的故乡,它有 的特点,作者内心充满了 的感情。

精讲点拨: 1.现在的故乡(1-5):萧索,荒凉。悲凉 2.过去的故乡(12):五彩缤纷、美丽神异。留恋 3.未来的故乡(88):美丽,充满生机。向往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过渡语:结合自主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用你的激情、发挥你们小组的智慧完成合作探究两个题目。要求:先自主学习、做好批注(6分钟),再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最后全班展示(4分钟),学习情况记入各个小组的评价。

1.现实中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有什么作用?

精讲点拨:提示学生多读,在读中体会、理解,把握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句子。例如:(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句中“萧索的荒村”前用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横”,请体会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活气”改为“生气”可以吗?(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句中“瓦楞上”的枯草的断茎怎么能成为“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3)“月下西瓜地”一节的绘景奇异在何处? 明确:(1)“横着”是不整齐、不规则地放着的意思,有一种“被遗弃”的动感,“萧索”是形容词,突出了悲凉的气氛,“荒”字描绘出村落的凋敝和沉寂,这里都是写“我”看到家乡的感觉。动静结合,写得具体而形象,这样的荒村,自然没有活泼的生活气息,有的只是死气沉沉。(2)句中的“枯草”“断茎”“寒风”“老屋”渲染的凄凉景象突出的是一种气氛、一种心情,“我”要永离故乡,永离老屋,此时故乡的颓败、荒芜、冷落更增加了惆怅、悲凉的情绪。这与上文“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是协调一致的。

(3)明丽的色彩: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颇为神奇的传说:项带银圈的英俊少年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给农村造成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日趋贫困。同时,暗示着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

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朗读指导:读第一部分要低缓、哀伤,饱含震惊、幻灭之痛。读第二、三部分要欢快、流畅,充满新奇、神往之感。科目:语文

年级:九

教学设计:赵子山 审核人:

赵子山

时间:2015.10.15

编号:23

2.小说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吗?对于文中写到的两个孩子水生和宏儿,如果把他们删去也并不影响行文的表达,你认为呢?请互相交流,结合文章内容表达你的见解、观点、看法。

精讲点拨:

鲁迅认为塑造人物有两种典型化的方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运用这种方法在于“使读者摸不着在写自己以外的谁,一下子就推诿掉,变成旁观者,而疑心到像是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

小说通过“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我是一个线索人物。我的身份是一个常年在外漂泊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我对现实有自己的敏锐的视角,不满于社会现状,对苦难中弱者的同情,但同时又对美好的未来满怀着希望,充满了憧憬。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作者的影子,可以说由成年人构成的“现实的故乡”是鲁迅极度失望苦闷心情的告白,但又不等同于作者。

文中的两个小孩子: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寄托了我的理想,他们就是理想故乡的化身。

过渡语:鲁迅在很多作品中都借助孩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这种期盼、希望。如《社戏》《孔乙己》等,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注意一下。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训练题目,任意选取三位同学到黑板展示。要求: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1.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并写出加点词语的本义。

(1)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3)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科目:语文

年级:九

教学设计:赵子山 审核人:

赵子山

时间:2015.10.15

编号:23

点拨:这句话比喻确切、含义深刻。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只有希望而不去实践,等于没有希望。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作者以路作比,形象地说明新生活要从斗争中获得。这表现了作者踏平路上荆棘,争取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一名言体现了十分重视实践意义的深刻哲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人们为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勇往直前,英勇奋斗。

3.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有什么作用?若果再给这幅图画加一个人物,你会添加谁呢?为什么?

点拨: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课堂总结: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满怀着希望并且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希望我们牢记住作者的话:一起背诵文章最后一段。

附:板书设计:

现实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 理想中的故乡

“我”:坚定地信念、美好的憧憬、希望。

【教学反思】

《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一、导入复习人物形象。二、疑难语句分析1、“我”为什么气闷?“高墙”比喻什么?明确:闰土与“我”隔膜了,杨二嫂不理解“我”了,所以“我感到气闷”。“高墙”是比喻封建等级观......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设计1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故乡课时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把握小说内容。2、学习运用圈点勾画、朗读品味的阅读方法,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3......

《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推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故乡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故乡教学设计3课时 教学设计 课时 故乡 故乡教学设计3课时 教学设计 课时 故乡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