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详解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详解”。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课前准备:查找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资料,预习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抗美援朝资料,整体感知
.展示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师朗读)2.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结合课文题目,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走近文本,自主感悟 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2.“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 3.“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4.“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三、创设情境,深入研读
1.师:如此深情,难怪在分离的今天,会有这么多的朝鲜人民来与志愿军战士们送别!而在送别的人群当中,你可曾看到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她紧紧拉着亲人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志愿军战士怎么劝她都不肯听,你来劝劝这位老大娘吧?
生: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
师:你的送别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分手呢?我们只好请求她停步。谁来请求大娘?
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2.大娘和志愿军战士之间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让大娘如此不忍呢? “冒着炮火送打糕”“为救伤员牺牲了唯一的小孙孙” 大娘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难怪志愿军战士在最后要说: 让我们代表所有的志愿军战士,再和大娘说上一声(示意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四、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是啊,那就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用你的朗读劝住这些亲人呢?
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和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对比句子“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感受反问句的强烈情感
五、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3.配乐,课件缓缓出示课外资料: 为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士们在长达三年的战争中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许多英雄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者共36万余人,其中有14万人长眠在异国他乡……
六、激发情感,层递朗读结尾
汽笛长鸣,声声撕裂心肺,列车就要开动了,这么多的亲人,怎么能一一话别呢?望着舞动的鲜花,望着不断涌来亲人,望着熟悉的山山水水,志愿军战士只能满含热泪,深情地呼唤--列车徐徐启动,缓缓驶出车站,朝鲜人民舞动鲜花,追着列车奔跑!志愿军战士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不断地挥动着手臂,他们又一次深情地呼唤--列车越去越远,终于消失在铁路的尽头。虽然看不见志愿军了,但朝鲜的亲人仍然站在那儿,静静地站着,任的热泪流淌,虽然看不到朝鲜亲人了,但志愿军战士仍在不停挥动手臂,再一次呼唤……
四、实践运用,内化提升 分别的时刻,朝鲜人民又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想起哪些感人的往事呢?选择素材,模仿课文前三自然段写一段话,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图片素材提供:
a.文中提到的二次战役
b.被俘后英勇不屈的侦查员老王 c.以胸膛挡机枪眼的黄继光 d.为救孩子牺牲自己的罗盛教
e.烈火焚身仍旧严守纪律的邱少云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 直抒胸臆 不是亲人 小金花 胜似亲人 回忆往事
大嫂 反问抒情
15*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找长征相关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请同学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汇报交流(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三、整体感知,分清脉络
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可是,同学们想过没有,既然是写老班长的,为什么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呢?
看来这枚鱼钩肯定有它不同寻常的地方。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仔细地读读,看看围绕着这枚鱼钩,课文都写了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1.“做鱼钩”
2.“硬咽草根、鱼骨头”
3.“夜里钓鱼、摸野菜”
4.“命令战士喝鱼汤”
5.“奄奄一息让鱼汤”
四、以鱼钩为主线,品析全文
这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鱼钩上,肯定还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而作者只选择写了这几个小故事,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在这些事情的背后,到底蕴藏着哪些感人肺腑的情感呢?
默读课文,仔细品味文章,感受老班长的伟大精神。根据学生课堂生成,随机学习任一板块,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小结: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揭开了中国近代抗战史上崭新的一页!而这一枚金色的鱼钩,却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17*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理解“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等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感悟梦想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体会题目的含义。并感悟到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美梦成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感悟梦想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体会题目的含义。
教学准备:体现非洲水资源匮乏的四张图片及一段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揭题
1、板书”梦想”,询问梦想: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
2、补全课题: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梦想是我们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来源于梦想,而要实现梦想,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梦想的力量》
二、感知故事,了解背景
1、带问读文:有个生活在地球北部的六岁小男孩,名字叫瑞恩,他的梦想却与遥在地球南端的非洲人民有关,他的梦想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读完给课文标上小节码。
2、了解梦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3、介绍背景资料,了解梦想形成原因:年幼的瑞恩怎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看一组非洲儿童贫穷生活的图片。从这些关于非洲的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非洲地区干旱,水资源匮乏,儿童生活艰苦等)
三、理清脉络,复述故事
1、理请梦想实现的过程 默读课文,1——7自然段在说什么?8——10自然段在说什么?11——17自然段在说什么?
2、看板书复述故事梗概
看着板书,你能说说,这个远大的梦想,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钱,)凑齐了70元钱,买水泵;(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凑齐2000元,打井的钱;(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把这些内容都串联起来,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故事,感悟力量
1、找语句感悟梦想的力量使瑞恩变得执着、坚强、充满信心。一个六岁的孩子......我们常人看起来异想天开的一个梦想居然实现了。梦想的力量是多么大啊!再细细读读这个故事,梦想的力量体现在哪里呢?用波浪线划下来。(“7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得靠你自己去挣。”瑞恩爽快地答应了。)答应得毫不犹豫。有志不在年高。是梦想的力量让瑞恩变得有勇气。(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赶了两个多小时。……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
2、联系自身,通过比较,感悟梦想的力量使瑞恩变得执着、坚强。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出去看电影,把你一个人留下洗碗拖地,你会怎么想?那么瑞恩看着家人出去,他最想干什么?可他还是选择留下,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看着瑞恩一次次地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看到他最后坚定地履行答应妈妈的诺言,我们不由的心生敬佩。是梦想的力量让年幼的瑞恩变得坚强。
3、通过对数字的研读,感悟瑞恩的执着。
(瑞恩还小,他不知道2000元是个多么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可是让瑞恩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钱……没有放弃)
听了负责人的介绍,瑞恩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他难道一点都不知道2000元这个数字有多大么?当初为了攒70元,他辛苦劳动了多长时间,细心的同学肯定已经推测出来了,瑞恩起码知道自己还要坚持1个或者2个这样的四个月,还要继续忍受没有电影看的煎熬,我们又怎能不被他的执着感动?一个梦想居然可以转化为这么大的动力。(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在为梦想默默努力的同时,瑞恩长大了,显然他已经知道这买钻井机的钱肯定比2000元还多,但是他依然坚定地重复着自己的梦想。梦想给了这个小男孩多大的勇气与信心。为了达到梦想的彼岸,瑞恩又一次坚定地向前迈出步子,而我们也又一次被他深深感动并由衷地敬佩他。
4、感悟梦想的力量对周围人的影响 梦想的力量悄悄地改变了这个男孩子,那么这力量还体现在哪里呢? 周围的人,妈妈的朋友,有关部门……(有人为瑞恩的执着感动,把他的故事写在报纸上,瑞恩收到了一张张的支票……)
爱心与善良是可以传递的。瑞恩的梦想让更多的人深受感动。
五、朗读故事,再次感受梦想的力量
1、引读故事 一个人的梦想,居然感召这么多人步入到同一个队伍中来,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早一天实现梦想就意味着非洲的孩子可以早一天摆脱缺水的困扰,意味着非洲的孩子离幸福就近了一步。所以当瑞恩一家一起来到乌干达的安格鲁,车子开新村庄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异的场面——(引读)5000多名孩子聚在路边……有谁不流泪呢?
2、再读末段
有了这个梦想,有了梦想的力量,我们惊喜地看到2001年3月…… 这是梦想的力量创造的一个奇迹。板书
奇迹
六、结语
美丽的梦想,是一颗种子,因为有着开花的愿望,它就一直默默地努力,暗暗地使劲,有了这样梦想的力量,终有一天,一颗种子会开出一片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首先要有一个美丽的梦想。
善良
水泵(70元)
执着 感召
打井(2000元)
奇迹
钻井机(更多)
16《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从描写老汉的语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并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看一组图片(出示ppt1)这是什么?对,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几种桥。再看看这个你认识吗?我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的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座桥,看看在这座桥上到底发生动人的故事呢?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桥》。(教师板书课题)当你看到题目时,想到什么呢?(学生说)对呀,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课文为什么以单字“桥”为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ppt2)
1、带着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洪水呢?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
2、听完了朗读,请同学们回到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3、同学们找得很准,老师将你们找的句子都打在大屏幕上了,读出洪水的凶猛。
4、看看几张凶猛的洪水图片。
5、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凶猛的洪水,群众表现怎样?
6、体会老汉的品质
7、体会老汉和小伙子前后看似矛盾的动作。
8、结果发生什么了?老汉和小伙子都被洪水吞没了。
9、理解课文为何以“桥”为题?
10、感受故事的结尾。
三、拓展练习,升华感情。
1、老汉和小伙子都牺牲了,留下的是一个孤零零的老太太,现在她来祭奠自己两个至亲的人。这时,如果你是这位一下子失去两个最亲的人的老太太,你想对逝去的亲人说点什么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本子上。
2、课堂结束。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
第四单元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本单元共有四课,学习本单元课文,继续以识字教学和朗读为主。同时训练学生写一句完整的话的能力,会用“忙着、一„„就„„”等词语说话、造句。本组......
单 元 (章) 教 学 设 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至月日单元(章) 第四单元 总课时数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 材 分 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的文化知识。3.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4.体会沈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