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_陋室铭的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陋室铭的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唐宗海
[课 题] 《陋室铭》
[授课班级] 汤池镇初级中学 八(3)班
[授 课 人] 唐 宗 海
教材分析: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研究主旨:“建构式”文言文阅读(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语言规律,归类建构并强化文言认知体系;在文本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文本的整体认识;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中建构起相关的人文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发表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的。
教学方法
文言文“五读法”:诵读——品读——演读——审读——悟读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写有物品名称的纸牌8张
教学过程
一、讲述,走近陋室
给大家讲个有关刘禹锡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设计意图:讲述故事,营造情境,唤起学生对陋室了解的渴望,激起学生对《陋室铭》及其刘禹锡的探究欲望。)
二、诵读,初释陋室
1、诵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1)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先小声自读,再同桌相互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音、节奏、语调与感情。
(3)播放课文朗读带。
(4)全班学生齐读全文。
2、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注意句式特点、铭文特点。
3、遇到疑难,相互讨论,教师巡视、点拨疑难。
可能有:“馨”,《说文》云:“香之远闻也。”联系上下文可知:山以仙而名,水以龙而灵,则此陋室亦当以吾德而芳名远播。因此“馨”在文中指品德高尚。“白丁”,记得琼瑶小说中有一个刚上学的孩子,嫌自己的名字太难写,想让妈妈给他改名叫“丁一”,因为他的一个同学就叫这个名字。原来古人常用“白”、“丁”等字表示最简单的字,“目不识丁”的意思就是连最简单的字也不认识,当然就不可能是有学问的人了。“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孔子此语见《论语·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何有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说: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只引孔子答话的后半句,而意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认知功能,在情境应用中,发现语言规律,建构并强化文言认知体系。)
三、品读,感受陋室
1、品读前六句: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明确:以山水比兴,引出陋室。回答“是什么”。
2、品读中间八句,思考下列问题:
(1)陋室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的陈设是怎样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陋室里往来的客人有哪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教师小结:从环境、交友、生活三个方面再现陋室。回答“为什么”。
3、品读最后三句,思考:
(1)文章还提到哪些陋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陋室真的陋吗?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曰:何陋之有?
教师小结:作者类比暗含立志向,引经据典表态度。回答“怎么样”。
4、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示范印证功能,在文本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文本的整体认识。)
四、演读,装饰陋室
教师出示写着某种物品名称的牌子供学生选择,看看哪些适合摆放在刘禹锡的陋室里?选择后,请说出理由。
提供的“物品”有:
1、文房四宝
2、玉麒麟
3、虎皮太师椅
4、锦衣玉食
5、未加装饰的琴
6、官府的公文
7、佛经
8、先秦诸子散文
(设计意图:通过演读、探究、讨论,在情境应用中,为下面挖掘文化内涵作铺垫。)
五、审读,探究陋室
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大家是否同意作者这种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做法呢?可以各抒己见,如果你是刘禹锡,你在当时被排挤的情况下会怎么做?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称颂:人品高尚。
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小结: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代不同,处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教化功能,在情境应用中,建构起相关的人文知识体系。)
六、悟读,仿写陋室
仿写:《___铭》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以读促写,内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板书设计: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 引 陋室 点陋室—是什么
对偶 拟人 描 环境 绘
衬托 对仗 夸 朋友 陋———为什么
虚实 对比 话 生活 室
扣陋室—怎么样
类比 暗含 立 志向 引经 据典 表 态度
教学反思:
校内示范课教案
[课 题] 《陋室铭》
[授课时间] 2007年3月 27日 上午 第3节
[授课班级] 汤池镇初级中学 八(3)班
[授 课 人] 唐 宗 海
教材分析: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研究主旨:“建构式”文言文阅读(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语言规律,归类建构并强化文言认知体系;在文本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文本的整体认识;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中建构起相关的人文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10、陋室铭刘禹锡教学目的: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2、让学生了解押韵的字和押韵的作用。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字词,了解托......
《陋室铭》教学设计模板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陋室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文言词语积累 过程与方法:课前进行复习和预习,掌握学过的文言词语的用法。课后进行后测,巩固本课重点词句及文章主旨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
一、导入新课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二、出示教学目标三、简介文章写作背景及作者1、关于作者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
《陋室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