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
第1篇:二年级下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表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和结果,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你们想不想去春游呢?今天呀,张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播放图片),这些风景都来自我国比较著名的四座山,他们分别是黄山,香山,泰山,华山。
师:谁能把他们的海拔大声的给大家读出来?
生:黄山海拔高约1865米,香山海拔约575米,泰山海拔约1533米,华山海拔约2155米。
师: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那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如果要比较这四座山的高矮实际比较的是他们的什么?
生:海拔
二、新授:
师:非常正确,那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板书),那谁最矮?为什么?
生:香山,因为香山的海拔是三位数,其他三座山的海拔都是四位数,四位数肯定大于三位数。
师:谁同意他说的?哦,大家都同意他说的,那也就是说四位数肯定大于三位数,三位数肯定大于两位数,两位数大于一位数,那也就是位数不同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比出他们的大小。
师: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谁能举一个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的例子?
生1:1789>709
生2:12000>20xx
师:那现在我们知道了香山最矮,剩下这些都是四位数你怎么比较出来谁最高?怎么比?
生:华山最高,因为他的千位上是2,而其他两个数千位上都是1,所以华山最高
师:说的真棒!掌声送给他
师:他在刚才比的时候首先比的是哪一位?
生:千位,直接就比较出来了
师:对,那你现在看,我们的黄山和泰山千位上都是1,你怎么比呢?
生:比较百位,百位相同,就看十位,十位相同,就比个位
师:非常棒,那也就是位数相同时,我们从最高位起,依次比
(板书)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把这四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课件呈现)
师:比较完了,谁能总结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比的?
生:先比较出香山最矮,因为他是三位数其他都是四位数,接着比较出华山最高,因为位数相同了,华山千位上是2,其他是1,接着比较泰山和黄山,千位相同比较百位,黄山的百位是8,泰山的'百位是5,8个百大于5个百,所以黄山高于泰山。
三、休闲一刻
师:非常好,掌声送给他,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完成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请看大屏幕,男女各派一名代表参加抽数游戏。
三轮小游戏
师:游戏结束了,今天女生队真棒,张老师祝贺你们,虽然女生队没有获胜,但张老师认为你们表现的也很出色,希望你们不要气馁,相信你们在下一环节会有更好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吗?现在请同学们把学习卡拿出来
处理学习卡上面的习题,找小老师来帮助改正。
学习卡
1、在里填上“>”“<”,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107484638998251025184
2收玉米。
(1)()收的玉米最多,()收的最少。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
(2)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四个小动物收的玉米数量。
()>()>()>()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数学书第29页第6题,回家和家长玩一玩这个游戏,明天上课我们来讨论你有什么猜数的好方法。
六、板书设计
比一比
1789>709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12000>20xx位数相同,从最高位起,依次比
第2篇:二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问题: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余数<除数
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开展的。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2.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问题:结果怎样呢?自己动手试一试。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三)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结果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尝试:摆、圈、列除法算式的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 知道吗,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想一想摆、圈、写算式
问题:你是怎样写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三、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预设: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过渡:这位同学的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三)独立书写,及时巩固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问题:
1.竖式怎么写呢?请你自己写一写。2.小组互相学习,看看写得怎么样。3.这个竖式中的每个数什么意思?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问题: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 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有部分学生的竖式格式不正确,个别辅导。并在黑板上强调书写格式。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例5)
教学目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教学难点: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独立尝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三)讨论辨析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 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 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监控:为什么要“加1”。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二)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问题:
1.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2.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例6)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谁再简单说一说?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
变化: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试一试。
2.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3.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 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 是什么颜色?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1.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求: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2)独立解决问题。(3)你是怎样做的?2.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要求:
(1)独立解决问题。(2)你是怎样做的?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完成建议 : 第一问独立完成。
第二问指导找关键信息:30天、7天,体会商和余数与这个问题的关系。
五、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六、教学反思:
3.教学目标:
1.能辨认出生活中的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贴或设计图形,并将所设计的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能将同样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图案找基本图形。教学过程: 综合与实践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我们经常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下面这类图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小设计师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剪下教材第123页中的图形,与小组同学一起在正方形里贴出喜欢的图案。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四、作业:
1、完成课本。
2、口算本。
五、教学反思:
第3篇:二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9.日月潭(33——35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岛、展、建”3个字。
2、学习课文1-3小节,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感受日月潭清晨的秀丽风光。
3、激发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热爱日月潭的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理解课文描写日月潭清晨景色的句子,并尝试背诵。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1、认读生字 岛、展、建”(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
(3)指名领读生词。生字宝宝找到了朋友,组成了词语,还认得他们吗?(4)分小节读课文。生字宝宝回到了课文中,谁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5)交流识字方法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1、过渡:刚才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还认识了不少生字,刚才提出的问题能自己解决,找到答案吗?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2、学习第一小节
(1)用自己的话指名回答,说说日月潭在哪里?(2)板书:台湾省台中附近;学习词语:附近,造句
(3)除了知道了日月潭在哪里,你还从第一小节收获了什么信息?
第4篇:二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二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的:
1、复习会写字一类字,会读二类字。
2、区别生字中的形近字。
3、复习关于学习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
4、能用关联词造句
5、对课文中的人物写写自己的心里话。
二、教学过程:
(一)生字教学:
1、读课后生字:说一说哪些生字应该注意?小组说说,并汇报。
2、注意几个多音字
3、在生字中找一找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哪些生字要区分?
(二)词语教学:
1、课文中出现了一些词语,你们能再写几个吗?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小组汇报。
一串串——
——
—— 哗啦啦——
——
——
结结实实——
———
——
2词语搭配,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小组汇报。
()的湖面
()的玉米
()的胡须
()的战役
()的影子
()的果实
()的打击
()的胜利
(三)乐园知识点复习:
1、在小组内读形声字,说一说他们的特点,会组词。
2、读一读关于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并背一背。
3、小组汇报背诵。
4、只要。。。就。。。造句。
(四)课文复习:
1、《难忘的泼水节》让我们认识了平易近人、和人们打成一片的好总理。
2、《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们认识
第5篇:二年级下第三单元知识盘点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盘点
我们的祖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又可以称为华夏、神州、中华。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藏族、蒙古族、高山族、维吾尔族、傣族、水族、回族、壮族…… 我国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
多音字:
【曲】qū 弯曲、曲线 【乐】yuâ 音乐、器乐 【似】sì 似乎、红叶似火
qǔ 歌曲、乐曲 lâ 快乐、欢乐 shì 似的【厦】shà 高楼大厦 【铺】pū 铺床、铺开(表示动作)【相】xiānɡ 相信、相互
xià 厦门 pù 床铺、店铺(表示名词)xiànɡ 相片、照相
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结】结实、结果
【帜】旗帜、【诚】诚实、真诚
【国】国家、祖国 【洁】洁白、洁净
【织】纺织、织毛衣
【城】城市、长城
【图】图画、图书
【相】相机、相册
【杨】杨树、杨梅
【惊】惊讶、惊奇
【拥】拥抱、一拥而上 【象】大象、象牙
【扬】发扬、飘扬
【京】北京、南京
【涌】波涛汹涌 【申】申请、申办
【伸】伸手、伸出
近义词:
中心—中央、著名—有名、特别—非常、漂亮—美丽、相互—互相、欢乐—快乐、聚集—聚拢 反义词:
第6篇:二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主题:奉献与关爱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二年级上册我们也学过主题类似的一组课文(第六单元)。“如果我有一枝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二上)“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二下)通过导语的对比,我们发现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宽泛,在关爱别人的同时,要让我们的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来体会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激之情。因此教学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学过的课文,也可以结合3月份文明礼貌月、学雷锋的活动展开这组课文的学习。
内容:导语,《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语文园地二,认识生字58个,书写33个。第8课没有生字,是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建议:
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
第7篇:二年级《比一比》教学设计
二年级《比一比》教学设计
二年级《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秋天是个适合郊游的季节。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开启我们的“快乐之旅”,到乡村看一看,高兴吗?做好啦,汽车出发喽!(灯片出示汽车前进图片)
二、看图识词,读说并举
1.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农家小院的门前(出示课文插图)。推开门,走进小院,哇,小院里可真热闹啊!果树上有——生答**,(出示词语及物图)一起读,树上还有——。树下桌子上——生答有**(出示词语及物图),读。还有动物呢,天上飞着——生答一只小鸟(出示词语及物图),读一读。树下还有——(出示词语及物图),读。哟,还有一个小男孩正在赶着——生答一群鸭子。(出示词语及物图),读词。
2.我们再来一起叫一叫他们的名字。齐读。(出示插图及所有词语)
预设:注意,这三个“子”字,要读得又轻又短,桃子桃子,读。(鸭子 杏子 桃子)
3.现在老师把照片拿掉,你们还能读吗?(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注意读准红色的生字。
4.这次拼音也没了,还能行吗?(出示无拼音的词语)
这些词语朋友又重新
第8篇:二年级《比一比》教学设计
二年级《比一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比一比》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比一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表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和结果,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你们想不想去春游呢?今天呀,张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播放图片),这些风景都来自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