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案

2023-04-01 07:12:4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与点拨相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说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一)介绍《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1.一读课文:

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差(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比不上)

3.三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家庭温馨,轻松的气氛)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理解A:“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理解B:“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这个比喻不仅形似且神似,雪的飘飞与柳絮的飘飞接近,并写出雪的颜色和数量,拥有前者所没有的美感。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5.五读课文,讲述故事。记叙文六要素。

三、拓展思维:

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并背诵本文。

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第2篇:咏雪教案

《咏雪》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巩固翻译方法。

2、培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重难点:

1、翻译和积累。

2、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及两个比喻句的比较。

教学过程:

1、导入:5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段时间学过的王戎识李的故事吗?谁来说说? 师:说得很好。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哪本书吗?

师:它是选自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这本书记载了许多名人有趣的、充满智慧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阅读这本书中的另一个故事——咏雪

师:圣诞节快到了,北方现在都已经飘起了大雪。有一首圣诞歌是这样唱的。《雪绒花》。雪是非常美丽的,它是上天给我们礼物,可惜我们南方的同学很少能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不过也不要紧,让我们从《咏雪》这篇文言文中去体会雪的美妙吧。

2、朗读训练6

师:范读。请同学们揣摩老师朗读的停顿和语气,可以跟着老师轻直声读。尤其是最后一句话。重复一次。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三篇文言文了,相信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一点读文言文的方法,请自己朗读全文,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3次。

第一次注意黑板上的几个字的读音

傅、骤、差、拟、絮、奕;

第二次注意读出文言文的感觉,小秀子摇头晃脑的样子。另外要注意一句话的停顿和恰当的语气,遇到不会的前后同学讨论。

第三次读给你前后的同学听,让他听听看。

师:(板书难把握的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师:请一位同学读

师:齐读。

3、翻译训练15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现在我们基本熟悉了这篇短文,这篇文言文相对前面所学的文言文而言较为浅显,所以下面给同学们两人一小组,5分钟时间,结合注释、工具书,和翻译的加字、换字、意译法自已翻译。遇到不会的用笔圈划出来。

师:(板书):儿女差可拟未若

师:请6位同学来翻译,每人一句,译的过程中解释板书上的话,其他同学在书上笔记。

师:齐读注释

师:同学们都译得很准确,非常棒,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因此,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是需要同学们重点记忆的词语,当你们的积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外看很多有趣的书籍,增长见识。

师:总结。齐读

4、品读全文,把握人物性格和文章主旨10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本文写的什么,下面我们来细致品味一下本文的内涵。首先第一个问题:请找出本文中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展现了他一种什么样的个性?

生:欣然、大笑乐。亲切。

师:这些词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生:欢乐、融洽、和睦

师:两个孩子的比喻你觉得好不好,你更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师:(引导)一个是从外形方面去描写、另一个除了有外形还有一种美感。师:这两个孩子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机智、镇定自若和非凡的文学才能。

师:如果让你来形容雪,你会怎么形容?造一个比喻句。(作业)

(分角色读)让我们再次齐读全文,男生读胡儿,女生读兄女。师读公。全班读旁白。

5、小结3

师:本文短短71个字,却为我们塑造了如此鲜明的人物形象,营造了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气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谢道韫的聪慧。通过两句比喻句相信“雪”在同学们心中也已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全班齐读。

四、作业布置11、以“雪”来造一个比喻句;

2、完成学习辅导《咏雪》部分

第3篇:《咏雪》教案

导入: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了。这里提到的两大名门王谢分别指东晋时的名相王导和宰相谢安。老师今天从《世说新语》找到一则故事。通过故事的解读我们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一、找同学读短文。

二、学生互相讨论疏通文意,并说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让学生解答疑问:未若------比不上

內集----家庭聚会

骤----迅速

俄而-----不久,一会儿

儿女----侄儿侄女

由该生直接讲述文意。

四、师说:短文中有两个比喻句子都是描写雪的,下面找同学说一说你认为哪个比喻用的好?并说说理由。

五、生答:柳絮好,写出雪花的轻盈、漂亮、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写出雪的优美柔和,意境自然。盐好,写出雪花晶莹剔透,雪大有气势,直下但没文采等等。

六、师小节:是不是美的喻体都是好的比喻呢?如果我说“未若桃花因风起”桃花多美多漂亮啊,可不可以?为什么?

七、所以我们要关注比喻修辞的根本特点: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鉴赏一个比喻句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学习目标 :

1、能理解并背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学习过程

1.一读课文,正字音。

认真听录音,把不会读的加上拼音。

请学生读,读错的别的同学纠正。

分组读,全班齐读。

2.二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

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差(差不多)

拟(相比)未若(比不上)

请学生一句一句翻译,错的不会的让别的学生纠正。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

哥哥的长子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咏雪教案

《咏雪》教学设计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赵雪莹 学校 轩辕中学 授课班级 七五 学生人数 60 课 题______《咏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一、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二、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三、学情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咏雪 教案

咏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文字词。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地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得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拟它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

未完,继续阅读 >

《《咏雪》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咏雪》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