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第1篇: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通过电路基础的学习,我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下学期我们学习电子技术打下了基础。
对于我们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一到第四章,主要讲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电路等效原理等,而后面的知识主要是建立在这四章的内容上的,可以说,学好前面这四章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基础的内容中又有很多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对于第五章的内容,老师让我们自主讲解的方式加深了我们的印象,同时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预习,更好的把握重点,很符合自主学习的目的。至于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内容则完全是建立在前四章的内容上展开的,主要就是学会分析电路图结构的方法,对于一二阶电路的响应问题,就是能分析好换路前后未变量和改变量,以及达到稳态时所求量的值。
对于老师上课方法的感想:首先感谢窦老师和杨老师的辛苦讲课,窦老师声音洪亮,讲课思路清晰,让我们非常受益,杨老师的外语水平让我们大开眼界,在中文教学中,我们有过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让大家都自己去讲台上讲课,加深了我们的印象,而且对于我们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再是老师讲课的思路,让我受益不凡,在这之中感受到学习电路的方法。在双语班的教学中,虽然外语的课堂让我们感觉很有难度,有的时候甚至看不懂ppt上的单词,临时上课的时候去查,但是老师上课时经典的讲解确实很有趣味,不仅外语水平是一定的锻炼,同时也是学习电路知识,感觉比起其他班的同学,估计这应该是一个特色点吧。
对于学习电路感想:学习电路,光上课听老师讲课那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没有老师的强迫,所以必须自己主动去学习,首先每次上完课后的练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每次上完课时都感觉听的很懂,看看书呢,也貌似都能理解,可是一到做题目就愣住了,要么是公式没有记住,要么是知识点不知道如何筛选,所以练习很重要,第二点,应该要反复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只有反复记忆的东西才能更深入,不然曾经学过的东西等到要用就全都忘记了,不懂得应该多问老师,因为我们是小班,这方面,老师给了我们足够的机会。
另外,我们电路分析基础的课程网站,里面的内容已经比较详实,内容更新也比较快,经常展示一些新的内容,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第2篇:电路分析基础复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直流电路中,(A)。
A 感抗为0,容抗为无穷大
B 感抗为无穷大,容抗为0 C 感抗和容抗均为0
D 感抗和容抗均为无穷大 2.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是(D)。
A 负载串联电感
B 负载串联电容
C 负载并联电感
D 负载并联电容
3.线性电阻器的额定值为220V,880W。现将它接到110V电源上,消耗的功率为(B)。
A 440W
B 220W
C 880W
D 1760W 4.对称三相电路中,电源与负载均为三角形联接,当电源不变时,而负载为星形联接, 对称三相负载吸收的功率(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5.在对称三相负载中,功率因素角是(B)。
A线电压与线电流的相位差角
B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角 C线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角
D相电压与线电流的相位差角
6.若把电路中原来电位为10V的一点改选为参考点,则电路中各点电位比原来(B)。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7.某元件功率为正(P>0),则说明该元件是(A)。
A负载
B电源
C电感
D电容
8.两个电容C1=3uF,C2=6uF串联时,其等效电容量为(D)
A 9uF
B 6uF
C 3uF
D 2uF 9.电压和电流的关联方向是指电压、电流的(B)一致。
A实际方向
B参考方向
C电压降方向
10.在三相交流电路中,当负载Y形连接时,线电压是相电压的(C)倍。
A 1
B 1.414
C 1.732
D 2 11.某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中,相电压为220V,则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为(D)。
A 220V
B 311V
C 360V
D 380V 12.理想电压源的内阻为(A)。
A 0
B ∞
C 10 D 1 13.理想电流源的内阻为(B)。
A 0
B ∞
C 10 D 1 14.RLC串联电路,当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电路的阻抗(B)。
A最大
B最小
C不确定
15.RLC并联电路,当电路发生并联谐振时,电路的阻抗(A)。
A最大
B最小
C不确定 16.电感的平均储能与它的(A)平方成正比。
A 电流
B 电感
C 电压
D 电容 17.电容的平均储能与它的(C)平方成正比。
A 电流
B 电感
C 电压
D 电容 18.电阻的平均功率与它的(A)平方成正比。
A 电流
B 电感
C 电压
D 电容 19.叠加定理适用于以下电路(B)。A 任意电路
B 线性电路 C 非线性电路 D 三极管放大电路
20.对线性电路而言,若所有输入信号同时变化2倍,则输出信号跟着同时变化(C)倍。
A 6
B 3 C 2 D 1
二、判断题
1.电感中电流只能连续变化,不能跃变。
(√)2.在RLC并联电路中,当LC发生谐振时,线路中的电流最小。
(√)3.沿顺时针和逆时针列写KVL方程,其结果是相同的。
(√)4.通常电灯接通得越多,总负载电阻就越小。
(√)5.电容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相当于短路。
(×)6.RLC串联电路谐振时阻抗最大。
(×)7.RC电路的时间常数Г=RC。
(√)8.一个6V的电压源和一个2A的电流源并联,等效仍然是一个6V电压源。
(√)9.基尔霍夫定律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10.电阻元件上只消耗有功功率,不产生无功功率。
(√)11.正弦量的三要素是指它的最大值、角频率和初相位。
(√)12.谐振电路的品质因素Q越大,电路选择性越好,因此实用中的Q值越大越好。
(×)13.在正常供电情况下,不管外部电路如何变化,其端电压基本能保持常量或确定的时间函数的电源称为理想电压源。
(√)14.对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瞬时,流入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总和,这就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对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瞬间,沿着该回路绕行一周,经过各段电路时所有电位升的总和等于所有电位降的总和,这就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在相同的线电压下,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取用的平均功率是星形连接时的3倍。
(√)17.三相电路中,任意两相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18.在电力系统中,利用高压传输和提高功率因数来减少输电线损耗,从而提高传输效率(√)19.视在功率的单位是瓦。
(×)20.电感是不消耗能量的,它只是与外电路或电源进行能量交换,故平均功率等于零。(√)
第3篇:电路分析基础试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2级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
班级:
姓名:
一.电路如图所示,试求:(1)图a中的电流i1和uab;
(2)图b中的电压ucb。(每小题8分)
二.试用节点法求解图示电路中的电压Uo(12分)
――第1页――
三.试用戴维南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电压U(12分)
四.图示电路中,已知iS=10ε(t)A, R1=1Ω, R2=2Ω, C=1μF, uC(0-)=2V,――第2页―― g=0.25S,求全响应i1(t)、iC(t)、uC(t)(12分)。
五.图示电路中电压源us(t)=100cos200t V,向电路提供200W功率,已知uL的――第3页―― 峰值为50V,求R和L(12分)。
六.电路如图所示,求两负载吸收的总复功率,并求输入电流的有效值。(12分)
,已知ω=1 rad/s(12分)七.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 U――第4页――
八.试确定图示双口网络的h参数,已知1(12分)60――第5页――
――第6页――
第4篇:电路分析基础谐波分析法
电路分析基础谐波分析法
本章实训 谐波分析法的验证 实训任务引入和介绍
在电路分析的应用过程中~遇到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候~电流波形非常简单,如矩形波、三角波等,~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其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但有时候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波形非常复杂~那么通过谐波分析法来进行电路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实训我们就以一个简单的电路为基础~通过简单的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的结合来验证谐波分析法。
实训目的1.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测量方法, 2.理解谐波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3.学会用谐波分析法进行简单的电路分析。实训条件
100V直流电源、150V/50Hz交流电源、100V/100Hz交流电源、功率计、R=10Ω、L=1H、3C=1.11*10uF、电压表、电流表。操作步骤(1)连接电路。
如图5-12所示,将在直流、交流电源串联,根据叠加定理,可以知道电路中的电流为非正弦周期电流,且该信号可以分解为100V直流、150V/50Hz交流、100V/100Hz电源给出的信号。
图5-12
第5篇:《电路分析基础》典型例题
例2-15 用网孔法求图2-24所示电路的网孔电流,已知1,1。解:标出网孔电流及序号,网孔1和2的KVL方程分别为
6Im12Im22Im316
2Im16Im22Im3U1
对网孔3,满足
Im3I3
补充两个受控源的控制量与网孔电流关系方程
U12Im1;I3Im1Im2
将1,1代入,联立求解得 Im14A,Im21A,Im33A。
图2-24 例2-15用图
例2-21 图2-33(a)所示电路,当R分别为1Ω、3Ω、5Ω时,求相应R支路的电流。
(a)
(b)
(c)
(d)
图2-33 例2-21用图
解:求R以左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由图2-33(b)经电源的等效变换可知,开路电压
12822Uo1(4)620V2222
注意到图2-33(b)中,因为电路端口开路,所以端口电流为零。由于此电路中无受控源,去掉电源后电阻串并联化简求得
Ro122122 4)84V44 图2-33(c)是R以右二端网络,由此电路可求得开路电压
第6篇:电路分析基础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04-10-19 12:19:28 浏览次数:3
教材 《电路分析》胡翔骏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熟悉电路与电路模型,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功率。基尔霍夫定律,电阻元件,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源,两类约束与电路方程,线性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支路电流法。第二章 线性电阻电路
熟悉等效的概念,线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掌握结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第四章 网络定理
掌握线性电路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第五章 多端元件和双口网络
掌握理想变压器VCR及阻抗变换性质。了解双口网络。
第七章 动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熟悉电容与电感元件,电容的电压电流关系,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电容与电感的储能。开关电路初始条件的求解。第八章 一阶电路分析
了解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熟悉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时间常数的求解。掌握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响应。第十章
第7篇:电路分析基础讲稿1
电路分析基础I讲稿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一、教学基本要求
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用电流、电压和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其中的过程。因为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构成的,因而年整个电路的表现如何既要看元件的连接方式,又要看每个元件的特性,这就决定了电路中各电流、电压要受两种基本规律的约束,即:
(1)电路元件性质的约束。也称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VCR),它仅与元件性质有关,与元件在电路中连接方式无关。
(2)电路连接方式的约束。也称拓补约束,它仅与元件在电路中连接方式有关,与元件性质无关。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电压定律(KVL)是概括这种约束关系的基本定律。本章学习的内容有: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数学模型及特性,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及特点,受控源的概念及分类,结点、支路、回路的概念和基尔霍夫定律。
本章内容是所有章节的基础,学习时要深刻理解,熟练掌握。预习知识:
1)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2)电容上的电压与电流、电荷与电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