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案例
第1篇:三字经教学案例
课外阅读《三字经》教学案例
三圣口中心校 王永梅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本质。
2、构建灵活自由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结合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3、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设计理念:
将传统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阅读和理解过程之中,给予儿童心灵以浸润以感染。
学情分析:
课外阅读《三字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些经文,理解起来是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打下了基础。
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儿童启蒙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字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学生已知导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培养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是古文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三字经》的内容和特点。请学生们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他们知道《三字经》的情况,会背的还可以让他们背一背,引发学习阅读本课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2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激发学习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3、通过朗读体会《三字经》的语言节奏感。过程与方法:
1、朗读为主,做到全体学生集体参与。
2、加强诵读,说说感恩父母、勤学成才的故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2、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过程,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不仅让我们增长知识,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今天我们阅读的内容是《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三字经》的节选。板书课题:《三字经》
2、同学们谁能讲一讲《三字经》的故事。(找同学讲故事)师:她说的故事太精彩了,同学们听得也非常入神,那么谁能说一说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3、播放孟母三迁的故事视频。
4、小组议论,说感受。
5、教师小结: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又以极大的耐心和无私的爱关怀、陪伴着我们成长,这种恩情应牢记一生。
(二)品味阅读《三字经》
1、教师范读《三字经》。(同学认真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默读。
3、自由读。(要求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相读。(给充足的时间,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4、开火车读。
5、指名读。
6、教师指出读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7、自由读。
(三)教师讲读经文的意思。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经文的哪一句?这句经文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拓展
1、表演孔融让梨的故事
师:他们表演太精彩了,同学们看的也特别如神。《三字经》中这么多的知识道理,这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同样很有帮助。谁能说一说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孔融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孔融从小懂得谦让,知道尊老爱幼。让我们也做一个这样的好孩子吧!
(七)、总结与延伸
同学们,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你们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依然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老师希望真正地让我们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智慧,培养我们的品德,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八)、板书设计:
三字经
孝敬父母
懂得谦让
启迪智慧、培养品德 教学反思: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中国古代传统蒙学教材中流传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的内容文笔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的确影响很大。我校的校本教材就是《三字经》这本书中,如何教好这些内容呢?在教学前,我反复阅读教材,知道这些内容中讲了许多历史故事,根据这一特点,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找到了一些跟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借助这些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及做人的道理。如在教学“昔孟母,择邻处„„”时,讲了孟母教子的故事;在教学“融四岁,能让梨„„”时,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等等。我讲的绘声绘色,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孩子们从故事中理解了内容的大意,也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另外,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每一堂课我都采用多种方式去朗读,如: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等等,强化了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读中感受到诗句美、韵律美。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2篇:《三字经》教学案例
《三字经》教学案例
(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三) 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来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 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3篇:课外阅读《三字经》教学案例
课外阅读《三字经》教学案例
这堂课本身是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为了增强孩子的阅读面以及知识的拓展,《三字经》中的容量很大,学生能背下来就很不错了,对它的全面理解,我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我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导入: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又能在《三字经》理畅游了,你们开心吗?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三字经》,背《三字经》,讲《三字经》故事,经过努力已经背诵了其中的大部分,大家想不想为各位老师展示一下?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出示:你背,我背,大家背
1、安排学生串背三字经:顺背。
2、老师提高一点难度,你们怕不怕?谁能接着老师的这句话往下背。指名背。
【设计意图】
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实施差异性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在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平等考虑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课堂时空资源的有效、平等、适切的配置,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发挥其特有潜力。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先来背背
第4篇:《三字经》教学设计与案例
《三字经》教学设计
巡检镇甘溪完全小学
李珍
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相传是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作了增补。《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14句三字经。
三、教学重点:
1、识记积累《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知经文的文化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