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设计

2024-06-29 07:12:1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

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三字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朗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

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老师讲故事:周处除三害

1、从前,有个人叫周处,他个子高,力气大,常常欺负别人。人们背地里都把他和白额虎、大蛟合称为“三害”。后来,周处带着弓箭来到南山把白额虎杀了,然后又去杀大蛟。大蛟受伤逃跑了,周处就一直追。人们看到周处没有回来,以为他死了,都高兴得欢天喜地。周处回来后知道了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要重新做个好人。后来,他离开了家乡,拜师学艺,终于成为了一个正直的好官。

2、老师提问: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周处?为什么把周处和大蛟、白额虎称为“三害”?

周处是一出生就是个爱欺负人的坏孩子吗?

周处后来怎样啦?

平时你是不是也欺负别的小朋友?

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你,你心里会怎样?

老师小结:

人出生时都是很善良的,所以我们要一直做个善良的小孩,不要学坏。我们身边有的人小时候都是好孩子,可是长大以后却做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错事。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人和经历的事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必须得注意,坏事不要做,也不要和坏孩子做朋友。即使做错了事,及时改正了还是好孩子。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小组合作试着表演《周处除三害》

五、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第2篇: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案

二堰小学

余荣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两句,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重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字经》节选部分的内容。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会正确、流利背诵《三字经》节选部分的内容。教学准备:ppt课件

《三字经》故事 课前活动:

反义词对对碰游戏

师:刚才很多小朋友指得都不错。老师希望上课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能够用眼睛看着老师,用耳朵去听讲,管好自己的小嘴巴!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初读感悟。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三字经》!(出示句子)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师:谁来试试?有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谁先来读读看? 师:谁敢来跟他比试比试?注意读准字音!

师: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来认识它们,跟着老师读:

昔 择 断 杼 窦燕山

扬。(领读)

师:还有谁也读得很好?请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愿意读呀!这样,咱们男女生交叉读,女生读红颜色标注的部分,男生读蓝颜色标注的部分。女生先读,昔孟母——(引读)

师:(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录音。)

师:我们来模仿读一读:昔孟母——(引读)

师:放慢速度,再来读读看!昔孟母——(引读)

二、讲解故事,解义明理

其实,这段话蕴藏着小故事呢!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吧!(配乐,结合动画叙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师:多好的母亲呀,咱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三字经》里是怎样写她的?找找看!

(相机出示句子:“昔孟母,择邻处。”)师:谁再来试试?

师:女生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昔孟母——(引读)

师: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先来听一听吧!(出示孟母断织的图片,听故事)

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

师:对呀,孟母所做的事情真伟大,古文里只用了几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示句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一起来读!

过渡: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现在再来认识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播放《五子登科》故事,学生听。师: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出示句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三、引导背诵,积累运用。

过渡:这么好的句子,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已经熟记在心了。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会的小朋友一起回答!先准备准备,自己读读!

师:现在来看大屏幕!

(1)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昔孟母,_________。子不学,_________。

窦燕山,_________。教五子,_________。

(评:字字正确!)

(2)这样,你还会填吗?

_________,择邻处。_________,断机杼。_________,有义方。_________,名俱扬。

(评:很有感情!)

(3)(出示孟母三迁和孟母断织的图片)《三字经》中是怎样写的?

一起背!昔孟母——(引读)

(出示窦燕山的图片)你能背出和这幅图有关的句子吗?

一起背!窦燕山——(引读)

(4)师:小朋友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这几句背下来,真用心!我们一起来背!拍着小手,摇着脑袋。昔孟母——(引读)

四、课外延伸。

1、齐唱《三字经---人之初》

2、学了刚才的句子,我们认识了伟大的母亲孟母和教子有方的父亲窦燕山。他们都是我们的父母学习的榜样。同学们回家了,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把这两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父母听,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相信,我们大家也一定能成为像孟子一样的人。

第3篇:三字经教学设计

西师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识字一

《三字经》一课时教学设计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 赵 铭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做到姿势正确,书写工整。2.正确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有节奏。

3.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

1.学些生字,重点指导“久、远、炎、重”等字。2.正确朗读课文,指导有节奏地读课文。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准备:

PPT、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手机有关传统《三字经》和环境保护相关资料。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大家好!首先请你们认真听老师背一段话。等会老师要考考你们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孩子们,你知道老师背的是什么吗?

2、真棒!你知道刚才我背的是《三字经》。还有谁也会背《三字经》?背给大家听听。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新《三字经》。一起读读课题。

预备起——《三字经》。注意读准后鼻韵,再读一次,《三字经》。真能干!一次比一次读得好了。

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三字经》教学设计

大班《三字经》教案: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田五幼百花园吴颖

教学话题:谦让。教学依据:《三字经》。

教学内容: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分析: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帮助幼儿养成懂谦让的好习惯。

教学理念:谦让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情感目标: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帮助家长认识科学育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主动谦让。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含义,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难点:

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三字经》是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伟大祖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最绚丽的一朵浪花。《三字经》源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三字一句的韵文非常容易记忆,内容包括传统教育,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它是我国古代对孩子进行论理道德教育的书籍,现在被世界儿童运用。你们自豪不?

二、初读感知

1、师出示《三字经》范读。

师:大家自己读一读这几

未完,继续阅读 >

《三字经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三字经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